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随之不断上升。这不仅对驾驶员们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驾驶员 心理素质
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简单地说,就是汽车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不同,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不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安全驾驶至关重要。
1.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1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1.2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駕驶操作容易失误。
1.3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对安全于不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气,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1.4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2. 合格驾驶员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2.1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2.2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
2.3较强的记忆想像力;
2.4果断判断和迅速反应能力;
2.5良好的个性倾向特征(如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生活情趣、正确的开车动机等)。
分析许多安全行车几十万公里乃至 上百万公见的驾驶员的性格特征,发现他们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第一,热爱汽车驾驶工作,爱护车辆,厉行节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第二,情绪稳定,忍耐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强,虚心好学,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心理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适当训练完全可以改变。
3. 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加强训练提高和改善。
3.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3.2具备安全防范能力。经常开展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解剖,以提高驾驶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3.3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
3.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
3.5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开车时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女性驾驶员在穿着上,应注意不戴有沿的帽子,因为帽沿影响视线;不宜穿高跟鞋驾驶;也不宜穿裙子,以保证正常的驾驶动作不受影响。
3.6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
3.7注意改善驾驶员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驶心理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 驾驶员 心理素质
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简单地说,就是汽车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不同,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不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安全驾驶至关重要。
1.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1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1.2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駕驶操作容易失误。
1.3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对安全于不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气,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1.4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2. 合格驾驶员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2.1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2.2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
2.3较强的记忆想像力;
2.4果断判断和迅速反应能力;
2.5良好的个性倾向特征(如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生活情趣、正确的开车动机等)。
分析许多安全行车几十万公里乃至 上百万公见的驾驶员的性格特征,发现他们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第一,热爱汽车驾驶工作,爱护车辆,厉行节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第二,情绪稳定,忍耐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强,虚心好学,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心理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适当训练完全可以改变。
3. 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加强训练提高和改善。
3.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3.2具备安全防范能力。经常开展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解剖,以提高驾驶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3.3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
3.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
3.5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开车时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女性驾驶员在穿着上,应注意不戴有沿的帽子,因为帽沿影响视线;不宜穿高跟鞋驾驶;也不宜穿裙子,以保证正常的驾驶动作不受影响。
3.6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
3.7注意改善驾驶员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驶心理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