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学生这样跟我说:“老师,一提作文我就头疼。”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厌学情绪。这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一、留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少不了三大积累,即语言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而积累的重中之重是素材积累,而素材积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习惯。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数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内容空洞,这就是缺少素材积累的表现。没有积累,作文就是空谈,就是无米之炊,就是空中楼阁。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留心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积累写作素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时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强调“写作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生活中的事例、见闻、感受,都要予以重视,养成随时写一写的好习惯。今天记一记,明天想一想,后天悟一悟,积累久了,自然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了。
二、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感受最深写起来最生动的固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这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去实践所有的生活,因此,阅读就成了丰富学生生活的内容,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也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知力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由此可知,知识面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来的,所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采用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好书。
三、研读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或由寻常事物激起心灵之声,或追忆往事,或塑造可敬可佩的人物,都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这些也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不够重视。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对这些素材驾驭、归纳和整理,日积月累,学生就从语文课本中积累了大量的感人的作文素材。
例如,爱国方面:屈原忧国忧民,身投汨罗江被后人怀念;杜甫贫困潦倒,仍关心国家,关心他人,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陆游将逝,还盼国家统一;文天祥战败被俘,仍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感人肺腑。人格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和尊敬恩师;胡适先生成就一番大事业之后,不忘母恩,这些鲜活的事例感染着学生,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
学生通过对教材中典型材料的积累,既增加了对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四、加强训练,积累语言
语言积累也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篇成功的习作往往是语言流畅、生动、优美,表现能力强,更好的还会有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文学素养。而学生语言经常是空洞苍白、言之无物。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美文引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语言,多读多抄,做好语言积淀,加强仿写,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功夫。
例如,在教诗歌和散文单元时,我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作为一个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美不美。其次,让他们思考语言美在何处?为什么美?学生在理解、感受的过程中自然会小结出美的语言具有的几个特点:①准确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②善于运用准确生动的修饰语;③善于运用描写,绘神、绘色、绘声;④语言精练而意蕴丰富;⑤语言有个性,口语化,有幽默感。明确了好语言的标准,我便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实践运用,这样学生便拥有了一把打开好语言大门的钥匙。
五、加强引导,积累思想
思想深刻与否,常常决定文章的好坏。一篇文章思想的深浅,标志着学生认识水平的高低,也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而学生一般对所写的内容缺少必要的思考,认识还比较肤浅,因此写出的文章平淡、浅薄,大都不能打动人。学生之所以认识肤浅,缺少思想,主要是他们不主动去认识事物、思考事物,在思想上有惰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每节课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课文中某个人、某事件或某个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有了思想,有了观点,有了主张,大都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能写出有思想、有见解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六、重视写作指导,明确写作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给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认为指导学生写作应指导到位,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起个好题目,因为有了好题目,才能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题目用一句话或一个词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也可采用修辞使题目更新颖。其次,要有好的开头——凤头。一般,开头要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文字要简练,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二三百字左右。另外,要有充实的内容——猪肚。一般地说,文章内容不能少于三段,选材要精当,实例要典型,描写要细致,叙述要详细,能更好地为中心思想服务。最后,要有漂亮的结尾——豹尾。结尾在文章中起到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七、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改中不断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欣赏出天才。”教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因此,对每个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多种方式加以赏识。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先小组评,把自己最满意的词句段或新颖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小组听,这样可以互相鼓励、取长补短,让困难学生增强习作的信心。然后,集体讲评。对于内容新颖、语句通畅且有个性的习作在班集体赞赏,以启发全班学生,并从中感悟到习作的好经验。
总之,我认为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就为写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就有大量的“米”供“巧妇”使用。如果学生积累了思想积累了语言,又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就会写作文,就能写出优秀作文。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给予学生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就会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习作问题,那么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将不再是空谈。
一、留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少不了三大积累,即语言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而积累的重中之重是素材积累,而素材积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习惯。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数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内容空洞,这就是缺少素材积累的表现。没有积累,作文就是空谈,就是无米之炊,就是空中楼阁。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留心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积累写作素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时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强调“写作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生活中的事例、见闻、感受,都要予以重视,养成随时写一写的好习惯。今天记一记,明天想一想,后天悟一悟,积累久了,自然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了。
二、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感受最深写起来最生动的固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这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去实践所有的生活,因此,阅读就成了丰富学生生活的内容,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也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知力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由此可知,知识面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来的,所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采用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好书。
三、研读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或由寻常事物激起心灵之声,或追忆往事,或塑造可敬可佩的人物,都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这些也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不够重视。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对这些素材驾驭、归纳和整理,日积月累,学生就从语文课本中积累了大量的感人的作文素材。
例如,爱国方面:屈原忧国忧民,身投汨罗江被后人怀念;杜甫贫困潦倒,仍关心国家,关心他人,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陆游将逝,还盼国家统一;文天祥战败被俘,仍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感人肺腑。人格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和尊敬恩师;胡适先生成就一番大事业之后,不忘母恩,这些鲜活的事例感染着学生,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
学生通过对教材中典型材料的积累,既增加了对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四、加强训练,积累语言
语言积累也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篇成功的习作往往是语言流畅、生动、优美,表现能力强,更好的还会有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文学素养。而学生语言经常是空洞苍白、言之无物。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美文引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语言,多读多抄,做好语言积淀,加强仿写,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功夫。
例如,在教诗歌和散文单元时,我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作为一个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美不美。其次,让他们思考语言美在何处?为什么美?学生在理解、感受的过程中自然会小结出美的语言具有的几个特点:①准确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②善于运用准确生动的修饰语;③善于运用描写,绘神、绘色、绘声;④语言精练而意蕴丰富;⑤语言有个性,口语化,有幽默感。明确了好语言的标准,我便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实践运用,这样学生便拥有了一把打开好语言大门的钥匙。
五、加强引导,积累思想
思想深刻与否,常常决定文章的好坏。一篇文章思想的深浅,标志着学生认识水平的高低,也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而学生一般对所写的内容缺少必要的思考,认识还比较肤浅,因此写出的文章平淡、浅薄,大都不能打动人。学生之所以认识肤浅,缺少思想,主要是他们不主动去认识事物、思考事物,在思想上有惰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每节课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课文中某个人、某事件或某个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有了思想,有了观点,有了主张,大都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能写出有思想、有见解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六、重视写作指导,明确写作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给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认为指导学生写作应指导到位,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起个好题目,因为有了好题目,才能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题目用一句话或一个词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也可采用修辞使题目更新颖。其次,要有好的开头——凤头。一般,开头要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文字要简练,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二三百字左右。另外,要有充实的内容——猪肚。一般地说,文章内容不能少于三段,选材要精当,实例要典型,描写要细致,叙述要详细,能更好地为中心思想服务。最后,要有漂亮的结尾——豹尾。结尾在文章中起到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七、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改中不断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欣赏出天才。”教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因此,对每个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多种方式加以赏识。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先小组评,把自己最满意的词句段或新颖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小组听,这样可以互相鼓励、取长补短,让困难学生增强习作的信心。然后,集体讲评。对于内容新颖、语句通畅且有个性的习作在班集体赞赏,以启发全班学生,并从中感悟到习作的好经验。
总之,我认为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就为写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就有大量的“米”供“巧妇”使用。如果学生积累了思想积累了语言,又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就会写作文,就能写出优秀作文。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给予学生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就会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习作问题,那么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将不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