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不是只有“狂傲”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文典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目前坊间风行的关于他的传闻轶事,大多突出他的“狂”与“傲”以及特立独行的各种怪僻。那么,历史上的刘文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文典是名士,有许多雅好。他喜饮好茶、吸好烟,茶是上等普洱绿茶,烟是云烟中的极品“大重九”,每包值旧币3000多元(当时一般人抽的是每包1500元的“大公烟”)。
  除吸烟品茗外,刘文典还喜欢听戏,尤其是滇戏。在昆明时,刘文典几乎每晚都泡在滇剧场中,与耐梅、碧金玉、张子谦、栗成之、彭国珍等名艺人交往很深。光华剧场的头排两个座位被他常年包下,每晚偕夫人必到,风雨无阻。
  如果有人以此来猜想刘文典的生活一定是铺张奢华,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刘文典生活简朴,衣着无华,常年不修边幅,有时竟将长衫扣错纽扣,除非理发师登门,头发长了也不理。
  刘文典潜心学术,于家务俗事一无所能,既清贫又乏生财之道,往往等到无米下锅,才发觉囊中羞涩,不得不向知交告贷。
  李鸿章之孙李广平与刘文典是好友,刘文典每逢断炊,便手书一纸条,上写四字“刷锅以待”,使人交给李广平。李广平见字后就知刘文典“难以为炊”,赶紧送钱救急。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刘文典的长子刘成章因敦促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日,卧轨请愿染上风寒,英年早逝。这对刘文典打击很大,给他留下了一辈子无法抹去的伤痛,使他一度神志消沉,沉迷鸦片。正因为此,他对次子刘平章格外溺爱,上课时也带在身边。
  平章年幼不懂事,常忍不住在课堂上嬉闹,甚至跑出教室,每逢这时,刘文典便大窘,急忙追出。
  刘文典不但学问渊博,而且不畏强权,是一位极重名节的刚正之士。“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清华、北大被迫南迁,刘文典因没来得及与学校同行,滞留北平。
  日军知道他留学日本多年,深通日语,于是威逼利诱,后又通过周作人等人请他出任伪职,均被拒绝。日本人恼羞成怒,两次派宪兵闯入刘宅,翻箱倒柜,刘文典毫无惧色。他告诫自己:“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1938年3月,在朋友的帮助下,刘文典终于逃出虎口,取道天津,经香港、越南海防,于5月22日到达西南联大所在地——云南蒙自。
  刘文典看到校园中高高飘扬的国旗时,像一个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一下子跪在国旗下,声泪俱下。
  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胡适曾计划将刘文典送往美国,并已为他联系好具体去所,为他们一家三口办好了入境手续,但刘文典谢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祖国?”
  刘文典并不认为自己是圣贤,是完人。他生前常说:“我最大的缺点就是骄傲自大,但是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骄傲自大。”
  这是他的真心话。比如对陈寅恪和陈独秀,他就是由衷地钦佩。刘文典说,西南联大文学院只有两个半真正的“教授”,陈寅恪是其中之一,而他自己只能算半个。
  有道是:拨开烟雾见真容。如果我们真正地了解了刘文典,就会发现,刘文典虽然有点“狂”、“怪”,但是他狂的背后是道德人品的支撑,他怪的背后是真诚、率性的流露,他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
其他文献
新军官兵大部分是要求革命或同情革命的,但亦有少部分是不赞成或反对革命的。第八十五标的队官满人岳桂,第八十六标第三营管带满人瑞镛,自然是不同意革命的,所以两个标在起义前把他们都囚禁起来。第八十五标第三营管带熊国斌虽非满人,但反对革命,起义时不让士兵参加,所以三营只有少数士兵越墙而出参加了革命。  起义成功之后,他却带领全营士兵开到阎锡山的驻地,对阎说:“我是保护都督来了。”阎锡山素知其为巡抚派,此行
期刊
提到犹太人,人们马上会想到三件事:一是“二战”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二是无所不精的经商之道,三是独一无二的“家教”。   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才使得这个民族以“头脑聪明”、“游刃有余”著称于世。  犹太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让人惊讶甚至是瞠目结舌的方法——   书本涂蜜。在犹太人的家中,最多的“家产”不是金钱
期刊
阎锡山知道新军起义成功、胜利在握之后,马上就议论选举都督的事,于是召集温寿泉、张树帜,乔煦,张瑜、常樾、李成林、杨沛霖、周玳、赵戴文等人研究对策。阎主张选姚鸿法为都督,理由有二:一,姚鸿法原任协统,是阎锡山的直接长官,地位较高。二,如果起义失败,姚父现任兵部侍郎,事情亦好转圜。大家也都同意,但认为如果姚鸿法不干的话,就推阎锡山为都督。  起义队伍补充弹药以后,张煌派右队鲍吉庆排长带一排人到活牛市街
期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在救国路上走着的,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党”,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他们不立宪,他们要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1911年(
期刊
长沙至衡阳之间,渌江与湘江交汇处,有一个历史名镇渌口。  渌口是醴陵水路出大江大河的一个转口商埠(今为株洲县城),史称“小南京”。1944年6月17日,从武汉南下的日军开进了这座“不设防”的河谷古镇,在这里实行了长达367天的殖民统治。  渌口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日军看中了这块宝地,把沿线的军事指挥机关设在这里,其中包括宪兵大队、警备大队、桥梁大队、铁道兵大队、水上摩托化大队以及一座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然而,我国最早拍摄的新闻影片却鲜为人知,它是1911年由我国魔术家朱连奎和美利公司一位洋人共同拍摄的反映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武汉战争》。  此片是唯一一部颂扬武昌起义的新闻片,制片人不是电影家,而且一位魔术家。  朱连奎以魔术方面的精湛技艺,先后在美、法、英、德等国演出,影响颇大。在国外演出期间,朱连奎对当时欧美各国正在蓬勃兴起的
期刊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河南省准备对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做一次访谈。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我有幸参与采访了家住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的老红军李国平。  采访前,民政局的同志对我说,老红军现在是国宝,当河南省民政厅策划这次活动时,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有21位,可当活动启动时,只剩下了18位。老红军都年事已高,对他们进行采访是时间紧、任务重,迫在眉睫。  这18位老红军中,有2位是全程走完长征的,李国
期刊
10月29日一夜的放火抢劫,太原陷入一片混乱。各家各户紧闭院门,各学堂的教员和学生,距省城比较近的,有的就连夜跑回家里去了。到了10月30日(辛亥年九月初九)黎民,军队上街捕杀抢劫的人,城门口的军警开始不让那些带衣物的人出城了。在混乱中,农林学堂的学生举出代表三人赴军政府请愿,找见赵戴文、孟步云、徐一清等,提出召集各校师生协助制止焚抢的办法。军政府接受了这个意见,传集各学堂派人到咨议局开会,不料各
期刊
一、这样好的一位知识青年    贺予生,1948年出生,山西省绛县人,后随父母定居北京海淀区,是北京101中学的高材生。  1968年12月,贺予生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带着父亲贺恩和送给他的一至四卷《毛泽东选集》、一个毛泽东去安源的石膏像和母亲亲手绣了“革命到底”四字的枕套,到山西省绛县插队落户,先在勃村公社的西荆大队,1975年因知青并点,又转到勃村公社
期刊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侵华日军宣战,9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蒙边界,向驻扎在西科前旗(今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闪电进攻。  8月11日,日本侵略者、伪兴安总省(驻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警务厅长福地家久焚烧了军政机关秘密档案、机关文件库,烧毁了兴安总省、王爷庙特务机关、蒙民厚生会等多处建筑,准备撤退。  撤退前,福地家久命令伪兴安医学院院长小康,从医学院的细菌库内拿出试验用的人间鼠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