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从此世界各国都以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教师必须经过不断学习使得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得持续发展;二是指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必须具有研究精神和创造精神。而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最不能拒绝的就是“研究”。坚持研究,就把握住了教师工作的方向。必须坚持研究,方能有所作为。
然而,教师的心理与教师研究的状态如何呢?实事求是地讲,大多数老师还没有从教学研究的误区中走出来。教师的教学研究存在着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职责不清,认识偏斜。有的老师认为,教学研究是专业研究部门的事,是专家学者们的事,对研究抱着一种远离的态度。在老师们看来,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至于研究,则是分外的事。因此,把教学与研究割裂开来,有的老师对研究存在一种可望而不可即、高不可攀甚至望而生畏的心理。
误区之二:职业倦怠,缺乏动力。普遍认为,教师工作辛苦,搞研究没有时间。老师整天忙于上课,批改作业,从早到晚疲于奔命,哪有时间搞研究?所以对研究存在着一种倦怠心理和抱怨心理。
误区之三:能力欠缺,力不从心。有的老师想搞研究,但由于理论修养欠缺,教学经验不足,难以达到认识的高度和研究的深度。因此,研究起来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致使研究时行时止,不能一以贯之,更不能深入底里,取珠挖宝。
误区之四:动机不纯,目的不明。有的老师搞研究就是为了评职称,缺乏对研究的正确认识。有的老师认为,研究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就是为了评职称。因此,动机不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并非人皆可师。那么,我们应该深思:究竟怎样当好研究型教师呢?
树立研究的意识。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曾经说过:“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诚哉斯言!现在教师的研究投身者少,观望者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研究的主体。只有当教师这个“主体”的研究意识形成了,教学局面才可能有所改观。教师要把“研究”作为解放自己的武器,应该用研究的眼光透视教学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用研究的精神促使自身的专业发展。只有具备了研究的品质和意志,教师才可能成为研究者。
养成积累的习惯。要当好研究型教师必须多读书,多积累。读书是积累的重要渠道,教师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多读些书。书读多了,积累就厚了,教学就有了本钱。积累的方法很多,就教学资料的积累而言,我个人的做法是:①编目录索引;②做资料卡片;③搜集教学图片;④荟萃优秀教例;⑤汇编名师经验;⑥剪辑教学资料;⑦集纳教学火花;⑧整理书报杂志。一位老师坚持积累,他就在往专家的路上走!
磨炼写作的意志。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衡量一位教师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写作要有执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谈写作体会时说:“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是在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出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冯骥才先生道出了他潜心写作所付出的艰辛的切身感受。
一位教师如果不懈怠地写教学研究文章,他的专业功底就会不断厚实,教学经验也会不断丰富,他就会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的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从如下10个角度去发现和捕捉:教材的美点、教学的难点、知识的盲点、教参的瑕点、课堂的亮点、活动的趣点、问题的焦点、學生的疑点、研究的空白点、提升的能力点等。教师坚持写作,不仅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的素养提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坚持反思的策略。教学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学习,第二根支柱是实践。两根支柱的焦点就是反思。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坚持教学反思,会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深刻,使教学少走弯路,它有利于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反观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教学成功的经验,更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总之,教师不能拒绝研究,因为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罗盘。如果一位老师有了研究的意识、积累的习惯、写作的意志,还能坚持教学反思,他就一定会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出一个新的“自我”。
作者简介: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然而,教师的心理与教师研究的状态如何呢?实事求是地讲,大多数老师还没有从教学研究的误区中走出来。教师的教学研究存在着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职责不清,认识偏斜。有的老师认为,教学研究是专业研究部门的事,是专家学者们的事,对研究抱着一种远离的态度。在老师们看来,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至于研究,则是分外的事。因此,把教学与研究割裂开来,有的老师对研究存在一种可望而不可即、高不可攀甚至望而生畏的心理。
误区之二:职业倦怠,缺乏动力。普遍认为,教师工作辛苦,搞研究没有时间。老师整天忙于上课,批改作业,从早到晚疲于奔命,哪有时间搞研究?所以对研究存在着一种倦怠心理和抱怨心理。
误区之三:能力欠缺,力不从心。有的老师想搞研究,但由于理论修养欠缺,教学经验不足,难以达到认识的高度和研究的深度。因此,研究起来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致使研究时行时止,不能一以贯之,更不能深入底里,取珠挖宝。
误区之四:动机不纯,目的不明。有的老师搞研究就是为了评职称,缺乏对研究的正确认识。有的老师认为,研究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就是为了评职称。因此,动机不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并非人皆可师。那么,我们应该深思:究竟怎样当好研究型教师呢?
树立研究的意识。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曾经说过:“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诚哉斯言!现在教师的研究投身者少,观望者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研究的主体。只有当教师这个“主体”的研究意识形成了,教学局面才可能有所改观。教师要把“研究”作为解放自己的武器,应该用研究的眼光透视教学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用研究的精神促使自身的专业发展。只有具备了研究的品质和意志,教师才可能成为研究者。
养成积累的习惯。要当好研究型教师必须多读书,多积累。读书是积累的重要渠道,教师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多读些书。书读多了,积累就厚了,教学就有了本钱。积累的方法很多,就教学资料的积累而言,我个人的做法是:①编目录索引;②做资料卡片;③搜集教学图片;④荟萃优秀教例;⑤汇编名师经验;⑥剪辑教学资料;⑦集纳教学火花;⑧整理书报杂志。一位老师坚持积累,他就在往专家的路上走!
磨炼写作的意志。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衡量一位教师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写作要有执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谈写作体会时说:“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是在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出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冯骥才先生道出了他潜心写作所付出的艰辛的切身感受。
一位教师如果不懈怠地写教学研究文章,他的专业功底就会不断厚实,教学经验也会不断丰富,他就会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的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从如下10个角度去发现和捕捉:教材的美点、教学的难点、知识的盲点、教参的瑕点、课堂的亮点、活动的趣点、问题的焦点、學生的疑点、研究的空白点、提升的能力点等。教师坚持写作,不仅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的素养提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坚持反思的策略。教学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学习,第二根支柱是实践。两根支柱的焦点就是反思。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坚持教学反思,会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深刻,使教学少走弯路,它有利于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反观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教学成功的经验,更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总之,教师不能拒绝研究,因为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罗盘。如果一位老师有了研究的意识、积累的习惯、写作的意志,还能坚持教学反思,他就一定会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出一个新的“自我”。
作者简介: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