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散发性结直肠癌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发展所致,发现和去除腺瘤性息肉可以预防绝大多数结肠癌的发生[1].随着电子结肠镜的普及和推广,结肠镜诊疗被公认是发现结肠息肉和切除息肉极其重要的手段。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却发现结肠镜检查中存在结肠息肉的漏诊。国外报道结肠镜检查中息肉漏诊率为22%[2] ,而对于漏诊的息肉可能在结肠镜随访间期发生恶变或进一步发展为进展期肿瘤,从而丧失了早诊早治的机会,因此进一步降低结肠息肉的漏诊率从而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成为关键问题。近3年来,我们采取U型反转退镜方法降低结肠息肉漏诊率,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入选标准 回顾性分析3年间(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全部病例。要求:(1)年齡大于20岁;(2) 肠道准备清洁,全结肠黏膜清晰可见;(3)首次检查发现息肉均在内镜下切除; (4) 在120d内两次接受结肠镜检查均到达盲肠,超过2次检查者,则只取前2次检查资料; (5) 除外有结肠手术史的病例; (6) 除外结肠息肉病、结直肠癌的病例;
1.2方法 将所有入选病例按退镜方式分为2组。A组:U型反转退镜;B组:正常方式退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的数目,每次发现息肉均予以镜下切除,定期复诊。操作意识均为有经验的内镜医师(结肠镜检查大于1000例)。
息肉漏诊是指第一次结肠镜发现息肉,予以镜下切除后,120d内复查结肠镜又发现息肉,且不再第一次切除息肉位置。
1.3漏诊率计算方法 息肉漏诊率=第1次结肠镜检查漏诊息肉数/第1次和第2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总数[3]。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43例,年龄20-78岁,平均(55.8±11.6)岁,男92例,女51例。平均复诊时间约55d。全部病例首次发现息肉443枚,复诊发现息肉126枚,平均漏诊率22.5%,A组首次发现息肉300枚,复诊发现息肉40枚,漏诊率11%。B组首次发现息肉143枚,复诊发现息肉86枚,漏诊率37%。经χ2检验两组漏诊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结肠镜检查的目的是发现结肠病变,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结肠镜逐步普及,图像清晰,但是由于:(1)结肠肠腔体积大(2)肠蠕动及肠道清洁效果不理想(3)结肠本身结构(结肠袋、褶皱的存在)的影响。造成息肉漏诊率居高不下,且漏诊息肉大多存在于褶皱的口侧,采用U型反转退镜方法可清晰观察到褶皱口侧的粘膜状况,降低漏诊率,U型反转手法可作为结肠镜诊疗必须的常规操作手法[4],因此U型反转退镜方法值得重视并进一步完善。为尽可能减低漏诊率,(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病人对结肠息肉的认识,按时、足量服用清肠剂,保障肠道准备效果。(2)提高医师个体素质,提高操作技巧,丰富临床经验。(3)使用镜身可变硬度的结肠镜时切记把镜身硬度调至最软状态,以利于U型反转,使反转半径最小化。
总之,U型反转退镜方法能克服前视镜难以观察的盲区,经术者认真细致操作观察,可显著减低结肠息肉漏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Levine JS,Ahenn DJ.Clinical practice.Adenomatous polyps of thecolo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6.355.2551-2557
[2]Van,Rijn,J.C.,Reitsma,J.B.,Stoker,J.Polyp miss rate determined by tandem colonoscopy: a systemic review.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2006
[3]黄应龙,龚伟,黄丽韫等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肿瘤的漏诊率分析 广东医学 2011年1月第32卷第1期
[4]周毅,林涛,何录梅,等.结肠镜直肠U型反转检查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4): 273-274.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散发性结直肠癌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发展所致,发现和去除腺瘤性息肉可以预防绝大多数结肠癌的发生[1].随着电子结肠镜的普及和推广,结肠镜诊疗被公认是发现结肠息肉和切除息肉极其重要的手段。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却发现结肠镜检查中存在结肠息肉的漏诊。国外报道结肠镜检查中息肉漏诊率为22%[2] ,而对于漏诊的息肉可能在结肠镜随访间期发生恶变或进一步发展为进展期肿瘤,从而丧失了早诊早治的机会,因此进一步降低结肠息肉的漏诊率从而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成为关键问题。近3年来,我们采取U型反转退镜方法降低结肠息肉漏诊率,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入选标准 回顾性分析3年间(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全部病例。要求:(1)年齡大于20岁;(2) 肠道准备清洁,全结肠黏膜清晰可见;(3)首次检查发现息肉均在内镜下切除; (4) 在120d内两次接受结肠镜检查均到达盲肠,超过2次检查者,则只取前2次检查资料; (5) 除外有结肠手术史的病例; (6) 除外结肠息肉病、结直肠癌的病例;
1.2方法 将所有入选病例按退镜方式分为2组。A组:U型反转退镜;B组:正常方式退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的数目,每次发现息肉均予以镜下切除,定期复诊。操作意识均为有经验的内镜医师(结肠镜检查大于1000例)。
息肉漏诊是指第一次结肠镜发现息肉,予以镜下切除后,120d内复查结肠镜又发现息肉,且不再第一次切除息肉位置。
1.3漏诊率计算方法 息肉漏诊率=第1次结肠镜检查漏诊息肉数/第1次和第2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总数[3]。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43例,年龄20-78岁,平均(55.8±11.6)岁,男92例,女51例。平均复诊时间约55d。全部病例首次发现息肉443枚,复诊发现息肉126枚,平均漏诊率22.5%,A组首次发现息肉300枚,复诊发现息肉40枚,漏诊率11%。B组首次发现息肉143枚,复诊发现息肉86枚,漏诊率37%。经χ2检验两组漏诊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结肠镜检查的目的是发现结肠病变,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结肠镜逐步普及,图像清晰,但是由于:(1)结肠肠腔体积大(2)肠蠕动及肠道清洁效果不理想(3)结肠本身结构(结肠袋、褶皱的存在)的影响。造成息肉漏诊率居高不下,且漏诊息肉大多存在于褶皱的口侧,采用U型反转退镜方法可清晰观察到褶皱口侧的粘膜状况,降低漏诊率,U型反转手法可作为结肠镜诊疗必须的常规操作手法[4],因此U型反转退镜方法值得重视并进一步完善。为尽可能减低漏诊率,(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病人对结肠息肉的认识,按时、足量服用清肠剂,保障肠道准备效果。(2)提高医师个体素质,提高操作技巧,丰富临床经验。(3)使用镜身可变硬度的结肠镜时切记把镜身硬度调至最软状态,以利于U型反转,使反转半径最小化。
总之,U型反转退镜方法能克服前视镜难以观察的盲区,经术者认真细致操作观察,可显著减低结肠息肉漏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Levine JS,Ahenn DJ.Clinical practice.Adenomatous polyps of thecolo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6.355.2551-2557
[2]Van,Rijn,J.C.,Reitsma,J.B.,Stoker,J.Polyp miss rate determined by tandem colonoscopy: a systemic review.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2006
[3]黄应龙,龚伟,黄丽韫等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肿瘤的漏诊率分析 广东医学 2011年1月第32卷第1期
[4]周毅,林涛,何录梅,等.结肠镜直肠U型反转检查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4): 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