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1.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
2.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近些年来,这些污染问题突出。数据表明: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相当多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污染和酸雨影响不断地向郊区或农村扩展;城市垃圾处理率低,而且还占用农业用地,污染农业环境。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比实际耕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沙化的耕地面积也已达256万公顷;耕地质量下降,发生盐渍化的耕地超过800万公顷。监测数据显示,占全国淡水天然鱼捕捞产量90%左右的七大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量达5000公里。
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在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①我国化肥、农药的滥用。化肥年使用量多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0公斤公顷,远远地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加剧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3.3万公顷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②地膜污染正在加剧。据对有关省区的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公斤公顷,其中最高的达268.5公斤公顷,地膜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③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产出秸秆6.5亿多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7亿吨。
3.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乡镇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提高了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据1997年公布的《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杂调查公报》显示: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已达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1?5~1?3。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己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当前,如何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过去的一些教训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刚著.中国国情与早期现代化.中国经济史论坛,2003.2
[2]李小云,等.环境与贫困: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2005.2
[3]孔源著.中国农村环境能源与环保政策,2005.1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1.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
2.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近些年来,这些污染问题突出。数据表明: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相当多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污染和酸雨影响不断地向郊区或农村扩展;城市垃圾处理率低,而且还占用农业用地,污染农业环境。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比实际耕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沙化的耕地面积也已达256万公顷;耕地质量下降,发生盐渍化的耕地超过800万公顷。监测数据显示,占全国淡水天然鱼捕捞产量90%左右的七大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量达5000公里。
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在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①我国化肥、农药的滥用。化肥年使用量多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0公斤公顷,远远地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加剧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3.3万公顷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②地膜污染正在加剧。据对有关省区的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公斤公顷,其中最高的达268.5公斤公顷,地膜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③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产出秸秆6.5亿多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7亿吨。
3.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乡镇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提高了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据1997年公布的《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杂调查公报》显示: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已达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1?5~1?3。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己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当前,如何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过去的一些教训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刚著.中国国情与早期现代化.中国经济史论坛,2003.2
[2]李小云,等.环境与贫困: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2005.2
[3]孔源著.中国农村环境能源与环保政策,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