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好“脾”气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认为,长夏属土,人体五脏中的脾也属土,与长夏相对应。湿为长夏主气,湿气容易困脾,因此长夏养生重在养脾、祛湿。
  【长夏最宜养脾】
  长夏容易因湿伤脾
  60岁的李先生最近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疲惫,甚至还恶心、头痛,在家足足躺了一天才缓过来。他很纳闷,暑天最热的时候,自己都没病倒,怎么偏偏夏天都快过去了,自己倒是病倒了。这其实正是长夏惹的祸。
  据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卢秉久介绍,眼下正值夏末秋初,在中医定义中,一年并非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长夏即阳历的七八月份,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气重,而湿气最直接攻击的就是五脏之一的脾。当体内湿气太重,脾脏就容易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运化水谷的功能就会受影响,一方面导致脾胃失和,使人出现头昏脑重、四肢酸懒、大便溏泻。另一方面脾湿会产生痰湿,痰湿内阻后,湿气愈发排不出去,人体内的湿气聚集得越多,人就越容易觉得困倦。再加上天气炎热,容易出汗,气随汗出,出汗过多的人阳气就会损伤,阳气受损,人就会容易感到疲惫。因此,中医四季养生理论中主张“长夏养脾”,防止湿热侵袭。
  饮食寒凉最易伤脾阳
  夏天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第一天喝了很多冰镇啤酒,第二天肚子就开始不舒服;晚上睡觉图凉快不盖被子,早上起来就开始腹痛难忍。这些都是寒邪伤脾的表现。在中医理论中,脾负责将营养物质运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所以夏天忽视保暖、总吃冷饮、喝冰镇啤酒对脾的伤害很大。
  另外,长夏时期的高温使体表的血流量增加,人大量出汗,于是供应给内脏的血量自然就减少。这也是影响脾正常工作的原因。因此,脾在长夏时期相对虚弱,需要人好好保养。
  【健康小提示】
  这些症状说明你的脾虚了
  有这些症状或感受的人就应该注意养脾了:面色微黄、暗淡无光;不爱吃饭、饭后胀肚;身形消瘦、四肢无力。另外,由于“湿邪困脾”的缘故,脾不好的人在夏天特别容易犯困,睡完之后还想睡,整天无精打采。又因为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老人可表现为眼皮抬不起来。此外,“涎为脾液”,所以常流口水的老人应该考虑脾虚。
其他文献
突发心脏病的患者在既无自备药又无医疗救助的情况下,每隔两秒大声咳嗽不失为一剂自救良方。近来,美国很多老人被教授这种“咳嗽急救法”。  研究人员发现,在突然出现某些心脏问题时,患者的血液循环可能停滞,而用力咳嗽可以增大胸腔压力,对暂时缺血的心脏起到按摩作用,并让肺部吸进更多氧气,以此促进血液循环,并提升到达大脑的血压,给大脑补充氧气。这样可以防止病人完全丧失知觉,为等待专业救护赢得宝贵时间。
被冻坏的果蔬要慎食,因为有些果蔬一旦被冻后不但丧失营养价值,而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  就常见蔬菜而言,在低温下,都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不宜食用。茄子、西红柿等茄果类蔬菜适宜的存放温度为7℃至10℃之间,最低温也应该在0℃以上。如果温度过低,会破坏植物组织,失去食用价值。这些果蔬目前露天摆放很容易打蔫,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都会流失,口感也会大打折扣,在受冻后解冻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比如白
2011年底,中国环保部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1月,这一标准公布,PM2.5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标准。新年伊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都打响了“PM2.5攻坚战”:北京春节前开始公布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上海、天津、山东和武汉等省市纷纷表示陆续启动PM2.5的监测;广州最迟今年将公布PM2.5监测数据。  美国在1997年率先提出监测PM2.5标准。截至2010年
8月8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入秋后,寒意渐起,号称“秋悲”的情绪疾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在中医专家看来,“秋悲” 过度会损伤肺气,如不及时调理,还会伤及其它脏腑。  秋悲易伤肺  秋季来了,很多人会心情不佳,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较为严重的还会出现焦虑症状,食欲、睡眠质量下降。一些中老年人,尤其是肺气虚者对秋季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常在心中引起秋悲,产生抑郁情绪。为什么秋季容易使人哀伤
中医认为,鸡蛋、鸭蛋在食疗作用上差异较大,食用时要根据体质来选择。  鸡蛋性平,具有补气血、安神养心的功效。生病时吃鸡蛋可帮助恢复体力。  鸭蛋性凉,具有祛火、清肺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咳、胸闷、喉痛、牙痛等症。
《舌尖上的中国》火爆荧屏,可以说,这是一部令人不忍诟病的佳片。然而,透过那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我们在感叹祖先的遗产和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是否也想过,怎样才能让这笔宝贵的财富真正的发扬光大?怎样才能让美食与健康结伴而行?  “舌尖”美食也挑人  湖北的莲藕炖排骨、陕北老汉自己蒸的糜子面黄馍馍、广西桂林米粉……《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纪录片里,没有“美食专家”、“厨艺大赛”,有的
有些“疼”可能源自“心”  ●本刊记者: 年初一位朋友的父亲被诊断出睾丸癌,经手术后其实恢复的很好,但他总感觉这疼、那疼,整天就担心是不是复发了,但是检查过后没有任何问题。后来,朋友劝他父亲出外旅游,渐渐地他父亲迷上了旅游,似乎也忘记了病痛,身体没有了任何不适。他的“病痛”是不是可能来自经常“暗示”性的胡思乱想呢?  ○何裕民:很可能是。我有一位江西病患,她是乳腺癌患者。当时做完手术后她一直伤口侧
□主持人/本刊记者 于荷  专家支持/孙宏涛  近些年,年轻白领猝死的事件越来越多,他们平时都是“好人”一个,健康的很,离世都很突然。可以说,“猝死”已成了离年轻人并不遥远的噩梦。  心脏病已与年轻人紧密相连  ●本刊记者:前些天去朋友家玩,正赶上急救车刚刚离开,后听朋友说,那个被拉走的女孩儿只有27岁,经抢救无效已经去世。而死亡的原因正是心梗,女孩是突然猝死的,平时没有心脏疾病。  ○孙宏涛:中
雾霾是导致肺癌多发的重要因素  ●本刊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发了一个报告,第一次确认大气污染是主要环境致癌物,并提出可能会导致肺癌和膀胱癌增加。环境污染是近年我国癌症上升较快的主要原因吗?  ○何裕民: 至少是城市里癌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百多年前,肺癌发病率并不高,当时法国一家著名的医院曾召集所有医务人员特地去观摩一场外科手术,就是开肺手术。因当时肺癌开刀的很少,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但上个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本刊记者 李蕙君  专家指导/刘东  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从最初的剩饭中发现的奇物,到后来成为养生的“百药之长”,再到“无酒不成席”的助兴佳品,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酿酒技术的演变,本来可以养身的东西,很多时候却成了伤身的利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和酒相处,才能减少酒的负面影响,发挥酒的养生作用呢?  每逢佳节酒养生  早在周朝时,人们就认识到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