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迅速崛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他们正处于心理成长关键的阶段,而新媒体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探索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促进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指导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心理发展 教育改革
课 题: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5-2051)研究成果。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合理利用新媒体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心理健康辅导,深入探索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1.心理满足却精神空虚
由于全新的媒体具有极为丰富的传播形式,借助其进行信息获取也极为方便,因此,新媒体获得了当代大学生的推崇。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能够获得极为广阔的视野,获取所有自己需求的信息,有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新媒体还能帮助大学生完成诸如账单支付、观看影视等日常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当前推崇阅读内容的短小精悍,而新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展现出的文化内涵深度以及文化的系统性,是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时所厌恶的,该种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对知识的获取等都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借助新媒体仅仅是为了消耗自己的闲暇时间。根据对当前普遍现象的观察,大学生大多处于浮躁的心理状态。
2.提升认知能力的同时产生情感危机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任何自己所感兴趣的热门信息。另外,由于网络具有匿名作用,大学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匿名发布自己对于各种热点问题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言论的重要群体,伴随着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者中所占比重的增加,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化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难以保证信息的基本质量,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及自我价值观尚未完善,不能准确辨别各种信息,不良信息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然新媒体能够极大地提升沟通效率,但是也极大地削弱了人们面对面进行的情感交流,这种以文字和符号代表实际语言和面部表情的交流削弱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沟通效果,更有部分年轻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已经丧失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进一步增强。以上现象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严重。
3.情绪发泄所产生的心理依赖
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的广泛性,使其成为了大学生进行内心宣泄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上形成的吐槽词汇正是年轻人借助新媒体进行内心发泄的一个最好的证明。大量大学生借助各种新媒体进行自我观点和情绪的宣泄,能够有效地缓解内心深处的压力,降低内心的思想冲突,而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家长等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但是,所有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一定的限度。根据调查发现,在手机以及各种移动设备快速普及的今天,年轻人普遍对手机存在较大的依赖性,而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当代大学生已经无时无刻不依赖手机进行各种活动,甚至到了需要抱着手机睡觉的地步。对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若依赖手机到如此程度就难以保证其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以及其他事务的处理中,而是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虚拟的世界里。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革新的建议
1.革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念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应对能力。在实际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当保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保证大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则是指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尊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而实现该目标的基础是教育者为学生解除认知中的错误,既能及时发现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够准确发现新媒体对大学生形成的帮助。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采用适当的方式使新媒体发挥的效能最大化,使其对大学生产生更加显著的帮助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减少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是通过积极发展来实现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进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素质有高有低,这就导致了学生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当更加明确,即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以及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最终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远大前途的现代职业人。而心理自主理念则是利用学生在使用网络等新媒体系统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挥学生在此过程中较强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保证身心健康。而事前预防理念则是指在事件前发生之前进行必要的预防,这是由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长期积累导致的,如果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依然停留在对已有问题的解决中,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进行有效的沟通十分必要,教师要保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大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2.革新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根据对当前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际调查发现,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进行医学革新,即由于少量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医学教育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尽力解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二是进行教育模式革新,即将所有人群作为心理服务的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三是革新教育综合型体系,即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协调教育、医学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所以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根据教育模式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静态方式进行教育方式的拓展,建立起虚实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即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效能的同时,建立起全新的虚拟教育渠道。通过虚拟方式建立起各种更加专业性的心理服务系统,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并采用心理测试及观看心灵电影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二是通过动态的方式拓展教育平台,充分借助新媒体构建全新的平台,借助在线聊天以及其他的网络交流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保证师生之间能够获得较为有效的沟通。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保证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主体性的学习地位,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
3.完善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构成:一是精神医学以及心理学的专业人员,其工作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极为严重的学生。二是专业心理教师和德育教育教师,他们往往是由专业心理教师兼任,在进行基本心理教育的同时依然从事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各班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这部分教育人员因为和学生接触较多,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人员。当前,第一类专业性心理治疗人员所占比例较小,对具体教育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由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辅导工作有较大的差异,而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教育人员依然是辅导员等,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终究不是专业人员,因此,长期使用这些非专业人员对高等院校心理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极为不利。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教育者的自身能力以及素养,在美国,所有的心理教育人员都必须持有专业资格证书。当前受制于客观条件,我国尚不能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及时提升辅导员等教育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心理健康教育后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校领导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即首先从制度上予以革新,将教师的工作成绩和个人能力作为改革的重要方向,这是高等院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人才评价的重点。其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通过分层次、多模式的教育制度,保证心理教育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还应当加强与其他心理教育和管理者的沟通,提升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小结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成功,心理辅导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学校要注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随着大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不同的特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赖运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路向——基于近五年文献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7).
[2]邓悦,梁玮.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新契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
[3]王玉洁.微课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心理发展 教育改革
课 题: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5-2051)研究成果。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合理利用新媒体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心理健康辅导,深入探索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1.心理满足却精神空虚
由于全新的媒体具有极为丰富的传播形式,借助其进行信息获取也极为方便,因此,新媒体获得了当代大学生的推崇。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能够获得极为广阔的视野,获取所有自己需求的信息,有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新媒体还能帮助大学生完成诸如账单支付、观看影视等日常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当前推崇阅读内容的短小精悍,而新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展现出的文化内涵深度以及文化的系统性,是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时所厌恶的,该种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对知识的获取等都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借助新媒体仅仅是为了消耗自己的闲暇时间。根据对当前普遍现象的观察,大学生大多处于浮躁的心理状态。
2.提升认知能力的同时产生情感危机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任何自己所感兴趣的热门信息。另外,由于网络具有匿名作用,大学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匿名发布自己对于各种热点问题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言论的重要群体,伴随着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者中所占比重的增加,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化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难以保证信息的基本质量,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及自我价值观尚未完善,不能准确辨别各种信息,不良信息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然新媒体能够极大地提升沟通效率,但是也极大地削弱了人们面对面进行的情感交流,这种以文字和符号代表实际语言和面部表情的交流削弱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沟通效果,更有部分年轻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已经丧失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进一步增强。以上现象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严重。
3.情绪发泄所产生的心理依赖
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的广泛性,使其成为了大学生进行内心宣泄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上形成的吐槽词汇正是年轻人借助新媒体进行内心发泄的一个最好的证明。大量大学生借助各种新媒体进行自我观点和情绪的宣泄,能够有效地缓解内心深处的压力,降低内心的思想冲突,而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家长等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但是,所有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一定的限度。根据调查发现,在手机以及各种移动设备快速普及的今天,年轻人普遍对手机存在较大的依赖性,而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当代大学生已经无时无刻不依赖手机进行各种活动,甚至到了需要抱着手机睡觉的地步。对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若依赖手机到如此程度就难以保证其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以及其他事务的处理中,而是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虚拟的世界里。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革新的建议
1.革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念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应对能力。在实际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当保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保证大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则是指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尊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而实现该目标的基础是教育者为学生解除认知中的错误,既能及时发现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够准确发现新媒体对大学生形成的帮助。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采用适当的方式使新媒体发挥的效能最大化,使其对大学生产生更加显著的帮助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减少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是通过积极发展来实现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进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素质有高有低,这就导致了学生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当更加明确,即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以及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最终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远大前途的现代职业人。而心理自主理念则是利用学生在使用网络等新媒体系统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挥学生在此过程中较强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保证身心健康。而事前预防理念则是指在事件前发生之前进行必要的预防,这是由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长期积累导致的,如果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依然停留在对已有问题的解决中,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进行有效的沟通十分必要,教师要保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大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2.革新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根据对当前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际调查发现,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进行医学革新,即由于少量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医学教育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尽力解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二是进行教育模式革新,即将所有人群作为心理服务的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三是革新教育综合型体系,即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协调教育、医学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所以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根据教育模式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静态方式进行教育方式的拓展,建立起虚实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即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效能的同时,建立起全新的虚拟教育渠道。通过虚拟方式建立起各种更加专业性的心理服务系统,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并采用心理测试及观看心灵电影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二是通过动态的方式拓展教育平台,充分借助新媒体构建全新的平台,借助在线聊天以及其他的网络交流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保证师生之间能够获得较为有效的沟通。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保证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主体性的学习地位,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
3.完善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构成:一是精神医学以及心理学的专业人员,其工作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极为严重的学生。二是专业心理教师和德育教育教师,他们往往是由专业心理教师兼任,在进行基本心理教育的同时依然从事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各班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这部分教育人员因为和学生接触较多,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人员。当前,第一类专业性心理治疗人员所占比例较小,对具体教育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由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辅导工作有较大的差异,而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教育人员依然是辅导员等,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终究不是专业人员,因此,长期使用这些非专业人员对高等院校心理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极为不利。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教育者的自身能力以及素养,在美国,所有的心理教育人员都必须持有专业资格证书。当前受制于客观条件,我国尚不能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及时提升辅导员等教育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心理健康教育后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校领导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即首先从制度上予以革新,将教师的工作成绩和个人能力作为改革的重要方向,这是高等院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人才评价的重点。其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通过分层次、多模式的教育制度,保证心理教育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还应当加强与其他心理教育和管理者的沟通,提升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小结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成功,心理辅导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学校要注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随着大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不同的特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赖运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路向——基于近五年文献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7).
[2]邓悦,梁玮.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新契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
[3]王玉洁.微课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