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的贴心叮咛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大大小小的粽子热热闹闹地涌上市场,但吃粽子的讲究您都了解吗?
  粽子以竹叶或苇叶为皮,糯米为心,其实是个十分合理的搭配。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功能。
  另一方面,糯米性温,有暖脾胃的作用。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粽子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合。
  首先,肉粽中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的脂肪。凡是质地柔软的熟肉,必定是脂肪含量偏高的,何况做肉粽常用的是五花肉。血脂异常患者当然是要避免的,可以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品种。
  甜粽呢,往往令糖尿病人担心。其实,糯米本身血糖指数就过高,糖尿病人是应当避免的,无论有糖与否,都应当避免食用。
  胃肠有病的人也得注意,粽子不易消化,容易引起食滞;尤其吃了油腻的食品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
  吃粽子,总体而言还是吃新鲜包出来的热粽子比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之后来回加热。对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每次宜少吃一点,选小粽子,选里面含有粗粮薯类配料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最好自己动手制作,吃刚包好的热粽子,既能享受传统食品制作的乐趣,在健康上又能比较安心。另外,粽子属于主食。如果吃了粽子,就要减少米饭、馒头、面包等其他主食的量,避免一日当中能量过剩,引起增肥问题。
  在买粽子的时候也要注意,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发暗是正常的,不要选那种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那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的粽叶,安全性没有保障。
其他文献
天越来越热。几天前,老张约了两个朋友到大排档吃饭,他一个人先到,占了离空调近的一张桌子。这时候来了5个陌生人,在他占的桌子坐下,随后老张的两个朋友陆续到了,可对方却没有要挪位的意思。他很生气,就要求对方走开,双方吵了起来。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由口角到动手,结果双方挂彩了。这些天,老张一直在懊悔:“为什么我会为这点小事大动肝火?”他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于是向医生求助。医生详细
胃病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大家并不陌生,但有一种“药源性胃病”,许多人却并不了解。由药物或用药不当引起胃肠道损伤而引发的胃病,称之为“药物性胃病”,它可引起胃痛、反酸以及食欲减退等不适,甚至导致胃糜烂和出血。例如不少人在疼痛发生时习惯随便买点止疼药服用,认为快速达到镇痛效果最重要,还以为短期使用这些药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却不知道已经为胃肠道埋下了安全隐患。据统计,高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阿司
患了肝硬化,很多患者不仅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也关心能否治愈。在谈这个问题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病例。  2000年3月,一位外地的肝硬化患者来信问我北京能不能治疗肝硬化,如能,他就到北京来;如果不能,他就不来了。随信寄来了他的病情介绍及很多化验单。  我仔细看了他的材料,其中有一张B超的结果引起了我的注意:B超除描写肝脾及腹水等情况之外,特别提到患者上腔静脉有扩张。这是很特别的现象,因为肝硬
防血栓,请记住“三字诀”  1.多吃粗。蔬菜、海藻、豆类、全麦面粉等富含膳食纤维,能阻碍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吸收,每天都要多吃点。  2.少吃油。减少肉、蛋、油炸食品等高脂肪摄取量,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因为其具有降低胆固醇、中性脂肪以及预防血栓的功能。  3.多喝茶。茶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进而防止血栓形成。  4.少饮酒。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使血小板凝集力下降,进
冠心病是老年人易发的慢性病。随着年龄增加,冠状动脉会逐步出现纤维化斑块和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当血管腔狭窄超过70%,人在运动量增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就可能出现胸闷、胸痛,严重时血管壁上的斑块还会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对于冠心病患者,平时“保心”远重于临时 “救心”。冠心病的防治需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情绪。同时坚持合理用药,在
刚年过半百的时女士有腰疼的毛病,一周前又开始发作,而且越来越厉害,腰部还出现两个像蚊虫叮咬的红疙瘩,疼痛和瘙痒让她无法入睡。在医院仔细检查后,医生诊断她患的是带状疱疹,经过5天的针灸和药物治疗,时女士已经完全康复。原以为是腰疼病犯了或者是蚊虫叮咬,没想到竟是带状疱疹,时女士庆幸自己及时就医。  免疫力下降, 潜伏的病毒作乱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夏秋季多发。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