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校歌,我们回忆起得是在母校学习的美好时光;提起校歌,我们情不自禁会思念母校的良师益友。然而校歌在不少学校遇到尴尬,90后的学生认为“校歌老套”,对固定模式“不感冒”;00后的学生把“恶搞校歌当趣事,合唱校歌不张口”。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校歌才能既代表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又会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笔者认为,校歌首先应该立足于传统,不能一味地迎合潮流。校歌体现的是学校的精神文化,而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师生共同的智慧和汗水。比如北京大学校歌《燕园情》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歌词首先对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其一直沿用至今。再比如清华大学校歌,歌词中更是融入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但凡能够被人们所熟知、所铭记的校歌,必然要经过历史的积淀,必然或多或少地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如果在校歌的创作过程中一味地迎合潮流,过分地去追求一些所谓的热词新句或流行旋律,即使能够在这一代或者是下一代中受到欢迎,那么再过上五代、十代呢?当最初的流行变成现今的落后,我们的校歌中还剩下什么,还有什么能被我们所铭记?
但是,强调立足于传统,并不代表固守传统;强调不能一味迎合潮流,并不代表不需要与时俱进。校歌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俱进,体现出一定时代特征。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破除校歌中固化的、官僚化的词语和句型。有些学校在校歌的创作过程中,走的是“校方”、“学生”两条线,将学校与学生相分离,鼓吹学校的政绩和“光荣历史”,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二是适当融入“现代”元素。为什么有些流行歌曲昙花一现,而有些成为“流行金曲”。原因在于歌曲的内容往往还是关于和平、幸福、爱等永恒的价值,但歌曲的形式、旋律则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因此,对于那些有历史积淀的学校来说,可以对其校歌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或完善,增加其现代元素。对于那些初次编写校歌的学校来说,应该在立足学校实际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时代底蕴、时代气息。
笔者认为,校歌首先应该立足于传统,不能一味地迎合潮流。校歌体现的是学校的精神文化,而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师生共同的智慧和汗水。比如北京大学校歌《燕园情》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歌词首先对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其一直沿用至今。再比如清华大学校歌,歌词中更是融入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但凡能够被人们所熟知、所铭记的校歌,必然要经过历史的积淀,必然或多或少地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如果在校歌的创作过程中一味地迎合潮流,过分地去追求一些所谓的热词新句或流行旋律,即使能够在这一代或者是下一代中受到欢迎,那么再过上五代、十代呢?当最初的流行变成现今的落后,我们的校歌中还剩下什么,还有什么能被我们所铭记?
但是,强调立足于传统,并不代表固守传统;强调不能一味迎合潮流,并不代表不需要与时俱进。校歌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俱进,体现出一定时代特征。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破除校歌中固化的、官僚化的词语和句型。有些学校在校歌的创作过程中,走的是“校方”、“学生”两条线,将学校与学生相分离,鼓吹学校的政绩和“光荣历史”,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二是适当融入“现代”元素。为什么有些流行歌曲昙花一现,而有些成为“流行金曲”。原因在于歌曲的内容往往还是关于和平、幸福、爱等永恒的价值,但歌曲的形式、旋律则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因此,对于那些有历史积淀的学校来说,可以对其校歌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或完善,增加其现代元素。对于那些初次编写校歌的学校来说,应该在立足学校实际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时代底蕴、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