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完《醉翁亭记》一文,离下课还有20分钟,我让学生对学过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作比较,将比较的结果在班上做一汇报。在10分钟的分组讨论结束后,学生对这两篇文章比较的结果众说纷纭,我做了整理,形成以下意见:
第一小组:从文章体裁上看,这两篇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两文体裁相同,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都是散文,按古人的说法,又都是“记”,这类文章,记叙、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政治抱负。
第二小组:从写法上看,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过对亭台楼阁的描写,表达身在贬谪中的情志。《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以“醉”和“乐”二字提挈全篇,贯穿全文主线的是“乐”字,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第三小组:这两篇文章各具特色,表现在文章风格上,相同的是都能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两文写景的成分都很重,但意图各不相同,《岳阳楼记》写景意在下文的议论,阐发作者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写景意在抒写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第四小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文都笔法灵活,巧于构思。《岳阳楼记》开头写作记的缘由,着重说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这样写是为了引发出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而《醉翁亭记》开头写琅琊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来由,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
第五小组:两篇文章的第二段都是写景,但描写的角度不同,《岳阳楼记》描写洞庭湖全景,《醉翁亭记》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两文都有描写早晚景色的佳句,《岳阳楼记》中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来表现,《醉翁亭记》中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冥,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来表现。
第六小组:两篇文章在段首运用有虚词“若夫”,“若夫”的意思近似“像那”,《岳阳楼记》段首的“至若”与《醉翁亭记》段首的“至于”含义相同。这类虚词都常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不能删去,原因是它们在行文中具有承上启下或转换文意的作用。
第七小组: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各领风骚。《醉翁亭记》最值得称赞的是句末大量用“也”,读起来韵味无穷;《岳阳楼记》则多用四字短语,排比,对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两文相同的是都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法,读起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趣无穷。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为了发挥比较学习方法所蕴涵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它和谐地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对学生进行了类文比较学习的尝试。
在学习完每课之后,在最后一课时的课堂上,开展类文比较学习。让学生收集与所学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找出这些(这类)文章的相似点,抓住自己认为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发现,选取某一角度,形成文字,在班上进行交流,再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优劣的评价。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比较阅读有以下几个好处:
1.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积淀。类文比较阅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说上包天文,下涉地理,其间还囊括了文、史、哲等广阔的知识领域,是对课本内容的有效渗透和扩充,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种每课一比的系统性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2.开辟了第二课堂,激发了自学兴趣。这种比较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创造了理想的平台。为了找到恰当的类文,学生往往要进行大量的搜索性阅读,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同时,为了写出精彩的点评,他们越来越注重积累词语和阅读各种报刊的评论性文章。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亮相,学生都希望博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喝彩。毕竟每个人都愿体验成功,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学的好习惯。
3.培养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比较阅读的全过程,是一个集读、听、写、说于一体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倾听分析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序的阶梯狀训练模式。学生在写类比点评中把平时掌握的零散的知识进行精心组合,在交流过程中再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这种组合拳式的学习,可以使知识得到综合应用。
4.深入全班,极大地调动了参与意识。这项活动,是一项全班性参与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其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真心情愿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这种集体性参与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大家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发展他们各自的学习能力。
5.求同求异,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比较阅读是在对比中求同或求异的学习活动。在对比中,学生会有种种的联想和想象,产生许多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将这些创造性想法诉诸笔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听,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角,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比较阅读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收效较快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比较中收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湖北省竹山县文峰中学)
第一小组:从文章体裁上看,这两篇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两文体裁相同,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都是散文,按古人的说法,又都是“记”,这类文章,记叙、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政治抱负。
第二小组:从写法上看,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过对亭台楼阁的描写,表达身在贬谪中的情志。《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以“醉”和“乐”二字提挈全篇,贯穿全文主线的是“乐”字,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第三小组:这两篇文章各具特色,表现在文章风格上,相同的是都能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两文写景的成分都很重,但意图各不相同,《岳阳楼记》写景意在下文的议论,阐发作者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写景意在抒写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第四小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文都笔法灵活,巧于构思。《岳阳楼记》开头写作记的缘由,着重说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这样写是为了引发出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而《醉翁亭记》开头写琅琊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来由,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
第五小组:两篇文章的第二段都是写景,但描写的角度不同,《岳阳楼记》描写洞庭湖全景,《醉翁亭记》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两文都有描写早晚景色的佳句,《岳阳楼记》中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来表现,《醉翁亭记》中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冥,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来表现。
第六小组:两篇文章在段首运用有虚词“若夫”,“若夫”的意思近似“像那”,《岳阳楼记》段首的“至若”与《醉翁亭记》段首的“至于”含义相同。这类虚词都常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不能删去,原因是它们在行文中具有承上启下或转换文意的作用。
第七小组: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各领风骚。《醉翁亭记》最值得称赞的是句末大量用“也”,读起来韵味无穷;《岳阳楼记》则多用四字短语,排比,对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两文相同的是都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法,读起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趣无穷。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为了发挥比较学习方法所蕴涵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它和谐地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对学生进行了类文比较学习的尝试。
在学习完每课之后,在最后一课时的课堂上,开展类文比较学习。让学生收集与所学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找出这些(这类)文章的相似点,抓住自己认为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发现,选取某一角度,形成文字,在班上进行交流,再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优劣的评价。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比较阅读有以下几个好处:
1.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积淀。类文比较阅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说上包天文,下涉地理,其间还囊括了文、史、哲等广阔的知识领域,是对课本内容的有效渗透和扩充,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种每课一比的系统性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2.开辟了第二课堂,激发了自学兴趣。这种比较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创造了理想的平台。为了找到恰当的类文,学生往往要进行大量的搜索性阅读,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同时,为了写出精彩的点评,他们越来越注重积累词语和阅读各种报刊的评论性文章。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亮相,学生都希望博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喝彩。毕竟每个人都愿体验成功,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学的好习惯。
3.培养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比较阅读的全过程,是一个集读、听、写、说于一体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倾听分析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序的阶梯狀训练模式。学生在写类比点评中把平时掌握的零散的知识进行精心组合,在交流过程中再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这种组合拳式的学习,可以使知识得到综合应用。
4.深入全班,极大地调动了参与意识。这项活动,是一项全班性参与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其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真心情愿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这种集体性参与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大家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发展他们各自的学习能力。
5.求同求异,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比较阅读是在对比中求同或求异的学习活动。在对比中,学生会有种种的联想和想象,产生许多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将这些创造性想法诉诸笔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听,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角,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比较阅读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收效较快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比较中收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湖北省竹山县文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