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利贝拉,第二个耶路撒冷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大村落
  从贡德尔到拉利贝拉的飞行时间只有30分钟。起个大早,好不容易通过繁琐细致的安检登了机,起飞没多久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要准备降落。没办法,埃塞俄比亚的公路网络很不发达,明明只有几百公里的距离,如果开车可能要走上一两天!幸好埃塞俄比亚为这几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开通了航班,像班车一样每天一班往来于这几个地方,虽然手续麻烦一点儿,但也是目前在埃塞俄比亚旅行最好的选择。
  拉利贝拉机场很小巧,四周群山环抱。实际上,出了机场车子就几乎一直在山路上盘旋。这里比贡德尔的海拔还要高出几百米,而且完全是山区。上下两车道的公路绕山而行,旁边就是山下旷阔的平原。山色青翠,可以远远望到农田,这似乎也冲淡了山势的险峻、道路的曲折。
  和贡德尔比起来,拉利贝拉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这里除了旅店以外,几乎都是低矮的简易房或是农舍,已经完全没有城市的气息了。此外,和其他的旅游胜地不同,一路上不仅看不到游客,连做游客生意的商店都难得一见。当地人似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并不因为守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而改变固有的生活。
  在这里没有密集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看不到围着游客转的小贩,景区内外更看不到多少游客,连售票处都没个指示。只能说,这里的旅游还没成为一个产业。
  因为要赶在中午12点教堂关门之前完成第一组教堂的参观,所以放下行李我们就出发了。出发前看一家国外网站上的游客评论,发现很多人在说到拉利贝拉时都用到“震惊”、“不可思议”、“无法言说”等词语。
  西方人在语言表达上经常会使用感情色彩很强的词语,可是对于拉利贝拉,这些词语一点儿都不过分。实际上,到现在,我还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来形容拉利贝拉带来的感受。不过在此之前,先说说拉利贝拉的历史。
  传说的两个版本
  拉利贝拉处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北645公里,坐落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之上,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拉利贝拉原名罗哈,是12-13世纪埃塞俄比亚扎古维王朝的首都。扎古维王朝一共有11位国王,其中最著名的是拉利贝拉王。就是在他统治期间修建了这些举世闻名的教堂。而他死后,罗哈更名为拉利贝拉以示纪念。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扎古维王朝,除了这些教堂以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对于这个王朝以及拉利贝拉王的传说和学术研究各有不同的说法和观点。但是在拉利贝拉王处于12至13世纪这一点上似乎两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
  至于这些教堂的修建,有两个版本。传说版:拉利贝拉王被自己的兄弟下毒,在昏迷的时候踏上了通往天堂之路。在那里,上帝指示他回到埃塞俄比亚,并在那里重建一个耶路撒冷。学术版:当时通往耶路撒冷的朝圣之路被穆斯林势力所阻,朝圣变得非常困难,于是拉利贝拉王决定就地建设第二个耶路撒冷。
  确实,拉利贝拉有些地方的名字和以色列的一模一样,比如约旦河、亚当墓。显然,埃塞俄比亚人对那些传说深信不疑。我问导游为什么在山里建教堂,他说这是上帝的旨意,神情坚定,回答得理所当然。虽然觉得上帝的旨意听起来如此飘渺和虚幻,但教堂因此更传奇浪漫。
  拉利贝拉一共有12座岩石教堂。不要以为岩石教堂就是用岩石盖起来的,那样的话世界各地都有。这里的岩石教堂是真真正正从岩石上凿出来的。这12座教堂中除了有一座远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顶上,其它11座都在较低的山上,而且相距不远。幸而如此,否则一天的时间绝对不够。
  岩石里的教堂
  这11座教堂分为两组。上午我们去的是第一组,包括6座教堂。经过一条从山中劈开的小路,尽头就是这里的第一座教堂——圣救世主教堂,在它之前有一个小小的售票处,同时也是安检和参观入口。要说岩石教堂的地位,单从其安检措施就可见一斑。从亚的斯亚贝巴、贡德尔一路过来,除了机场就数这里的安检严格了。虽然是手工查包、搜身,可一丝不苟、正儿八经。
  资料显示,圣救世主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石教堂,长33.5米,宽23.5米,高度近12米,大概4层楼的高度。这么听着似乎不是很雄伟,但是一想到它是如何建成的就一定会发自内心地惊叹。
  这座教堂是从山体里生生挖出一块巨石然后凿出来的,除了地面仍与山体相连,四周以及顶部完全与山体脱离。因此,第一眼它给人的错觉是建在山谷里的一块平地上,四面被悬崖峭壁所包围。教堂四面外墙有数十根巨大的立柱,其中大部分是后世修复的。在教堂四角会有3根立柱交汇,据说这代表着三位一体。四面外墙有漂亮的窗户,上层是阿克苏姆风格,而下层却是希腊风格的十字架形状。
  从岩石中生生凿出教堂的外观已经叹为观止,居然里面也凿出了教堂的样子,具备教堂应有的功能!是的,拉利贝拉王不是凿出教堂当摆设的,面前的这座教堂乃至拉利贝拉所有岩石教堂从古至今一直担负着神圣的宗教使命,自然不能凿了个实心模型就完事儿了!以这座圣救世主教堂为例,内部中殿由巨大的石柱支撑着拱顶,虽高但并不很宽敞开阔。但是想想建筑过程之艰难,这样已经十分不易。教堂内部一个角落里有3座空墓,象征着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墓穴:拉利贝拉王显然时时不忘在自己的领地上重建耶路撒冷圣地的初衷。
  进入教堂的时候已接近正午,高原的阳光斜斜地从高窗上射进来,光柱细细的并不刺眼。外面正是艳阳高照,但教堂里面似乎也还有些阴冷。无论是被岁月打磨得平滑却不失岩石本色的内墙、石柱,还是艳色中透着一种凝重和古老的圣像,简单、朴素,甚至有些粗糙,和欧洲那些大名鼎鼎的教堂,所呈现的精致、华美、雄伟完全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远离宗教圣地,加之艰苦的自然环境,反而使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保留了一份纯粹、自然,一如宗教的初生。
  离开圣救世主教堂,经过一条山中劈出的小道转入一片开阔之地。这里有3座教堂,其中最有看头的是圣玛利亚教堂。和圣救世主教堂相比,这座教堂规模较小,但修建得很精致。它是这一组教堂中唯一绘有壁画的。从天花板到墙壁上方,从石柱到拱顶,都能看到彩色雕刻,飞禽、走兽,还有一些不知道有何宗教含义的几何形状。特别的是,教堂中殿有一根被布包裹着的石柱,高达天花板。据说,它一直就这么神秘兮兮地被遮盖着,没人知道里面是什么。从外观来看,圣玛利亚教堂虽然没有圣救世主教堂那么有气势,但也颇为讲究。例如,在一侧墙上有两组窗户,每组3个。据研究,上面一组代表三位一体,而下面一组代表耶稣受难以及两个当时嘲笑耶稣的罪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两个罪人的下场不同,在代表他们的窗户的上方或下方又开了一个钥匙形状的窗口,朝上的代表一个洗心革面,得到救赎,升入天堂;朝下的表示另一个死不悔改,坠入地狱。
  来拉利贝拉的朝圣者不少, 而其中圣玛丽亚教堂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大抵是跟它有“送子”功能有关。除了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这里更经常看到的是当地居民。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老病死,一年年一辈辈,祖先留下的这些教堂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归宿。
  “诺亚方舟”
  下午这一组教堂,乃至所有的11座教堂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圣乔治教堂。圣乔治教堂是拉利贝拉王后期作品,也是其巅峰之作。它虽然被划为第二组教堂,但所处位置和其它10座都拉开了一定距离。而这种略有些超然的地理位置似乎在衬托它的独一无二。
  爬上一段山坡,面前的山体被生生挖出来一个巨大的深坑,从坑口处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形状,与岩石一样的土红色,却又斑斑驳驳地透着些铜锈的颜色,远远看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青铜器被安放在坑底。
  这是一座教堂,一座拉利贝拉、埃塞俄比亚、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教堂!它由一块巨石从上而下雕凿而成,高15米,呈一个巨大的立体十字架形状。而且,由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没有为它修建保护顶棚 (这种顶棚在其它大多数教堂上都有,难看是难看,也是不得已的保护措施)。也幸而如此,如今人们才可以看到一座完整的、纯粹的、原始状态的圣乔治教堂。从外观看,教堂分三层,窗户依然是采用阿克苏姆风格。教堂内部没有柱体支撑,整个教堂上下雕凿贯通成一体,气势如虹!据考证,这座教堂象征着“诺亚方舟”。依稀记得《圣经》里提到过诺亚方舟分三层,不过因为是“舟”,脑子自然想到的还是普通船的模样。而近千年前的人们,凭着对宗教的赤诚之心、空前绝后的精湛技艺以及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将宗教象征直接融合于现实建筑,把诺亚方舟演绎成十字架模样,而且整个外观线条平直、精确,没有粗糙、简陋之感。
  在以前的旅行中,我很少有感性的时候。可是在拉利贝拉,我不只一次被看到的所打动。那些教堂里的神甫们,教堂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空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需要多少坚持和忍耐才能守得住这样一生一世的寂寞和单调。
  拉利贝拉12座教堂,除了这3座,其它都各具特色:远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之巅的,曾经是拉利贝拉王宫殿的,安放国王遗体禁止女性入内的,传说在24小时内建成的。拉利贝拉王在历史上没有文字记录,这些教堂就是这个时期存在的全部证据。然而,谁又能怀疑埃塞俄比亚历史上的这段传奇呢!比起脆弱的、可以根据当权者喜好随意更改的文字记载,难道这样的证据不是更有力、更长久吗?
  一位16世纪来过拉利贝拉的葡萄牙作家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我不想再为这些建筑多写什么了。因为我觉得如果写得太多,人们也不会相信……但是我向上帝起誓,我写的都是事实。实际上,我所看到的远远超过我写的……”
  我没有作家的生花妙笔,而且只在拉利贝拉停留了短短的一天,还没有时间深入探寻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它的人民。我只能尽我所能,去还原当时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希望所有没有去过的人,在看到我的文字以后,会对那片陌生而遥远的土地产生一丝别样的感受。
  (访问新浪微博@京城懒猫http://weibo.com/u/2028806685,查看更多埃塞俄比亚旅行照片)
其他文献
9月17日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访印的第一站不是首都新德里,不是东方名城加尔各答,也不是“南亚第一都市”孟买,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艾哈迈达巴德。艾哈迈达巴德是有“印度的广东”之称的古吉拉特邦的首府。而接待习近平的印度新总理莫迪正想将他打造“印度版广东”的经验推向全国,此次他获得了中方“争取在未来5年将中国对南亚投资提升到300亿美元”的承诺。  在中国经济正试图摆脱对投
2014年7月17日,成了注定载入世界民航史册的又一个黑暗日子,一架马来西亚波音777客机在俄乌边境附近被击落,机上近300人全部死亡。据报道,击落这架客机的可能是“山毛榉”防空导弹。  关于此次事件的真相目前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阴谋论”的说法认为,马航M17其实是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挡了子弹。  这种说法提出,在马航M17被击落后的37分钟,普京的专机经过该空域,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间节点。以乌克
今年1月8日,“星巴与狮同行”发布了一条微博:“来自肯尼亚的传奇野保人士Oria发来一封邮件,桑布鲁地区年龄最大的大象Changlilla倒在了盗猎者的枪口下,不久前它才刚刚迎来新年后的80岁生日。在过去五周时间内,已经有30只大象被盗猎者杀害,就是为了获得它们的牙齿。”一个月时间,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超过1万次。发布者“星巴” 是第一个在非洲做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事业的中国人,名叫卓强,2005年辞去稳
外刊近日报道,美国情报部门正在西部一个小城建设全球最大的间谍中心。这个小城的名字叫布拉夫代尔,位于荒凉多山的犹他州境内,城内人口不到7000,其中大部分为摩门教徒,他们正好奇地看着军队工程人员忙于一个庞大工程。  其实这个间谍中心只是冰山一角,目前许多国家都有一些专门的间谍学校,他们培养的一些精英活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  暗杀成功率极高的摩萨德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职能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任何一起民航飞机事故或是空难调查,都需经历非常专业的调查取证和严谨研究,其涉及机构和组织之繁多复杂,调查报告出炉时间之漫长,绝非一般交通事故所能比拟。纵观战后以来的民航飞机事故调查,大多历经数年才结束,尤其是那些涉及武力与恐怖袭击的空难事故更是错综复杂,迷雾重重,不少调查最后搁浅了之,有些调查即使经过30多年仍旧谜团重重。回顾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几次重大空难,其事后调查几乎没有一个是完美落幕。不
1910年,一个富有的英国工程师马修森在印度加尔各答制作了一辆名为布鲁克天鹅的汽车。车的头部和身体雕刻着白色的羽毛,内部则隐藏着散热器和发动机罩;车身好似天鹅游过水面,上面载着司机和乘客;后部装饰有金箔做的莲花,其图形象征着神的智慧。除了正常的车灯外,在天鹅的眼睛里也安有灯泡,在黑暗中会发出琥珀色怪异的光,用以吓退夜晚的动物。天鹅车里还安有电报系统,用于坐在后面的主人向前面的司机发号施令:向左走,
7月13日,日本组装了4年多的ATD-X“心神”原型机正式下线,日本新闻网独家播送了“日本国产战斗机”特别节目,这种“看起来很先进以至于要对‘机密结构’特地打码”的战机性能如何,恐怕要从“心神”战机的研究历程说起。  2000年后,中国大批新锐战机迅速服役,令此前依靠200架F-15J和更加新锐的F-2战机稳居东亚第一空军宝座的日本空中自卫队坐立不安。自卫队下一代主力战斗机的更新计划也提上日程。对
奥巴马还吸大麻吗?答案很明显是:“不”。让一个瘾君子当上超级大国的总统这事的意义恐怕比让一个黑人当上美国总统的意义还大。那么贵为总统的奥巴马为什么不忌讳自己曾经吸食大麻?答案同样很简单——因为他现在不吸了。人类总有些臭毛病,看到一个人一直以来当个毫无差错的好好先生会觉得缺了点什么,若看到别人曾经走过弯路然后来个浪子回头便交口称赞好像那人建立了什么丰功伟业似的。  那么奥巴马为什么不一直吸食大麻?那
“我们反对某些国家向全球进行‘侵略式宣传’,强行建设一个单极化的世界结构。他们干预到哪里,哪里就发生流血、暴力冲突和‘颜色革命’,甚至导致国家解体。伊拉克、利比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叙利亚莫不如是。”基谢廖夫说道,“我们将提供另一种对世界的解读,世界存在这种需求。并且我们将敢于报道其他媒体缄口不言的事件。”  11月10日,俄罗斯宣布推出新的国营媒体——斯普特尼克(Sputnik)新闻通讯社。“斯
传统文化是怎么与大众渐行渐远的?没有人知道。  早在1925年,鲁迅就给青年人建议:少读或干脆不读中国书。他认为中国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容易让年轻人静下来,失去了进取、竞争、向上的这样一种精神。  那天,一位编辑在报题会上说到这么个故事,有一家杂志社,每一期都只做一样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不登广告,发行量也不大。这本杂志,是《汉声》。另一个故事则是,该刊的总策划黄永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中国的传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