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
1.1现状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20世纪70年代,农业信息化的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农业信息化研究的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农业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在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已远远高于工业。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的获取与及时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专家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农业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与处理、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1.2特征 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广域网用户正在迅速增加。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得人们能以更便捷、先进的手段和低廉的价格获得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市场信息,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综合化。既有数据库、网络、计算机模型、知识库、多媒体、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与生物、核、激光、遥感等现代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的结合,从而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过程日益现代和高效;全程全网化。信息技术不断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已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并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使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得以改善,使发达国家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优势得以更充分地发挥,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3发展趋势 集成化。目前,数据库、系统模拟、3S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但单项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集成技术的要求。因此,多项技术的集成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技术应用全程化,多学科专家系统协同,多项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专业化。即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某一种具体作物、农艺流程或经营环节等的日益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应用软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能经济、高效地确保农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农业生产正从规模生产向专业化产品的规模生产转变,农业运营环节正从产业链式运营向经营环节的专业化运营转变;网络化。通过积极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创新,建设集众多农业信息子网和数据库于一体的全球农业信息网络,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不仅能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和市场问题,使得农业市场相关主体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并满足客户需求,也使农业自身获得应有的收益、成长和发展;多媒体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农业多媒体数据库和农业多媒体产品应运而生,因其具有形象逼真、易学易懂、易于操作等优点,已成为农业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农业数据库系统正向多元化、全球化、商品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复杂化。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的实用性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生命力和开发推广价值。同时,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生物相关性、地域性、季节性特质,决定了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的复杂性。因此,只有经过多部门多领域专家协同攻关,才能确保农业信息技术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这也是农业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归宿。
2.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共性成功经验
2.1均和本国的国情相适应,重视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主导和扶持 美国、澳大利亚等是国土面积辽阔的国家,均注重大型农机具的信息化,而日本、德国等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国家,则均注重小型农机具的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印度的“邮车网络”、信息亭的建设、为农民提供的低价易用的计算机等信息化举措,和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支付能力息息相关。印度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和其民众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不无密切关联。发达国家在各自的农业信息化实践中,均首先从政策上保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明确投资主体并确保基本投入。这是农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领导、组织、协调、经费支持等各个方面确保对农业信息化的强力支持,这是农业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关键。
2.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精确农业 德国在农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自动化控制、作物模拟模型、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遥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成功并应用后,正在努力将几项或多项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智能化,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澳大利亚初步实现了应用信息技术对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象性和生物性灾害、农作物种植和产量的估测进行相当精确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报。一些大型农场在备耕拖拉机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导航自动无人驾驶,实现精确定位和实现精准农作,既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又使油耗降低15%以上。一些养牛场采用电子标签技术,在牛耳上安装电子标签,使牛的产地、养殖、加工、销售等信息都通过电子标签进行管理,便于对牛肉生产过程跟踪和出现疫情的控制。
2.3对市场信息的质量、时效性和信息安全非常重视 美、法、德等国对信息员的任职资格均有严格要求,同时对提供虚假农业信息的,均有相应的法律处罚规定,以确保信息的质量。同时,消费者对农业生产与食品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农业追踪系统就是适应这一需求产生并迅速发展的。在法国,已经设计出了跟踪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完备的系统。其中部分已处于商业化过程中,并且有农业追踪系统的专业网站。在德国、美国等国家,也对市场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视,以便让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为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澳大利亚通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保护澳大利亚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改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安全文化;促进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开发,分析信息安全威胁和弱点,提高信息安全能力;开发和实施国家电子认证体系架构,并覆盖到所有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使用。
2.4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与信息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农业产业的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和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动态化特征,这在客观上需要提供不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信息服务需求;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也必然要求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实践所证明。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经过多年发展,法国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目前主要有:国家农业部、农业商会、研究教学系统、各类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民间信息媒体、各种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社。法国信息服务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宣传方式上,有面向全社会直接而广泛的宣传,有面向订户的宣传,有面向本组织及其成员的宣传,有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宣传,有产学研一体化的宣传,有寓信息服务于经营的宣传(如财务税务事务所、经营管理事务所、农业保险公司等)。在传播媒介方面,包括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电话、传真、计算机及其网络,也有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传播媒介的。如农业商会既有刊物发行,也建有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在信息费用方面,官方的信息服务为财政支持,不收费。行业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信息服务,属于其成员的自助、自我服务性质,一般只收取成本费。营利性机构的信息服务,通常是在生产者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的范围内收费。 3.国外农业信息化对中国的启示
3.1关于国家和政府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规划、立法、投资、监管等方面,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公益性投资、基础性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的生产和管理等领域和方面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应由政府部门来组织,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这样做,既能使国家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循环中受益,又惠及广大消费者。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制建设,依法保证信息网络的高效畅通和涉农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安全,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积极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3.2关于农业信息化主体的多元化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这在客观上需要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内容。通过国家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支持和内外环境建设与保障,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整合社会各类优势资源,聚力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共建共享共赢。针对具有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私人产品等不同特性的信息产品,分别采用政府主导和投资、准市场机制、俱乐部形式和市场机制,以及与之匹配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和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来实现。
3.3关于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要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要注重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农产品与贮藏设施等的信息化。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将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和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农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并重,改变“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3.4关于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结合 要将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教育和推广有机衔接,形成政府与涉农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信息服务格局,为农业信息化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切实的保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传播网络为农民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农业知识,传播和推广实用技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供重要手段和有效承载。
摘自《世界农业》
1.1现状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20世纪70年代,农业信息化的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农业信息化研究的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农业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在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已远远高于工业。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的获取与及时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专家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农业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与处理、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1.2特征 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广域网用户正在迅速增加。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得人们能以更便捷、先进的手段和低廉的价格获得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市场信息,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综合化。既有数据库、网络、计算机模型、知识库、多媒体、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与生物、核、激光、遥感等现代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的结合,从而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过程日益现代和高效;全程全网化。信息技术不断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已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并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使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得以改善,使发达国家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优势得以更充分地发挥,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3发展趋势 集成化。目前,数据库、系统模拟、3S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但单项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集成技术的要求。因此,多项技术的集成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技术应用全程化,多学科专家系统协同,多项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专业化。即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某一种具体作物、农艺流程或经营环节等的日益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应用软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能经济、高效地确保农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农业生产正从规模生产向专业化产品的规模生产转变,农业运营环节正从产业链式运营向经营环节的专业化运营转变;网络化。通过积极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创新,建设集众多农业信息子网和数据库于一体的全球农业信息网络,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不仅能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和市场问题,使得农业市场相关主体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并满足客户需求,也使农业自身获得应有的收益、成长和发展;多媒体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农业多媒体数据库和农业多媒体产品应运而生,因其具有形象逼真、易学易懂、易于操作等优点,已成为农业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农业数据库系统正向多元化、全球化、商品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复杂化。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的实用性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生命力和开发推广价值。同时,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生物相关性、地域性、季节性特质,决定了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的复杂性。因此,只有经过多部门多领域专家协同攻关,才能确保农业信息技术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这也是农业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归宿。
2.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共性成功经验
2.1均和本国的国情相适应,重视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主导和扶持 美国、澳大利亚等是国土面积辽阔的国家,均注重大型农机具的信息化,而日本、德国等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国家,则均注重小型农机具的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印度的“邮车网络”、信息亭的建设、为农民提供的低价易用的计算机等信息化举措,和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支付能力息息相关。印度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和其民众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不无密切关联。发达国家在各自的农业信息化实践中,均首先从政策上保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明确投资主体并确保基本投入。这是农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领导、组织、协调、经费支持等各个方面确保对农业信息化的强力支持,这是农业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关键。
2.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精确农业 德国在农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自动化控制、作物模拟模型、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遥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成功并应用后,正在努力将几项或多项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智能化,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澳大利亚初步实现了应用信息技术对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象性和生物性灾害、农作物种植和产量的估测进行相当精确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报。一些大型农场在备耕拖拉机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导航自动无人驾驶,实现精确定位和实现精准农作,既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又使油耗降低15%以上。一些养牛场采用电子标签技术,在牛耳上安装电子标签,使牛的产地、养殖、加工、销售等信息都通过电子标签进行管理,便于对牛肉生产过程跟踪和出现疫情的控制。
2.3对市场信息的质量、时效性和信息安全非常重视 美、法、德等国对信息员的任职资格均有严格要求,同时对提供虚假农业信息的,均有相应的法律处罚规定,以确保信息的质量。同时,消费者对农业生产与食品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农业追踪系统就是适应这一需求产生并迅速发展的。在法国,已经设计出了跟踪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完备的系统。其中部分已处于商业化过程中,并且有农业追踪系统的专业网站。在德国、美国等国家,也对市场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视,以便让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为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澳大利亚通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保护澳大利亚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改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安全文化;促进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开发,分析信息安全威胁和弱点,提高信息安全能力;开发和实施国家电子认证体系架构,并覆盖到所有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使用。
2.4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与信息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农业产业的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和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动态化特征,这在客观上需要提供不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信息服务需求;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也必然要求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实践所证明。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经过多年发展,法国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目前主要有:国家农业部、农业商会、研究教学系统、各类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民间信息媒体、各种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社。法国信息服务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宣传方式上,有面向全社会直接而广泛的宣传,有面向订户的宣传,有面向本组织及其成员的宣传,有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宣传,有产学研一体化的宣传,有寓信息服务于经营的宣传(如财务税务事务所、经营管理事务所、农业保险公司等)。在传播媒介方面,包括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电话、传真、计算机及其网络,也有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传播媒介的。如农业商会既有刊物发行,也建有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在信息费用方面,官方的信息服务为财政支持,不收费。行业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信息服务,属于其成员的自助、自我服务性质,一般只收取成本费。营利性机构的信息服务,通常是在生产者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的范围内收费。 3.国外农业信息化对中国的启示
3.1关于国家和政府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规划、立法、投资、监管等方面,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公益性投资、基础性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的生产和管理等领域和方面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应由政府部门来组织,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这样做,既能使国家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循环中受益,又惠及广大消费者。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制建设,依法保证信息网络的高效畅通和涉农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安全,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积极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3.2关于农业信息化主体的多元化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这在客观上需要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内容。通过国家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支持和内外环境建设与保障,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整合社会各类优势资源,聚力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共建共享共赢。针对具有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私人产品等不同特性的信息产品,分别采用政府主导和投资、准市场机制、俱乐部形式和市场机制,以及与之匹配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和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来实现。
3.3关于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要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要注重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农产品与贮藏设施等的信息化。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将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和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农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并重,改变“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3.4关于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结合 要将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教育和推广有机衔接,形成政府与涉农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信息服务格局,为农业信息化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切实的保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传播网络为农民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农业知识,传播和推广实用技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供重要手段和有效承载。
摘自《世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