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14年,在近百年的时光砥砺中,该校已发展成为拥有“四区一园”的现代化教育集团。学校现有156个班级,8000多名学生,438名教职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数十项殊荣,实验小学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
记者:请问周校长,你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有什么内涵?
周校长:精心打造“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教育品牌,着力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阳光少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说教育要像丰饶的水涵养万物一样,对人实施教化,要“涵而化之”。通过学校有意义的生活,滋养学生成长,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涵化教育以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为目标,从师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师生有敬:敬畏自然,敬崇生命,敬重生活;有执:执求真理,执扬个性,执追理想;有容:悦容自我,宽容差异,善容社会。
记者:周校长,能谈谈你校是如何以涵化教育为载体,实现儿童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吗?
周校长:多年来,我校把涵化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模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实现儿童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上亮丽的精神底色。
1.用涵化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之魂
品德是学生素质的灵魂,我们坚持育人为先,育人以德,倡导大爱无言、教育无痕,让孩子的情感、心灵、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化。为了给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厚实的文化底蕴,我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开设了经典阅读,用传统的文化引领学生,用高品位的文化提升学生。
2.用涵化教育点燃孩子智慧之光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我们在构建“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深入挖掘文本资源,丰富课堂文化的含量,提高课堂文化的厚度,用文化浸润课堂,依课堂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理念、形式和师生关系方面落实“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思想。涵化教育的课堂上弥漫着宽容、平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平等;涵化教育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学生对人生体验的过程;涵化教育的课堂蕴涵着浓烈的生命意识,把童趣、童心、童真作为起始点和落脚点,关注独特的生命个体;涵化教育的课堂重视孩子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生成……同时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双师双轮”备课,努力提高涵化课堂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让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丰收地。
3.用涵化教育放飞孩子的心灵
学校坚持品牌提升战略,积极开展校本实践与研究,打造涵化教育文化场,目前已形成“生活作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生命践旅”等特色项目,特色建设的成果已惠及每一个学生。
我校是“盐城市生活作文教育特色学校”。“生活作文”注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猎取、拥有丰富的素材;“生活作文”转变了教学观念,构建先“生活”,后“作文”的教学形式;“生活作文”倡导作文即是生活实践;“生活作文”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同时,鼓励学生创造生活。该课题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苏教育》“独家策划”栏目对该课题研究作了长达万字的报道。
我校是“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了强化科技特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内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奥林匹克、电脑绘画训练,在普及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化航模、车模、船模队的训练,让科技走向更多学生的生活。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节”,给孩子们提供展示交流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平台。学校参加省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连续六年获团体一等奖,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获金奖,参加省科技航模比赛连续八年勇夺团体冠军。
我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艺术教育工作,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淮戏引进课堂,把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排笛等带进音乐课堂;把体现地方艺术的脸谱、剪纸、编织等内容带进美术课堂。扎实推进“淮杂进校园”工作,开设淮剧课,编辑出版校本课程《水乡的旋律》,建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中小学首家淮杂体验馆。
我校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为中心,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重视公德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学生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生命践旅”综合实践活动和中美合作项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了学生做人、求知、生存、创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胸怀天下、关注社会的责任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讯》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记者:那么,涵化教育又是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呢?
周校长: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良田沃土,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辅相成。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从教师的内在需求入手,为教师的精神世界着色,打造特色师资队伍,使学校不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以远大的目标激励人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我校在认真分析了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基础上,合理地为他们设定了不同的成长目标。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友情发展提示”,结合个人的愿望,自己拟定个人年度成长目标责任书,并与学校签订责任状。学校负责提供个人自我发展的平台,教师自己负责完成自订的计划。通过“压担子”的方式,为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教师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学校为每位教师专业成长配置了档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留下印迹。
2.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学校为特级教师金加锦、唐继康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师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交流,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教育精神,学习他们的教学之法,传承他们的教育之道。创造一切机会对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使肯干事的人有事干,有作为的人有施展抱负的场所,从而带动一帮,壮大一批。
3.用深厚的文化熏陶人
一是营造人文气息,给教师以阳光。教师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他们所从事职业的要求,也是他们自身追求职业尊严、延续教育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我校尊重教师的这种高尚的需要,支持他们的追求,并积极地帮助他们不断地满足这种需要,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想方设法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人本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把学校建设成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二是打造书香校园,给教师以储备。阅使身修,读使心闲,阅读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每学期,除了规定教师阅读20本以上的教育刊物,两本以上教育专著外,鼓励教师通过读书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层面。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美容用品”“心灵振翅”“精神呼吸”。为了达到用文化提升教师内涵的目的,我校还为教师设置了小讲堂,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三是务实课题研究,给教师以底蕴。学校推行精品课题招标制,将需要“招标”的精品课题公示,任何一个小团体可以拿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参与竞争,一旦赢得实验课题,学校便给予课题实验经费,同时还聘请专家、名师担任课题实验指导,并进行课题实验跟踪督查,确保让课题实验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学生的生活。同时实行课题研究全员制,注重全员化、群众化。推行课题研究“1 1”的机制,即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团体申报一项课题,根据主课题,衍生出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应用型”课题。实施课题研究“1 1”,一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全校课题研究的“大会团”作战,从面上推动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耕作好自己的“责任田”,实现了全员动起来的指导思想。
4.用丰富的活动磨砺人
一是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组建由名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差异,实行协作交流、资源共享,体现互动共生,从而实现教师的发展由点到面,避免出现教学骨干“单打独斗”、大部分教师“摇旗呐喊”的现象。二是成立青年教师研习会。针对我校青年教师较多,专业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为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而设立一个集学习、研讨、修身养性于一体的组织,学校定期聘请专家、名师对他们进行培训。三是实行双师双轮备课。即由两人共同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中要实践的教学理念、学习原理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由一人执笔完成教案的共性部分,个性设计由其他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个人教学的独特方式自行设计,然后在集体备课中“互通信息”,提高大家对教案设计的理性认识。四是专家引路。在利用校级名师、骨干教师引导青年教师自主成长、互动成长外,我校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青年教师们与大师们亲密接触,去感受大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人文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思想得到净化,理论得到提升,视野得到开阔。五是搭建擂台。通过年级组会课、基本功大赛等,以赛促发展。
实施涵化教育以来,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以校为家,处处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树立了有爱心、肯负责、善合作、会学习、有作为的新教师群体形象,团队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有敬、有执、有容”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在追求。几年来,有五十多位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业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发表、获奖文章两千多篇。
记者:请问周校长,你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有什么内涵?
周校长:精心打造“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教育品牌,着力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阳光少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说教育要像丰饶的水涵养万物一样,对人实施教化,要“涵而化之”。通过学校有意义的生活,滋养学生成长,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涵化教育以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为目标,从师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师生有敬:敬畏自然,敬崇生命,敬重生活;有执:执求真理,执扬个性,执追理想;有容:悦容自我,宽容差异,善容社会。
记者:周校长,能谈谈你校是如何以涵化教育为载体,实现儿童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吗?
周校长:多年来,我校把涵化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模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实现儿童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上亮丽的精神底色。
1.用涵化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之魂
品德是学生素质的灵魂,我们坚持育人为先,育人以德,倡导大爱无言、教育无痕,让孩子的情感、心灵、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化。为了给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厚实的文化底蕴,我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开设了经典阅读,用传统的文化引领学生,用高品位的文化提升学生。
2.用涵化教育点燃孩子智慧之光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我们在构建“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深入挖掘文本资源,丰富课堂文化的含量,提高课堂文化的厚度,用文化浸润课堂,依课堂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理念、形式和师生关系方面落实“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思想。涵化教育的课堂上弥漫着宽容、平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平等;涵化教育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学生对人生体验的过程;涵化教育的课堂蕴涵着浓烈的生命意识,把童趣、童心、童真作为起始点和落脚点,关注独特的生命个体;涵化教育的课堂重视孩子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生成……同时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双师双轮”备课,努力提高涵化课堂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让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丰收地。
3.用涵化教育放飞孩子的心灵
学校坚持品牌提升战略,积极开展校本实践与研究,打造涵化教育文化场,目前已形成“生活作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生命践旅”等特色项目,特色建设的成果已惠及每一个学生。
我校是“盐城市生活作文教育特色学校”。“生活作文”注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猎取、拥有丰富的素材;“生活作文”转变了教学观念,构建先“生活”,后“作文”的教学形式;“生活作文”倡导作文即是生活实践;“生活作文”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同时,鼓励学生创造生活。该课题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苏教育》“独家策划”栏目对该课题研究作了长达万字的报道。
我校是“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了强化科技特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内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奥林匹克、电脑绘画训练,在普及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化航模、车模、船模队的训练,让科技走向更多学生的生活。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节”,给孩子们提供展示交流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平台。学校参加省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连续六年获团体一等奖,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获金奖,参加省科技航模比赛连续八年勇夺团体冠军。
我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艺术教育工作,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淮戏引进课堂,把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排笛等带进音乐课堂;把体现地方艺术的脸谱、剪纸、编织等内容带进美术课堂。扎实推进“淮杂进校园”工作,开设淮剧课,编辑出版校本课程《水乡的旋律》,建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中小学首家淮杂体验馆。
我校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为中心,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重视公德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学生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生命践旅”综合实践活动和中美合作项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了学生做人、求知、生存、创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胸怀天下、关注社会的责任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讯》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记者:那么,涵化教育又是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呢?
周校长: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良田沃土,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辅相成。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从教师的内在需求入手,为教师的精神世界着色,打造特色师资队伍,使学校不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以远大的目标激励人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我校在认真分析了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基础上,合理地为他们设定了不同的成长目标。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友情发展提示”,结合个人的愿望,自己拟定个人年度成长目标责任书,并与学校签订责任状。学校负责提供个人自我发展的平台,教师自己负责完成自订的计划。通过“压担子”的方式,为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教师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学校为每位教师专业成长配置了档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留下印迹。
2.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学校为特级教师金加锦、唐继康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师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交流,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教育精神,学习他们的教学之法,传承他们的教育之道。创造一切机会对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使肯干事的人有事干,有作为的人有施展抱负的场所,从而带动一帮,壮大一批。
3.用深厚的文化熏陶人
一是营造人文气息,给教师以阳光。教师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他们所从事职业的要求,也是他们自身追求职业尊严、延续教育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我校尊重教师的这种高尚的需要,支持他们的追求,并积极地帮助他们不断地满足这种需要,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想方设法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人本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把学校建设成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二是打造书香校园,给教师以储备。阅使身修,读使心闲,阅读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每学期,除了规定教师阅读20本以上的教育刊物,两本以上教育专著外,鼓励教师通过读书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层面。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美容用品”“心灵振翅”“精神呼吸”。为了达到用文化提升教师内涵的目的,我校还为教师设置了小讲堂,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三是务实课题研究,给教师以底蕴。学校推行精品课题招标制,将需要“招标”的精品课题公示,任何一个小团体可以拿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参与竞争,一旦赢得实验课题,学校便给予课题实验经费,同时还聘请专家、名师担任课题实验指导,并进行课题实验跟踪督查,确保让课题实验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学生的生活。同时实行课题研究全员制,注重全员化、群众化。推行课题研究“1 1”的机制,即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团体申报一项课题,根据主课题,衍生出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应用型”课题。实施课题研究“1 1”,一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全校课题研究的“大会团”作战,从面上推动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耕作好自己的“责任田”,实现了全员动起来的指导思想。
4.用丰富的活动磨砺人
一是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组建由名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差异,实行协作交流、资源共享,体现互动共生,从而实现教师的发展由点到面,避免出现教学骨干“单打独斗”、大部分教师“摇旗呐喊”的现象。二是成立青年教师研习会。针对我校青年教师较多,专业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为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而设立一个集学习、研讨、修身养性于一体的组织,学校定期聘请专家、名师对他们进行培训。三是实行双师双轮备课。即由两人共同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中要实践的教学理念、学习原理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由一人执笔完成教案的共性部分,个性设计由其他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个人教学的独特方式自行设计,然后在集体备课中“互通信息”,提高大家对教案设计的理性认识。四是专家引路。在利用校级名师、骨干教师引导青年教师自主成长、互动成长外,我校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青年教师们与大师们亲密接触,去感受大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人文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思想得到净化,理论得到提升,视野得到开阔。五是搭建擂台。通过年级组会课、基本功大赛等,以赛促发展。
实施涵化教育以来,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以校为家,处处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树立了有爱心、肯负责、善合作、会学习、有作为的新教师群体形象,团队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有敬、有执、有容”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在追求。几年来,有五十多位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业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发表、获奖文章两千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