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以来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并受到关注, 指导并服务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实践观
马克思实践观从创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关注社会发展、立足现实问题始终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聚焦点。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法宝。随着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断兴起, 面对社会历史领域日益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这就要求进一步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予以发展。
一、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恩格斯以实践的视角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科学解释, 从根本上批判了近代旧哲学所宣扬的意识论, 彻底否定了思辨形而上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本质。按照恩格斯的理解, 意识是外部事物存在的主观反映, 在实践的作用下, 思维能够认识客观事物,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的能动的感性活动作用客观世界并不断认识真理的一个过程。恩格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科学认识, 有力的批判了黑格尔" 绝对理念"下的思维与存在的绝对同一, 同时, 也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实践观。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又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列宁的实践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世纪末世纪初, 垄断主义的迅速发展, 使无产阶段与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烈, 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同时, 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分歧。受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突破的影响, 在意识形态领域, 各种思潮异常活跃, 出现了否定传统思维方式表象, 尤其是唯心主义的马赫主义展开了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猛烈抨击, 面对这样的情形, 列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角度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
二、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论述。毛泽东对社会实践形式的划分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毛泽东指出, 在社会生活领域, 实践形式有着许多种, 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即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毛泽东创造性的预见了在物质生产之外存在着的精神生产实践形式, 这是对实践形式的重要贡献。毛泽东从"物质生产" 即实践的角度对实践形式作出的重要划分, 为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做了准备, 这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的实践观。
(二)对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阐明。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对此做了重要的阐释。毛泽东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深化, 第一, 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坚持实践原则是摆脱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关键。第二, 指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要想深入的认识,就必须不断的实践。第三,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第四, 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 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这一目的, 更好的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三) 科学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在《实践论》中, 毛泽东把"实践" 与中国传统哲学的" 知行观" 相联系, 指出认识即是"知" ,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即是"行" , 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人的认识并不是孤立、静止的, 而是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 要根据随时变化了的客观事物而做出判断, 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一切离 具体历史的`左' 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1]
(四)对认识发展总规律的科学概括。关于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毛泽东第一个对此进行了概括。毛泽东对认识总规律的科学概括指出了认识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 在实际的基础上, 认识不断的深化继而否定自身又通过实践达到新的认识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认识表现出一种反复螺旋前进的状态。
三、" 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及为适应国际形勢的需要, 在综合了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路线,与马克思实践观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既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展现,又是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实践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一方面, 它作为理论基石, 其实践的观点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构筑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 它作为整体的思维方式, 其实践的观点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继而为构筑" 属人的世界" 创造着必要条件。马克思的实践观深刻展示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本质。在时代发展的今天, 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是明显, 马克思实践观所揭示的内容就越深刻, 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就越强大。马克思实践观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 不仅不会过时, 而且在内容上会更加丰富。因此, 深入挖掘马克思实践观的本质,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的实践观在当代尤为重要。马克思的实践观远不至于此, 其强大的生命力, 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2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实践观
马克思实践观从创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关注社会发展、立足现实问题始终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聚焦点。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法宝。随着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断兴起, 面对社会历史领域日益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这就要求进一步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予以发展。
一、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恩格斯以实践的视角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科学解释, 从根本上批判了近代旧哲学所宣扬的意识论, 彻底否定了思辨形而上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本质。按照恩格斯的理解, 意识是外部事物存在的主观反映, 在实践的作用下, 思维能够认识客观事物,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的能动的感性活动作用客观世界并不断认识真理的一个过程。恩格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科学认识, 有力的批判了黑格尔" 绝对理念"下的思维与存在的绝对同一, 同时, 也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实践观。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又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列宁的实践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世纪末世纪初, 垄断主义的迅速发展, 使无产阶段与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烈, 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同时, 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分歧。受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突破的影响, 在意识形态领域, 各种思潮异常活跃, 出现了否定传统思维方式表象, 尤其是唯心主义的马赫主义展开了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猛烈抨击, 面对这样的情形, 列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角度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
二、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论述。毛泽东对社会实践形式的划分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毛泽东指出, 在社会生活领域, 实践形式有着许多种, 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即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毛泽东创造性的预见了在物质生产之外存在着的精神生产实践形式, 这是对实践形式的重要贡献。毛泽东从"物质生产" 即实践的角度对实践形式作出的重要划分, 为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做了准备, 这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的实践观。
(二)对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阐明。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对此做了重要的阐释。毛泽东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深化, 第一, 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坚持实践原则是摆脱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关键。第二, 指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要想深入的认识,就必须不断的实践。第三,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第四, 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 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这一目的, 更好的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三) 科学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在《实践论》中, 毛泽东把"实践" 与中国传统哲学的" 知行观" 相联系, 指出认识即是"知" ,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即是"行" , 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人的认识并不是孤立、静止的, 而是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 要根据随时变化了的客观事物而做出判断, 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一切离 具体历史的`左' 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1]
(四)对认识发展总规律的科学概括。关于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毛泽东第一个对此进行了概括。毛泽东对认识总规律的科学概括指出了认识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 在实际的基础上, 认识不断的深化继而否定自身又通过实践达到新的认识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认识表现出一种反复螺旋前进的状态。
三、" 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及为适应国际形勢的需要, 在综合了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路线,与马克思实践观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既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展现,又是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实践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一方面, 它作为理论基石, 其实践的观点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构筑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 它作为整体的思维方式, 其实践的观点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继而为构筑" 属人的世界" 创造着必要条件。马克思的实践观深刻展示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本质。在时代发展的今天, 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是明显, 马克思实践观所揭示的内容就越深刻, 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就越强大。马克思实践观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 不仅不会过时, 而且在内容上会更加丰富。因此, 深入挖掘马克思实践观的本质,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的实践观在当代尤为重要。马克思的实践观远不至于此, 其强大的生命力, 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