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对于乡村振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咸阳市设施农业规模逐步扩大,流通体系初具规模,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但也存在生产能力、管理水平不足,产销衔接有待加强,缺乏知名品牌,三产融合发展有待推进等问题。实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构建新型业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推动设施升级,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农产品营销服务网络,实施绿色、品牌兴农。
  关键词:现代设施农业;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080-03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对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设施农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涵盖了设施果树、设施蔬菜和设施花卉三大种类。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农业,它能够克服耕地资源的短缺,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因此,设施农业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咸阳市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依托项目,规模发展,已基本形成设施果蔬、高山冷凉蔬菜以及食用菌板块,全市设施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规模逐步扩大,农户效益逐步提升
  在中央、陕西省设施蔬菜项目政策的扶持带动下,咸阳市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积极推广设施蔬菜标准化技术。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50.18万亩,产量达180万吨,占全省的16.7%和16.8%,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5.8万亩,设施瓜果种植面积3.6万亩,食用菌6680亩,设施花卉面积1100亩。蔬菜品种主要有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甘蓝、芹菜等,以日光温室、大拱棚和小拱棚为主;瓜果品种主要有甜瓜、西瓜、草莓、油桃、葡萄、樱桃等,以日光温室、大拱棚为主;食用菌主要品种有平菇、香菇、双孢菇等,以大拱棚和日光温室为主;花卉主要品种有红掌、月季等,以智能连栋温室和大拱棚生产为主。净占地1亩的日光温室的年纯收益均在2.2万元左右,较高可达3-8万元不等,大拱棚的年纯收益在1.2万元左右,最高可达6万元,从种植品种来看,智能连栋温室育苗效益最高,设施水果、食用菌的亩效益也远大于设施蔬菜的效益。
  (二)营销体系初步形成,流通渠道逐步畅通
  目前,咸阳市设施农业的产品销售主要以批发市场和专业合作社为主,加上专业营销队伍(大户)、菜农自产自销等渠道销售,同时积极发展观光采摘、农校、农超、农社对接,定点销售、网上促销等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据统计,咸阳市现有各类市场25个,其中蔬菜产地批发市场16个、专业花卉市场5个,全年设施订单年供应量3万吨。全市已组建蔬菜流通服务组织200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80家,现有5亩以上种植大户4万余户。
  (三)质量监管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来,咸阳市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重点开展农资市场检查,二是积极开展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定认证,鼓励扶持生产基地、协会、龙头企业等进行基地和产品的认定认证。截止目前咸阳市累计“三品一标”认证109个。认证面积38.3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产地108个,面积38.2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94个,无公害蔬菜产量达115万吨,有机蔬菜认证11个,面积1000亩。
  二、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
  1.设施棚体老旧,建设标准参差不齐。日光温室大棚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推广速度较快,这就导致设施农业新旧差异的分化比较明显。特别是在2010年前后建造的棚体跨度小、起架低、面积小,利用率低,保温效果差,存在水泥拱梁断裂、竹竿折断,墙体有垮塌等问题。新建的设施也存在建设规格和材料使用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生产能力有待提高。
  2.连作重茬,管理不到位,病虫害发生严重。由于连作重茬现象严重,加之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一味追求高产量和高收益,农户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上不尽科学合理,较多的农药残留致使土壤环境和土质越来越差,土壤内部营养成分严重失衡,土壤肥力不强,最终导致蔬菜种类病虫害频繁发生,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3.种植品种的搭配与管理不科学,缺乏规模优势。从蔬菜种植品种来看,主要为西红柿、芹菜、辣椒、西葫芦以及叶菜类,圣女果、乳瓜、佛手瓜等附加值高的高档精细菜种植面积较小。农户在种植品种的搭配与管理上不科学,容易盲目跟风,什么价高就种什么,什么好卖就卖什么,种植茬口安排几乎都在重大节日前上市,从而出现供应集中、量大、价格低的现象。
  (二)产销衔接不緊密,营销体系不健全
  1.流通渠道狭小,订单设施农业薄弱。全市设施蔬菜产量达180万吨,而订单产量仅有3万吨,仅占总产量的1.7%,且销售市场主要在市区境内。此外,由于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蔬菜生产、市场动态等方面信息不通畅,导致产销衔接不紧密。
  2.流通环节长,直供能力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流通是整个流通领域效率最低的环节,单门独户和流通大市场的矛盾突出,以散户经营及商贩贩卖为主,基地对接超市、高校、大型企业及对接大型社区等直供能力薄弱。目前,咸阳市设施蔬菜的流通环节主要为菜农→农产品流通合作社→批发市场→商贩→居民。这种流通模式多了批发市场和商贩2个环节,致使成本提高,还存在蔬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找不到负责人的隐患。   3.农村电商作用发挥不足。虽然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尤其是“武功电商”模式的出现,但其影响作用的发挥有限,目前尚未形成“咸阳菜箱”网络销售平台,同时利用大数据来反映市场需求、指导生产的机制还未形成。
  (三)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1.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压力大,监管体系不完善。由于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限,多数农户仍然依托传统经验进行设施管理,缺乏安全生产以及绿色生产意识,为追求高产,化肥和农药超量使用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诚信不足,部分商家违规出售禁用高度农药。近些年来,咸阳市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不断加强设施农业投入品以及狠抓市场监测,完善执法程序,但由于基地、农产品流通组织、大型批发市场等监测设备配置不足,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联合执法配合不密切,导致质量监管还存在许多空白地带。
  2.品牌创建意识淡,缺乏绿色、有机产品。目前,虽然咸阳市的部分企业和合作社已经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是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品牌竞争力,品牌创建意识仍然不强,设施蔬菜的公共形象和品牌还未塑造起来。政府在设施农业方面的商品注册和品牌创建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注册的42个蔬菜品牌中,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是乾县漠西大葱、兴平辣椒、大蒜等调味类蔬菜,西红柿、西葫芦及叶菜类几乎是空白,同时通过“三品一标”的大多数是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仅占10%。
  (四)三产融合发展不足,组织化水平低下
  1.蔬菜加工冷藏企业少。全市目前没有大的蔬菜加工企业尤其是深加工企业,小型加工冷藏企业约50余家,但主要加工种类为酱菜、辣椒、糖蒜等初级加工品。净菜加工企业不足30家,年净菜加工量不足总产量的2%,几乎没有深加工,加工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少,核心竞争力不强。
  2.三产融合发展不足,组织化水平不高。目前,设施农产品收益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也正在积极探索农旅结合、休闲采摘等多种业态,但是结合还不够,全产业链开发不够。同时,涉及蔬菜生产、净菜包装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少,合作社建设不规范,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
  (五)产业保障体系不完善,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1.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制约设施农业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资金的短缺。目前建成一座由钢管、砖、塑料膜、草帘以及自动卷帘机、保温被、自动喷灌设备等现代化日光温室需成本15万元,而收回成本需要2-3年时间,农户发展意愿受到限制。
  2.农户知识水平能力与发展要求不匹配,技术推广服务滞后。虽然咸阳市加强了对农民一对一的现场技术指导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仍不够。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发展态势良好的设施农业基地技术指导人员多来自河南、山东。如淳化淳联食用菌合作社外聘河南西峡技术员,泾阳大部分外聘山东寿光技术员。
  三、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设施建设标准,科学管理,提高生产能力
  1.优化温室结构,提升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建议政府以通过财政扶持和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户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对温室的厚坡墙体进行加厚,选用更加有效的保暖被来替换传统草帘,配备自动卷帘机,更换拱杆为不锈钢,以便增强温室的保温性和棚体牢固性;引导农户、企业新建日光温室,引进推广大跨度大的新型高效温室,提高生产能力,进而增加生产效益。
  2.积极引进学习新技术,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一是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优秀农民“走出去”,到设施农业发展的先进地区,如山东寿光、河南、江苏等地学习先进经验;二是培育本地职业农民,引导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高效高质发展模式。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基础,以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为村级示范带动点,以现代农业园区高效农业展示区为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基地,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生产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本地设施农业特色的高效高质量发展模式。
  3.科学搭配与管理品种,优化设施农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大力推进板块建设,发挥规模效应。提升现有档次,加大引进种植商品性能好、口感好,有良好口碑的蔬菜品种,引进高品质的设施果品,如甜瓜、葡萄、草莓、冬枣等,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实现设施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
  (二)完善市场体系,构建上下联动的农产品营销服务网络
  1.构建上下联动的农产品营销服务中心,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一是以全市180多家专业合作社和专营经纪人为桥梁,构建全覆盖的农村信息化网点平台,开通全市优势农产品“绿色通道”,组建农产品销售服务110队伍,实现基地对接超市、高校、大型企业、大型社区等直供方式,推进订单农业发展。二是积极培育销售主体,培养一批专业经纪人。规范和引导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引导经纪人在设施蔬菜大量上市前主动走出去,积极邀请外地客商成为新客户。三是强化服务。密切关注咸阳市及全国各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动态,对其主要蔬菜品种的销售和价格进行动态监测与信息收集,分析汇总后提供给经销商和经纪人,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蔬菜产销信息报送制度。
  2.着力打造“互联网+农业”咸阳样本。一是利用农业大数据指导农户合理安排茬次和种植结构,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二是依托电商创业园,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产销对接。三是打造“咸阳菜箱”,实现“上午买菜下单、下午社区菜箱取菜”,创新产品的直销和零售方式。四是引进培训电商专业人才,加强电商队伍建设。引进具有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农产品销售,同时加强对职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电商知识培训。
  (三)建立“产”“管”有机结合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实现绿色、品牌兴农
  1.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产”“管”结合,做到源头有保障。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安全监管和责任监督的职责,对产地进行严格的划分和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做好各级监管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二是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建设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平台。推行“标准化生产、一体化认证、制度化检测、品牌化经营、标准化准出”五项产地准出制度,加强检查检测,积极开发应用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实现各级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三是继续加强投入品执法监督和安全生产培训,做好防、控、查、检、打、培工作。   2.积极研发引进推广无公害技术,实现绿色兴农。积极引进生物源制剂(乳酸菌)防治病虫害,积极依托现代工业园区开发无公害生产技术,并积极引进无公害技术,消除种植户盲目、超范围使用农药现象,打造绿色、安全、高效的优质农产品。
  3.积极申报“咸阳蔬菜”公共品牌,实现品牌兴农。结合农产品品牌“六个一”工程和咸阳市农产品营销行动,凭借省上“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抢抓苏陕协作的有利时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以省市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为载体,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补助、金融支持,着力创建并联合申报“咸阳蔬菜”公共品牌和区域品牌,从而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和设施农业跨越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品牌兴农。
  (四)培育构建新型业态,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1.依托現代农业园区,扶持设立设施产业化综合服务区。一是建设工厂化育苗点。在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大型职能连栋温室,引进基质穴盘育苗,解决外来苗水土不适、成本高的问题。鼓励支持引进冷藏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发展。二是扶持建设一批冷藏、深加工、净菜包装等企业落地生根。三是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点。
  2.拓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和农业科技观光功能。以设施果菜产品为重点,打造采摘文化旅游项目。在符合相关土地使用政策范围内,鼓励设施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观光采摘、创意农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在开拓农业科技观光和农业科普教育功能方面,可以适当种植一些新优奇特、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备的设施果蔬新品种。
  3.提高设施农业组织化水平。一是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利益机制。为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经济效益低,合作社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小以及企业市场扩张缺乏产品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二是扶持合作社发展。以实现资源互惠互利为基础的合作社可创新思维方式,吸纳农户成为社员,以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为目的,为其社员统一提供苗、农资、技术、收购、销售及信息。
  (五)加强财、人、地政策扶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1.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应抓住全省培育千亿级设施农业的有利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陕西省设施农业项目资金。二是出台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经济组织、民间资本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引导金融部门对从事设施农业给予支持与倾斜,共同发力。三是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发引进棚室适宜的农业机械,逐步实现智能化,解决劳力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
  2.培育专技人员和职业农民。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应进行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生产效益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培养,以适应当前和未来设施农业的发展。
  3.推进土地高效流转。科学制定农业用地规划,依托“三变”和大田托管,严格按照土地使用政策,引导农户有序流转承包土地,将未利用和分散闲置低效的土地集中起来,发挥土地的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陈坚.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N].杭州日报,2009-06-18.
  [2]设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EB/OL].(2018-07-16)[2020-02-09].
  https://new.qq.com/omn/20180716/20180716A05U2P.html.
  [3]崔方.西安市高陵区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将语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大课题。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教材为例,通过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尝试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地根植在学生的习得中,对确立大学生健康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文化自信能够发挥十分
期刊
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水平的三个重要衡量维度是“用时”“取式”“求是”,它们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逻辑。作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四门主干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需要积极认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使命,又要完成有差别的责任。在科学实践观范式内,要在教学视角上突出历史的、关系的、应然的视角之融合,同时也要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公共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美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美术专业研究生一般都比较敏感,个性鲜明,文化基础薄弱,处理不好专业课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漠视思政教育的情况较其他专业研究生更为突出。而且美术专业研究生导师普遍亦存在不重视思政教育的倾向,大班上课,内容多,学时短,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要严格导师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在课程思政中
期刊
摘要: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优待抗战军属对全国兵役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国民政府先后出台《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施行细则》等,对抗战军人家属优待进行规范和明确,抗战军人家属优待走向制度化。重庆市政府优待抗战军属可以分为荣誉类优待、权益类优待和救济类优待,全国慰劳抗战将士总会、中华慈幼协会等社会团体协助政府做好优待工作,对抗战军人家属实施医疗救助、难童的保育和教养等,
期刊
摘要: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史文化精神内涵丰富: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有爱国主义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可发挥校史文化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知名校友激励奋进功能,校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创推校史文化精品,丰富校史文化育人资源,强化校史文化核心价值,以达成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校史文化;精神内涵;育
期刊
摘要:道格拉斯·C诺斯被誉为新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建立了包含“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国家理论,认为国家因具有暴力潜能而能提供博弈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制度是界定产权、降低交易费用、避免“搭便车”等行为的工具,也是推动西方世界兴起的内在动因。诺斯掩盖了暴力潜能的外部作用,把西方国家兴起的动因归结为文明的制度,以掩盖资本主义国
期刊
摘要:白先勇由于特殊的出身和漂泊的经历,一生都处于“浮萍”式的迁徙漂泊中,对“家”和大陆“故乡”存在空间的焦虑之情,其创作的《台北人》以“对比心态”(以台北和桂林对比)“回忆姿态”(回忆在大陆曾经的奢华)“自我放逐”(归乡梦碎,呈现自我放逐心态)来展示了作品中海峡对岸不同类型人物的流寓身份和对祖国大陆的故乡认同。  关键词:白先勇;《台北人》;流寓身份;故乡认同  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
期刊
摘要:实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覆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民生发展的时代诉求。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工作态度不认真负责,搞形式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传播手段僵化等问题。因此,要不断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主体,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地位,丰富传播介体的方式方法,发挥民族融合优势,优化理论传播环境,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和有较强
期刊
摘要: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审计学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还存在学院和书院在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职能不够清晰;导师作用发挥有限;书院制具有不确定性,缺少顶层设计;双院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为创新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明确学院和书院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动导师制的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安排书院和学院学生的分
期刊
摘要:公安院校交管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贴近行业实践和强化职业能力的特点,“交通规划与组织”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基于混合式项目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信息化时代下精细化交通管理警务人才,其教学设计以“模板式项目—主题式项目—开放式项目”为主线。从“交通规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基于混合式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聚焦面向未来交通的高层次精细化管理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