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其功效虽不可一味否定,但教师一节课下来满堂灌,学生不断地重复着听、记的动作,其效率事倍功半。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自主性下降。要激活课堂,找出蕴藏在其背后的活力之源,那就是师生双方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师生双方情感交流,这些举措能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和参与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成为活力课堂。
关键词:历史活力课堂;情感;兴趣;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5-1
“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叔湘语)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成为有“活力”的课堂呢?在我看来,师生的情感投入与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历史课“活力课堂”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一、教师情感投入是历史“活力课堂”建设的前提
教师的责任不单单是授业解惑也,而是要做细心人,收集学生的成长信息,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学生的缺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健全人格。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才能培育好优秀人才。老师的素质、品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领航作用。“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率先示范不仅属于个人行为习惯,也会深层次地影响着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费罗姆认为:“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艺术。”历史老师首先自己要明白历史学科精神和价值,这样才能带着深刻的思想,带着真挚的感情去教学,讲授出有思想、有感情的历史,做到以思想培养思想,以情感培养情感。”[1]教学活动里,教师的情感里要充满爱。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源泉,才会千方百计地教育好学生。
二、学生情感投入是历史“活力课堂”建设的关键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那么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为什么学生不听课?很多教师也觉得苦恼,其实这与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有很大关联,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哪会有教学的收获?可见,历史课不能忽视学生的真实情感。教师给予学生能够理解,学生学习才会积极投入。
希腊科学家、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让学生看到希望,改变自我,实现自我就有了实现的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情感投入的历史课一定是苍白的,没有情感交流的历史课一定是干瘪的,没有情感共鸣的历史课一定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好的历史课堂需要情感投入,好的历史教学必须有爱的付出。”[2]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活力课堂”
在现实际教育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缺乏主动学习的情况仍广泛存在,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育未能以学生为本,未能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要培养创新人才,那就要培植适合其成长的土壤,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追求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要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思想的引导,教育方法的运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注重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造。
教师要利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课。现在的历史教学,如果离开社会生活实际,或者简单运用课本理论,脱离学生实际情况,那么学生上课就没有兴趣,就缺乏情感上的认同,课堂必然沉闷。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来就会产生奇迹。”课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教师懂得利用生活资源,学生就会对历史课有亲切感。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3]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是自己制定和选择的,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这一观点说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总之,在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转变观念,关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沟通情感,使学生乐学善用,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但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也是把当前历史课堂建设成“活力课堂”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燕玲.历史教育:用生命感受生命,用责任传递责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07).
[2]苏争艳.用真情和爱丰富历史课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1).
[3]刘计荣,唐琴.怎样设计和组织历史课堂活动才更有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0).
关键词:历史活力课堂;情感;兴趣;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5-1
“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叔湘语)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成为有“活力”的课堂呢?在我看来,师生的情感投入与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历史课“活力课堂”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一、教师情感投入是历史“活力课堂”建设的前提
教师的责任不单单是授业解惑也,而是要做细心人,收集学生的成长信息,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学生的缺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健全人格。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才能培育好优秀人才。老师的素质、品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领航作用。“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率先示范不仅属于个人行为习惯,也会深层次地影响着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费罗姆认为:“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艺术。”历史老师首先自己要明白历史学科精神和价值,这样才能带着深刻的思想,带着真挚的感情去教学,讲授出有思想、有感情的历史,做到以思想培养思想,以情感培养情感。”[1]教学活动里,教师的情感里要充满爱。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源泉,才会千方百计地教育好学生。
二、学生情感投入是历史“活力课堂”建设的关键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那么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为什么学生不听课?很多教师也觉得苦恼,其实这与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有很大关联,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哪会有教学的收获?可见,历史课不能忽视学生的真实情感。教师给予学生能够理解,学生学习才会积极投入。
希腊科学家、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让学生看到希望,改变自我,实现自我就有了实现的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情感投入的历史课一定是苍白的,没有情感交流的历史课一定是干瘪的,没有情感共鸣的历史课一定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好的历史课堂需要情感投入,好的历史教学必须有爱的付出。”[2]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活力课堂”
在现实际教育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缺乏主动学习的情况仍广泛存在,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育未能以学生为本,未能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要培养创新人才,那就要培植适合其成长的土壤,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追求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要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思想的引导,教育方法的运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注重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造。
教师要利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课。现在的历史教学,如果离开社会生活实际,或者简单运用课本理论,脱离学生实际情况,那么学生上课就没有兴趣,就缺乏情感上的认同,课堂必然沉闷。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来就会产生奇迹。”课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教师懂得利用生活资源,学生就会对历史课有亲切感。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3]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是自己制定和选择的,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这一观点说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总之,在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转变观念,关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沟通情感,使学生乐学善用,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但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也是把当前历史课堂建设成“活力课堂”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燕玲.历史教育:用生命感受生命,用责任传递责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07).
[2]苏争艳.用真情和爱丰富历史课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1).
[3]刘计荣,唐琴.怎样设计和组织历史课堂活动才更有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