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意境美和形式美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其中意境美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和审美原则。中国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以点、线、面为基本造型元素,以点、线、面结合为重要表现形式,书法艺术创作者通过轻重缓急的运笔来表达精神和情感,以书达情、以情达意,从而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从意境美的内涵出发,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产生以及书法艺术意境的特征,并对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体现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中国书法;书法艺术;意境美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注重意的表达。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古至今,书法家在书法艺术创作中都将意境之美融入其中,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感情。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类型,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它的这种意境美是中国汉字形、声、义的统一,是笔墨实践下的自由形象的显现,语言寓意的模糊性、审美时空的无限性、格调审美的超逸性等是书法艺术意境特征的体现。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别具一格的美学价值,深受人们喜爱,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更是赋予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书法艺术不断演变,意境美逐渐成为了评价书法作品质量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意境美的内涵
  意境指的是一种境界,它是作品中生活图景与思想情感有效融合而形成的。在美学视域下,意境的审美特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意境最早出现于文学创作领域,意境的确切含义也被历代文人和艺术家争论。例如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和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等,对意境都有不同的认识。在现代社会,文艺理论界对意境的讨论依然是非常激烈,但是都普遍认为主观范畴下的“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客观范畴下的“境”是形与神的统一,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书法艺术以点画线条为基本造型元素,轻重缓急的运笔使得点线变化无常,寄托着书法家的情感。有形的书法艺术作品展示出了人的内心世界,赋予书法艺术作品独特的意境之美。人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领略书法作品独特的意境美,还可以感受到其所蕴含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产生
  书法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汉字为载体,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伴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其从最初的记录事件或者传递信息的功能逐渐向传递思想情感等转变,中国书法艺术的意境美逐渐显现。书法艺术以点画线条为基本造型元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门线条艺术。书法家借助笔法的变化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的线条展现出了独特美感。另外,书法家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结合也是影响意境美形成的重要因素。书法家在书法艺术创作中表情达意,将自身的情感寄托于客观事物,在展现书法艺术创作风格的同时,营造出无限的审美空间,意境深厚而富有韵味。例如《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等书法艺术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其书法线条的变化不但体现出了自然万象,还营造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
  三、书法艺术意境的特征
  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并以艺术化的汉字形象来表现人的气质和情操,传递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提升书法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感,赋予作品深厚的情感内涵,从而达到美的境界。欣赏美术作品,人们不但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产生情感共鸣。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绘画艺术,抑或是舞蹈艺术,在创作中都注重通过以形传神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意境美是其在创作中的最高追求和所要达到的境界。然而,书法艺术不像绘画艺术那样可以直接展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象,而是需要创作者将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有机结合之后通过丰富的线条来塑造和表现物象,并通过或浓或淡的笔墨、虚实相生的结体章法等营造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语言寓意的模糊性、格调审美的超逸性是书法艺术意境的显著特征。
  线条是书法艺术创作的重要语言,在情感表现、意境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粗细长短、枯湿浓淡、时断时连、变化多端的线条交织而成的汉字形象飘逸灵动。看似无序,实则充满秩序美感,艺术表现力极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寄托着书法家的深厚情感和意绪。因此,线条语言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同时,这一特点又直接影响着寓意的模糊性。書法家通过对于线条语言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呈现出了“言不尽意”的特点,为欣赏者营造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书法艺术作品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是不管风格特点如何不同,欣赏者都可以感受到其所具有的恢宏、旷达的气度,作品中的笔墨意象体现着书法家的气质、人格和情操,反映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书法家的情操和胸怀直接影响着书法艺术的格调和水平,例如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作品《祭侄文稿》之所以具有一种古朴自然、雄浑崇高的意境美,就是因为其在创作中融入了自身至大、至刚的精神气质与悲愤交加的真实情感。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既能领略到雄浑崇高的意境美,又能感受到颜真卿的高尚情操。
  四、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体现
  (一)诗意之美
  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能够带给欣赏者美的享受,其意蕴浓郁,意味深长,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或热烈,或悲壮,或婉约,或豪放。意境之美,带给欣赏者隽永之趣。书法艺术的诗意美是意境美的重要体现,当我们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可见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风阙”的书法之美,作品细腻的用笔、多变的结构犹如优美的诗句一般让人如痴如醉。当我们一览董其昌的《月赋》《东方先生画赞碑》《三世诰命卷》《岳阳楼记》等书法艺术作品时,可见其笔画娟秀,字体规整,行气疏朗,结体端正,法度严谨,秀逸飘洒,具有一种静穆、安谧、恬然的诗意美,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相契合,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同诗词艺术一样都是创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有效载体,有着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诗词和书法艺术的关系十分紧密,所谓“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就充分体现了书法与诗词的密切关系。书法是诗词的补充和延伸,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诗词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形式。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往往具有诗意美,诗词文字丰富了书法意境美的内涵,传递了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人们通过诗人的运笔和布局等更容易领略诗歌的风貌气韵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气韵之美
  气韵之美是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的重要内容,是书法家恢宏、高雅气质的体现。正所谓“文品如人品”,透过书法艺术作品可以对书法家的人格、气质以及情操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字体的形态结构、纵横驰骋的线条、变幻莫测的章法以及书法家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趣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气韵生动之美。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以及生命意识等都融入其中,进而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象,从而通过线条和笔墨语言的巧妙运用构成中国古典美的气韵空间。“凡书画当观韵”,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重要部分,气韵生动也是众多艺术创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或浓或淡的笔墨、跳跃婉转的点线、明暗虚实的互映、放荡不羁的笔画等表现出心灵之境,赋予作品气韵之美。
  (三)自然之美
  自然无为的艺术境界是书法艺术创作者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在书法艺术创作中,部分创作者“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艺术而艺术”,墨上调色、笔画夸张拉长等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营造出了引人注意的视觉效果,但是毫无艺术美感可言,与自然无为的“书道”相背离。“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要注重自然无为表现风格的塑造和体现,使作品呈现出自然之美。书法艺术创作不能一味地模仿,没有灵感的模仿是创作不出来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的,要从自然无为的本质出发,起笔不停滞、落笔不作势,自然即是“书道”。
  (四)音乐之美
  音乐和书法原本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存在着明显的异曲同工之效。不管是音乐艺术,还是书法艺术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都能带给欣赏者美的感受。音乐通过音符构成乐谱,演唱者借助高超的演唱技巧将优美的乐曲进行呈现;书法则是通过点、线、面来表现独具特色的美,或浓或淡的笔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线条,如跳动的音符一般,可以使欣赏者感受到一种音乐之美。例如在书法艺术中,“小草”和“狂草”的艺术风格都能和音乐联系起来。“小草”如小调般细腻,具有婉转、悠长的音乐之美;“狂草”似大调般雄劲、奔放,具有一种明快、积极、阳光的音乐美感。另外,书法艺术创作的章法布局不但注重虚与实、白与黑的处理,还讲究承上启下、参差变化,通篇气息连贯,章法气韵流畅,局部美与整体美和谐统一,线条的节奏韵律以及点线虚实相间的跌宕营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音乐意境之美。
  五、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辉。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点画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等是书法艺术外在形式美的体现,诗意美、气韵美、自然美、音乐美等则是书法艺术内在意境美的重要体现,书法艺术的独特美感既是变化的又是永恒的。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要对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有深入的认识,巧妙运用笔法、墨法、章法等创作出具有形式美和意境美双重美感的优秀书法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马艺菡.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浅析[J].剧作家,2018(6):135.
  [2]黄卫星,张玉能.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二):书法艺术的美[J].美与时代,2015(12):30-34.
  [3]樊子璇.論书法艺术形式在表现书法意境方面的作用[J].艺术家,2019(12):157.
  [4]张英俊.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浅析[J].文化月刊,2017(12):92-94.
  [5]董菱.论书法艺术意境的创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增刊1):126-130.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当前艺术多元化发展,美术写生教学作为高校美术课程的重点,如果依然依赖于传统具象写生实践,忽视地域性特点,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使美术专业学生对绘画语言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了解,高校美术写生教学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深化实践,充分利用各区域特点、文化、流派、风格等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再创造。为促进高校美术写生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针对地域性在高校美术写生教学中的创新与
期刊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的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在当今社会中,高校美术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肩负着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重任。同时,美术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孕育出的美术都有其不同的、独特的精神表达。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把美术教学和民族文
期刊
摘 要: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艺术专业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价值。面对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从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分别将综合材料绘画与科研项目、思政育人、电脑设计与制作以及产业发展等方向相结合来研究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改革路径,拓展该课程教学的新领域和新视野。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
期刊
摘 要:2015年,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出“双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审美素养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双创”背景,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美术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毕业创作是师范类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四年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一个总结与检验,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实现从学习理论到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在国内各大高校的美术学专业的毕业创作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矛盾,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等,导致学生的毕业创作水平较低,刚需综合素质能力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让毕业创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从封闭的精英主义到以收藏为主的权力展示,当今博物馆已慢慢转变为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为主要部分的机构。美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应该被重视起来。但是受美术博物馆自身特殊性质的影响,其在公共教育领域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当今美术博物馆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美术博物馆;艺术教育;娱乐化  “白立方”这一说法来自奥多尔蒂
期刊
摘 要:由于数字影像是独立学院当下美术教育实习中一种重要的载体与媒介,分析其在美术教育实习中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影像可以修补传统教育实习方式的弊端,是美术教育实习历程的自我见证,是美术教育交流研讨的依据。基于此,提出数字影像在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实习中的三种应用方式:一是教育实习的影像记录,二是实习资料的数字储存,三是培养师范生“四支笔”能力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数字影像;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实习
期刊
摘 要:从《元嶷墓志》的形制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之后可知,此墓志文字以楷字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時期的隶楷书。探讨该墓志的书法风格,对研究东魏时期的楷书风格及书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元嶷墓志》;东魏;书法艺术  《元嶷墓志》(图1)高八十八厘米,宽八十八厘米,存界格,呈正方形,无纹饰,志文共三十五行,满行四十一字,共一千四百三十
期刊
摘 要: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西狭颂》和《郙阁颂》就产生于这个时期。两块石刻内容相似,风格相近,但是现存状态却有极大差别。通过将《西狭颂》与《郙阁颂》进行比较,全面深入地剖析与研究其创作背景与现存状态,并结合创作心得对笔法与章法进行品评与赏析。  关键词:《西狭颂》;《郙阁颂》;章法  一、《西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