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 要 近年来,高校体育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降低高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保障师生安全及财产成为了当代高校体育工作者及校方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笔者自己亲身教学经历及调研,客观分析了影响高校体育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安全保障 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体育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体育自然日益受人关注。但是,由于校方管理缺位、教师及学生素质、体育教育经费不足等因素造成的高校体育安全事故频发。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逐步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全面分析高校体育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完成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及任务。
一、高校体育安全相关概念
(一)体育安全
何为当代体育安全?笔者根据以前学者的相关研究及对“体育”“安全”二词的定义,认为当代体育安全是指一体育活动为基本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保证没有人员受害、发生残疾和死亡,或者没有造成体育设备财产损失,不出事故。
(二)体育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安全保障体系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笔者基于多年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德邦教学经验和借鉴一些相关文献,将体育安全保障体系定义为:通过调动学校、师生等各方要素,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坚持以体育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为理论指导,关于这一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现场控制与救援、以及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与风险转移等方面的体系。
二、高校体育安全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相较中小学,其环境更复杂、更特殊,同时,高校体育安全涉及方面较广,本文笔者根据其特征将其影响因素归为四类,即学校管理因素、物资因素、人员因素等。
(一)管理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安全管理缺位是造成体育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不重视大学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不严格,很多高校没有针对体育教师是否履行好其职责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高校很少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安全知识培训,部分学校甚至招聘一些综合素质不合格的体育教师,这自然埋下安全隐患。二是高校对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的管理不完善,如不认真监督学生按时归还运动器材,体育器材安装不牢固及年久失修、保护器材的不配套等。三是缺乏完善的医务监督体系,很多高校借用经费不足,只对学生进行常规体检,没有发现部分学生的特殊疾病,在教学中也疏忽对这些具有特殊疾病学生的照顾,如恐高症等,这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另外,高校体育馆里缺乏相关医疗设备,而通常体育场馆举例医疗场所较远,容易耽误治疗等。
(二)人员因素
高校体育参与人员主要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因此,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教师因素,高校大部分体育安全事故与教师的疏忽麻痹有关,很多教师组织教学不严谨,如传授错误的运动技术或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淡薄,如投掷项目没有安排学生站在合理位置;还存在部分教师对体育安全的责任心不强,如因为疏忽没有在运动项目开展前认真检查场地器材,跳远时沙坑里的沙子是否够软,学生服饰衣着是否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等。其次分析学生因素,当前的大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特别是肌肉力量较差,容易造成肌肉扭伤、拉伤等;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控制能力也普遍较差,如学生在学习一些具有高难度动作时,容易由于胆小恐惧造成体育安全事故;另外,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非常淡薄,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听课不集中,对老师强调的安全点不重视,不遵守体育比赛规则等。
(三)物资因素
影响高校体育安全的物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资金、体育器材等。当前,很多高校由于扩招而造成体育场地紧缺,这易于引起学生为争夺场地而发生摩擦;同时,许多高校由于体育经费不足造成体育器材年久失修,也不能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必要的更换和维护,这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三、结论与建议
(一)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体育安全问题,建立针对教师的监督管理责任体系,严格考核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并全面提高学校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能力。
(二)高校应该深化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宣传,建立运动损伤的防治系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思想;同时,校方也应努力建立规范的体育教学、体育场地及器材管理和体育竞赛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及心理安全。
(三)高校管理层应努力确保体育专项资金的拨付到位,并要加强监管,使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的数量及质量满足学生的体育教学和活动的需求,同时,建立完善的与体育相关的医疗体系,如在体育场馆增加常规医疗设备。
(四)体育教师提高安全教学意识,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谨组织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护避险及应急自救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降低体育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袁铁民,刘勇.试谈高校体育基础课中的安全问题[J].体育科技.2003.1.
[2] 张艳辉,伍雪辉.高校公共体育课伤害事故成因及安全保障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12.
[3] 黄恩红.高校公共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
摘 要 近年来,高校体育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降低高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保障师生安全及财产成为了当代高校体育工作者及校方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笔者自己亲身教学经历及调研,客观分析了影响高校体育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安全保障 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体育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体育自然日益受人关注。但是,由于校方管理缺位、教师及学生素质、体育教育经费不足等因素造成的高校体育安全事故频发。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逐步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全面分析高校体育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完成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及任务。
一、高校体育安全相关概念
(一)体育安全
何为当代体育安全?笔者根据以前学者的相关研究及对“体育”“安全”二词的定义,认为当代体育安全是指一体育活动为基本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保证没有人员受害、发生残疾和死亡,或者没有造成体育设备财产损失,不出事故。
(二)体育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安全保障体系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笔者基于多年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德邦教学经验和借鉴一些相关文献,将体育安全保障体系定义为:通过调动学校、师生等各方要素,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坚持以体育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为理论指导,关于这一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现场控制与救援、以及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与风险转移等方面的体系。
二、高校体育安全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相较中小学,其环境更复杂、更特殊,同时,高校体育安全涉及方面较广,本文笔者根据其特征将其影响因素归为四类,即学校管理因素、物资因素、人员因素等。
(一)管理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安全管理缺位是造成体育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不重视大学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不严格,很多高校没有针对体育教师是否履行好其职责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高校很少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安全知识培训,部分学校甚至招聘一些综合素质不合格的体育教师,这自然埋下安全隐患。二是高校对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的管理不完善,如不认真监督学生按时归还运动器材,体育器材安装不牢固及年久失修、保护器材的不配套等。三是缺乏完善的医务监督体系,很多高校借用经费不足,只对学生进行常规体检,没有发现部分学生的特殊疾病,在教学中也疏忽对这些具有特殊疾病学生的照顾,如恐高症等,这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另外,高校体育馆里缺乏相关医疗设备,而通常体育场馆举例医疗场所较远,容易耽误治疗等。
(二)人员因素
高校体育参与人员主要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因此,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教师因素,高校大部分体育安全事故与教师的疏忽麻痹有关,很多教师组织教学不严谨,如传授错误的运动技术或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淡薄,如投掷项目没有安排学生站在合理位置;还存在部分教师对体育安全的责任心不强,如因为疏忽没有在运动项目开展前认真检查场地器材,跳远时沙坑里的沙子是否够软,学生服饰衣着是否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等。其次分析学生因素,当前的大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特别是肌肉力量较差,容易造成肌肉扭伤、拉伤等;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控制能力也普遍较差,如学生在学习一些具有高难度动作时,容易由于胆小恐惧造成体育安全事故;另外,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非常淡薄,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听课不集中,对老师强调的安全点不重视,不遵守体育比赛规则等。
(三)物资因素
影响高校体育安全的物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资金、体育器材等。当前,很多高校由于扩招而造成体育场地紧缺,这易于引起学生为争夺场地而发生摩擦;同时,许多高校由于体育经费不足造成体育器材年久失修,也不能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必要的更换和维护,这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三、结论与建议
(一)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体育安全问题,建立针对教师的监督管理责任体系,严格考核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并全面提高学校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能力。
(二)高校应该深化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宣传,建立运动损伤的防治系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思想;同时,校方也应努力建立规范的体育教学、体育场地及器材管理和体育竞赛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及心理安全。
(三)高校管理层应努力确保体育专项资金的拨付到位,并要加强监管,使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的数量及质量满足学生的体育教学和活动的需求,同时,建立完善的与体育相关的医疗体系,如在体育场馆增加常规医疗设备。
(四)体育教师提高安全教学意识,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谨组织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护避险及应急自救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降低体育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袁铁民,刘勇.试谈高校体育基础课中的安全问题[J].体育科技.2003.1.
[2] 张艳辉,伍雪辉.高校公共体育课伤害事故成因及安全保障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12.
[3] 黄恩红.高校公共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