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学生中广泛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虽然原因不一,但在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模式,是导致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感恩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教学课堂中灵活地渗透感恩教育,以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教学目的。
一、 感恩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家中的“独苗”,长辈对他们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是经济阔绰、拥有万贯家财的家庭,还是经济拮据、捉襟见肘的家庭,几乎都对孩子千般溺爱,万般娇宠,从来不舍得给孩子吃一点苦,而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即使是省吃俭用,甚至是出门借债,也设法给予满足。这样不仅使许多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还养成“唯我独尊”和“贪得无厌”的个性。这些孩子往往不理解长辈的苦衷,不体谅长辈的艰辛,他们对于长辈的付出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远远不够,所以,现在有些青少年当家长给的钱不够他们挥霍时就去偷盗、抢劫、敲诈……比如,每年新学期开始,校门口就停满“送行”的私家车或者的士,校园里,家长大包小包肩扛背驮,而几近成人的学生却两手空空,若无其事。寝室里,家长挥汗如雨,打扫房间,收拾床铺,寝室主人却在看手机、发信息、听MP3……家长叮嘱几句,就被孩子视为“啰嗦”,甚至顶撞。
除了上述来自家庭溺爱的原因,从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来看,校方在感恩方面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在目前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中,学校忽视对中学生的品德培养,在评价学生时,往往以考试成绩定高下,却对其思想品德忽略不计,只要成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从而使教学理念所一直提倡的“道德为首”的教育方针被抛之脑后,即“德”的教育仅仅停留在文件中、课本里和口头上,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却不重视道德修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而从社会这一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流行”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学生在这种不良风气的熏陶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感情冷漠,缺乏感恩之心。
感恩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成分。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基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二、针对于目前感恩教育现状的对策
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期,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从而使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直至于“施恩”。
1.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对父母怀有感激之心,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存感恩之心,那么,他对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所谓“爱心”则是虚伪的,甚至是有所图的,一旦别人于他失去利用价值,他将无情地弃之而去。有些父母在年老体衰后,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究其内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缘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此,教师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应首先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唤起学生对于其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石,也是起点。
2.引导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恩之心
人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在目前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的感恩之心已经淡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得到周边人帮助时学会说声“谢谢”,在得到他人恩惠时,要专门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示范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同学甲的笔滚落在地上,同学乙帮他捡起来还给他。然后,教师发问:“乙同学,如果甲视之为理所当然,不表示感谢,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反之呢?……当你对别人的帮助毫无感激之情的话,将失去更多的帮助,但当你对帮助过你的人们给予衷心的感谢的时候,甚至去主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一个人走上社会,要想成功,必须要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心怀感激。”教师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再进一步推己及人,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要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还要主动去帮助别人。
总之,当今中学生的感恩之心渐渐淡化,甚至于无视恩情,因此,加强感恩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面对目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界人士都应予以极大的关注,并向全社会发出开展感恩教育的强烈呼吁。鉴于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开展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 感恩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家中的“独苗”,长辈对他们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是经济阔绰、拥有万贯家财的家庭,还是经济拮据、捉襟见肘的家庭,几乎都对孩子千般溺爱,万般娇宠,从来不舍得给孩子吃一点苦,而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即使是省吃俭用,甚至是出门借债,也设法给予满足。这样不仅使许多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还养成“唯我独尊”和“贪得无厌”的个性。这些孩子往往不理解长辈的苦衷,不体谅长辈的艰辛,他们对于长辈的付出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远远不够,所以,现在有些青少年当家长给的钱不够他们挥霍时就去偷盗、抢劫、敲诈……比如,每年新学期开始,校门口就停满“送行”的私家车或者的士,校园里,家长大包小包肩扛背驮,而几近成人的学生却两手空空,若无其事。寝室里,家长挥汗如雨,打扫房间,收拾床铺,寝室主人却在看手机、发信息、听MP3……家长叮嘱几句,就被孩子视为“啰嗦”,甚至顶撞。
除了上述来自家庭溺爱的原因,从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来看,校方在感恩方面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在目前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中,学校忽视对中学生的品德培养,在评价学生时,往往以考试成绩定高下,却对其思想品德忽略不计,只要成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从而使教学理念所一直提倡的“道德为首”的教育方针被抛之脑后,即“德”的教育仅仅停留在文件中、课本里和口头上,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却不重视道德修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而从社会这一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流行”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学生在这种不良风气的熏陶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感情冷漠,缺乏感恩之心。
感恩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成分。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基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二、针对于目前感恩教育现状的对策
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期,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从而使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直至于“施恩”。
1.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对父母怀有感激之心,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存感恩之心,那么,他对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所谓“爱心”则是虚伪的,甚至是有所图的,一旦别人于他失去利用价值,他将无情地弃之而去。有些父母在年老体衰后,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究其内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缘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此,教师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应首先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唤起学生对于其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石,也是起点。
2.引导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恩之心
人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在目前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的感恩之心已经淡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得到周边人帮助时学会说声“谢谢”,在得到他人恩惠时,要专门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示范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同学甲的笔滚落在地上,同学乙帮他捡起来还给他。然后,教师发问:“乙同学,如果甲视之为理所当然,不表示感谢,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反之呢?……当你对别人的帮助毫无感激之情的话,将失去更多的帮助,但当你对帮助过你的人们给予衷心的感谢的时候,甚至去主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一个人走上社会,要想成功,必须要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心怀感激。”教师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再进一步推己及人,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要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还要主动去帮助别人。
总之,当今中学生的感恩之心渐渐淡化,甚至于无视恩情,因此,加强感恩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面对目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界人士都应予以极大的关注,并向全社会发出开展感恩教育的强烈呼吁。鉴于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开展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