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以及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善于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等。数学应用题重在在于“应用”二字,即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用题取材于生活,并将生活中事例加以筛选和整合,成为考查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简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转换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
1.巩固旧知识,吸收新知识,学会融会贯通。应用题通常包含众多的知识点,是考查学生新、旧知识能否融会贯通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该应用题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结纽带,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同时也会因其难度较大而放弃学习,此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游戏过程中体会到新知识的魅力。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参与教学游戏,则会自觉地巩固旧知识,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游戏。
2.观察和总结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除了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外,还要加强对解题过程的研究,而应用题解题过程通常是暴露学生知识短板和不足的过程。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自主解答应用题,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而是仔细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习惯等。如果学生成功找到了解决方法,教师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同学们的“小老师”;如果学生未能求出答案,教师则告诉学生其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帮助其改正,然后再要求重新解答一遍,直到得出正确答案,以此强化学生的印象。
3.建立交流学习机制,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应专门开设一堂学习反思课,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吸取学生的意见,反思自己在应用题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学生通过回顾和总结解题过程中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动员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二、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1.深入分析题干。由于年龄小、好玩之心重,小学生对待学习一般难以做到高度认真,专注力很容易分散,尤其是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走马观花,缺乏审题意识。为此,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题目,划出题干中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并详细列出来,然后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最后再解答题目。
2.理清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任何一道简单应用题中都包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只是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简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求解小学数学中蕴含“数量关系”的题型时,有这样一个例题:“小红买6块橡皮要1.2元钱,买同样的橡皮15块,共计需要多少钱?”分析得出,此应用题中包含了这样的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位价格,单位价格×所需数量=所需总价。
3.展示计算过程。在得出数量关系后,学生应自行完成计算过程,求得答案。仍以上述应用题为例,在明确了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后,学生很容易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计算过程如下: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求出1块橡皮的单价,即1.2÷6=0.2元,进而得出所要求的数量,即0.2×15=3元。
4.验证结论。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养成验证结论的良好习惯。通过回溯解题过程,学生能够总结和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地改正。
三、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规则
1.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型,仔细分析题干,将该题型进行分类,然后在脑海中寻找同类问题,确立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坚持灵活变通、殊途同归的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析题型时掌握灵活变通的技巧,当面对难以突破的瓶颈时,学生不应继续钻牛角尖,而应换一个思路,善于从多个角度切入。
综上所述,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简单应用题进行更多的创新性教学实践;其二是立足小学生的基本实际,重点提升其策略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应用题的正确思维。具体来看,简单应用题教学实质是“不简单”,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如何转变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及如何创设高效课堂等。(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
一、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
1.巩固旧知识,吸收新知识,学会融会贯通。应用题通常包含众多的知识点,是考查学生新、旧知识能否融会贯通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该应用题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结纽带,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同时也会因其难度较大而放弃学习,此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游戏过程中体会到新知识的魅力。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参与教学游戏,则会自觉地巩固旧知识,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游戏。
2.观察和总结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除了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外,还要加强对解题过程的研究,而应用题解题过程通常是暴露学生知识短板和不足的过程。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自主解答应用题,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而是仔细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习惯等。如果学生成功找到了解决方法,教师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同学们的“小老师”;如果学生未能求出答案,教师则告诉学生其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帮助其改正,然后再要求重新解答一遍,直到得出正确答案,以此强化学生的印象。
3.建立交流学习机制,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应专门开设一堂学习反思课,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吸取学生的意见,反思自己在应用题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学生通过回顾和总结解题过程中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动员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二、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1.深入分析题干。由于年龄小、好玩之心重,小学生对待学习一般难以做到高度认真,专注力很容易分散,尤其是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走马观花,缺乏审题意识。为此,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题目,划出题干中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并详细列出来,然后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最后再解答题目。
2.理清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任何一道简单应用题中都包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只是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简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求解小学数学中蕴含“数量关系”的题型时,有这样一个例题:“小红买6块橡皮要1.2元钱,买同样的橡皮15块,共计需要多少钱?”分析得出,此应用题中包含了这样的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位价格,单位价格×所需数量=所需总价。
3.展示计算过程。在得出数量关系后,学生应自行完成计算过程,求得答案。仍以上述应用题为例,在明确了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后,学生很容易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计算过程如下: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求出1块橡皮的单价,即1.2÷6=0.2元,进而得出所要求的数量,即0.2×15=3元。
4.验证结论。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养成验证结论的良好习惯。通过回溯解题过程,学生能够总结和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地改正。
三、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规则
1.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型,仔细分析题干,将该题型进行分类,然后在脑海中寻找同类问题,确立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坚持灵活变通、殊途同归的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析题型时掌握灵活变通的技巧,当面对难以突破的瓶颈时,学生不应继续钻牛角尖,而应换一个思路,善于从多个角度切入。
综上所述,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简单应用题进行更多的创新性教学实践;其二是立足小学生的基本实际,重点提升其策略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应用题的正确思维。具体来看,简单应用题教学实质是“不简单”,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如何转变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及如何创设高效课堂等。(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黄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