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梦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1987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李辅燿是长期在浙江任职的地方官员,其日记记录了历史与文化,承载着我们国家社会的苦难和挣扎前进的无数信息。百余年后,这宝贵的史料永久留在浙江。
  2014年深冬的一天,李辅燿史料捐赠仪式暨《李辅燿日记》首发式在浙江大学举行。这是一场非常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李辅燿之孙李崧峻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仪式。回忆起祖辈与浙江的种种因缘,李崧峻有感而发,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建海塘,成就黄金时期
  李辅燿祖籍湖南,是清代末期长期在浙江任职的地方官员。光绪三年(1877),李辅燿由内阁中书改调浙江任塘工总局督办,主持海宁大口门二限、三限石塘施工。这一委任,改变了李辅燿的生命轨迹,开启了他与浙江长达三十余载的缘分。
  光绪初年,清政府全面整修钱塘江海塘,称之为“圣朝第一大工程”。李辅燿以其忠诚、清廉、负责的品质,被吏部选中,得到一次破格提拔,成为修海塘的总指挥。是年他仅28岁。
  钱塘江海塘千百年来护卫着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侵袭,是维系天下半壁经济的屏障。康熙年间,钱塘江主流北移,江北岸的海宁段便成为了防守的重点险段。乾隆帝曾四次南巡海宁,亲自理会塘工。康乾之世,从杭州到海宁之间总共修建了13300多丈鱼鳞石塘,堪称中国古代海塘修筑史上的伟作。
  咸丰朝至同治初,因战事影响,钱塘江海塘的修建曾遭停顿,海塘坍溃的缺口越来越长,亟需治理。同治五年(1866)至光绪六年(1880)期间,清政府分批建复了海宁绕城、仁和八堡至海宁七里庙、海宁普济庵至旧仓、念里亭大口门等处鱼鳞石塘共5510丈。李辅燿在任内负责完成的这一段海塘,便在其中。
  李辅燿作为读四书五经出身的书生,对于海塘工程并无专业基础,这是他到任之后的一大难题。他通过悉心研究历代修塘施工的得失,定下了修建“鱼鳞石塘”的方案。当时条件艰苦,各类物资极其缺乏,有时连基本的吃饭起居都成问题,而李辅燿依然坚持亲自到工地指挥民工办工,早出晚归,是报国的热情和坚韧的品质支撑着他。经过近4年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将海塘工程修整完毕,“将通塘新旧石工联络一气”,工程质量一流,为钱塘江周边的百姓带来了长久的平安和稳定。
  光绪九年(1883),李辅燿因母丧回湖南守制,但他与浙江的缘分并未中断,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第二次来浙江做官。这一次他担任过包括宁绍台道台、省防军支应局会办、杭嘉湖道台、温州盐局督办、海塘工程局总办等在内的多种官职。
  著书画,录下历史沧桑
  李辅燿自同治、光绪、宣统至民国时期,一共写下60余本日记,包括三个部分:《燕行记事》,记录于光绪元年(1875)自己赴京赶考的经历;《回浙日记》,又称《怀怀庐日记》《怀怀庐笔记》,记录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1913年期间自己在浙为官经历;《回湘日记》,又称《饰待草堂日记》,记录自己回湘闲居后的生活。
  《李辅燿日记》的内容涉及政务、财税、治安、水利、民俗、洋务、科学、朝政、社会动态等诸方面,俨然是一幅清末民初的世相百态图。《回浙日记》是日记中的主要部分,细细读去,能看到许多那时真实的图景。
  为官期间,李辅燿保持着严谨、勤勉的作风,为浙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李辅燿日记》第四卷第二十三本中有一段记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担任杭嘉湖道台一职,被诬告贪污工程款,为证清白,他曾写信给御史辩白,并在信中述及海塘的建造情况。他还曾提议塘制改革,在第七卷第十一本中有详细的记载。
  李辅燿交友甚广,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层官员的政治生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人情无一不被记录在他的笔下。以文字记载的各种世态民风到了如今,都是研究当时浙江经济、政治情况的宝贵史料资源。
  第六卷第三十四本中,他写下了自己的六十岁挽诗:自己如何调到浙江,前辈又是如何叮嘱与训诫。对往事回顾的同时,仿佛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李辅燿日记》记录了历史与文化。先人已逝,李氏后裔一直保存着日记的手稿,多年过去,决定将其捐赠给浙江大学,使日记的文史资料价值得到实际的运用。在日记首发式上,李崧峻讲道:“这些文物是我们家的精神家园,那里承载着我们国家社会的苦难和挣扎前进的无数信息。”在场的专家、学者听后都无限感慨,如今《李辅燿日记》已成为一笔社会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由其中的史料为切口,进行晚清政治、文化研究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李辅燿善诗、书、印,尤工画。他为后人留下的财富除了日记之外,还有他在完成海宁海塘修筑后所著的《海宁念汛大口门二限三限石塘图说》一书,其中有他画的一幅幅海塘工程图,用工笔白描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鱼鳞石塘的修造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当时修海塘的过程。《石塘图说》既是海塘科技史的记录,也是一部精湛的绘画艺术作品。科技本身就是文化,将海塘修建的技术保留下来的过程,亦是文化向后人传承的过程。
  游故地,缅怀先人旧业
  李崧峻自退休开始就潜心整理研究《李辅燿日记》,逐渐了解了祖父修建钱塘江海塘的过程和倾注其中的深情。李崧峻心存一个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亲眼看一看祖父修建的钱塘江海塘。在日记首发式之后,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帮助李崧峻实现了这一夙愿。
  李崧峻及家人首先到访了钱塘江管理局,与该局的老专家们见面座谈,共叙跨越了一个世纪的“亲情”。李辅燿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任新组建的浙江海塘工程总局总办,这一机构正是现在钱塘江管理局的前身,因此李辅燿也可被视为钱塘江管理局的第一任“局长”。
  在座谈会上,李崧峻拿出了一批精心收藏的李辅燿信札,赠送给钱塘江管理局。这些信件记录了许多述及清末民初海塘修建的过程、塘制改革等内容,都是十分珍贵的史料。李崧峻说,他觉得自己应该为钱塘江文化遗产的保护做点事。对李崧峻的义举,钱塘江管理局的领导和专家们都十分钦佩和感动,他们提出要对《李辅燿日记》、李辅燿信札等开展相关研究,更好地向社会宣传,充分挖掘其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价值,将来还要建设钱塘江图书馆、博物馆,让全世界的朋友都来了解钱塘江治理的辉煌历史与成果。
  钱塘江流域治水历史悠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早在先秦时期,生活在钱塘江河口地区的先民,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就开始修建挡潮拒咸的堤坝。海塘的修筑,为吴越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钱塘江两岸现存明、清以来修筑的老海塘塘线总长近300公里,这些老海塘大多退居二线,成为钱塘江治江历史的见证。而海宁段仍有近30公里清代老海塘处在抵御洪潮的第一线,其中包括李辅燿完成的海宁念汛大口门段海塘。
  座谈会后,李崧峻一行探访了李辅燿所修建的鱼鳞石塘、海塘工程总局办公旧地—海宁盐官浙江海神庙,还参观了旧时的混凝土海塘和近年来修建的标准海塘。12月的江边,寒风阵阵。逶迤雄伟的钱塘江海塘、凭江耸立的占鳌塔、有着瑰丽传说的海神庙,这些经年的风景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看着一处处祖父留下过足迹的场景,李崧峻及家人一起拍下了珍贵的纪念照。他们多年来的梦终于实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积极传播,有益尝试  5月27日至29日,2015年美国国际图书博览会()在纽约雅各布—贾维茨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为主宾国。美国书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书展之一,其所呈现的图书出版动态,常被视作国际出版业的风向标。  在本届书展上,中国图书首次进入美国主渠道图书市场。浙江出版界在书展上收获不小,除参展图书、输出版权外,并举办了浙江渔民·农民画展等多场文化交流活动。5月28日,全球最大的数字内容图书发行商
期刊
一个闯荡上海滩的宁波人,从撰稿通讯员起步而进入新闻界,声名鹊起,他就是1944年惨死于日寇屠刀下的抗日烈士冯梦云。  允文允武  冯梦云,1901年8月15日生,慈溪河姆渡镇弯里头(今属余姚)人。他读过三年书,因父母亡故而辍学,到上海一家五金行打工。冯梦云喜读报章,但深感自己墨水太少,后来他鼓起勇气投考了有免费生名额的光华大学。  入学之后,冯梦云贪婪地阅读书籍,并勤奋地习作投稿。20世纪20年代
期刊
去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著名抗日英烈名单,浙籍文学家郁达夫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浙江省政府参事、本刊副社长何一枫提交的《著名抗日英烈郁达夫杭州故居“风雨茅庐”宜尽快恢复对外开放》建议,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风雨茅庐重新修整后将在近期对外开放。这将重新唤起人们对郁达夫的关注和缅怀。  风雨茅庐是郁达夫
期刊
2015年5月27日早晨,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落地,我才第一次亲身深切体会到,中国球迷有多么热爱和记得罗伯特·巴乔这位意大利球星。走出国际到达区,我们发现数以百计的球迷在等待我们,他们穿着印有巴乔头像的T恤,举着旗帜和照片,微笑着欢迎他们的偶像来到中国。  这是巴乔和他的经纪人维图里奥第三次访问中国。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他正在为AC米兰效力。第二次是2007年,他来中国推广奥林匹克纪念章。这一次他接受
期刊
当不幸袭来时,她不改初衷,用平凡、朴实的行动演绎人间大爱。  袁晓恩,浙江省天台县最美志愿者,她从踏入社会那刻起,生命就与奉献和回报紧紧联系在一起,敬老、助教、义卖、献血……今年初,她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授予“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志愿者”,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然而,2015年6月23日,袁晓恩因结肠癌不幸与世长辞,但她如愿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留下了一双明眸继续“看”世界。  不
期刊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1942年中国军民冒险营救在太平洋战争中轰炸日本东京的美军飞行员这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宁波市鄞州区政府暨咸祥镇政府建立起“营救美国飞行员纪念亭”,用以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并见证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  鄞州地处浙东沿海,历史上一直是抗击海祸外侮的地区,人民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投入血与火的搏杀,经受风和雨的洗礼,慷慨悲歌,与中国人
期刊
近日去杭州“御街”看《牡丹亭》,同一出昆曲的两场演出因为不同演员的演绎,让我这个外行也能感觉出高低——标准其实很简单,好的演员不走神。  所谓走神,并不指演员的职业精神或者态度,而是说他总是在角色和自我中进进出出,于是想得太多,没有用戏曲和角色的方式在思考,而是以评论家或者思想家的态度在表演。所以,演戏的人的精气神散了,戏也就乏力了。  从“牡丹亭”回来,我想到了一位画家——钱慧溟。他曾说:“画画
期刊
6月24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过江布扎染”以及民间手工面塑、布艺、剪纸、棕编等十余个项目的传承人,在杭州湖滨步行街同场展示、现场传艺,以互动“非遗文化秀”的形式,向过往中外游客宣传介绍杭州这座“双世遗”(西湖、大运河)城市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王维诗 李忠 文/图)
期刊
江南五月,春色正浓。  在温州,朔门四营堂巷如同隔世的桃花源,清雅、幽静。南戏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在它周围,高楼林立,不远处的百里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从这个春天开始,每逢周末,华灯初上之时,从南戏博物馆古色古香的庭院里,就会飘出悠扬的笛声和喧闹的锣鼓声,“南戏印象”系列剧目在这里上演。  一卷幽帘之下,流转着八百年的南戏  提到南戏,人们总会想起陆游的那“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城争唱蔡中郎”诗句,想
期刊
病残画家汪玉婷是“最美衢州人”之一。她被人传扬的故事,一是许多年来始终以一支画笔抗击病魔,创下医学和生命奇迹,二是她拍卖了艰难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把全部所得捐给了贫困大学生。  2015年初、隆冬的一天,龙游丹青女社的画家专程去看望汪玉婷。双方通过亲身经历真诚交流,一致认为,只有抛却功名利禄、庸俗世故,方能获得艺术创作的真谛。  一次特殊的艺术交流  业余时间研修美术的女画家,是怀着钦佩的心情走进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