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善若水,大爱无形
“寻死的人,总有一个结在那里,你得把它解开。”这是一家小旅馆的主人郭文香所说的一句实在话,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她那样用最真诚、最纯粹、最贴心的至善大爱来帮助和关爱那些心有死结的人,心甘情愿做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郭文香的小旅馆开在北戴河边,步行五分钟便能看见大海。小旅馆的历史有20多年,郭文香也由“姐姐”变成了“奶奶”。她从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赚到一分钱,却从死神那里救回100多个自杀者,与其说她在经营小旅馆,不如说她在向残酷的命运争夺心有死结者的宝贵生命。人们称她为“海边的活菩萨”,不是溢美。
准备抛弃生命的客人,郭文香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说,她能够嗅出那种与正常人截然不同的气息,这种客人可以称作“特殊的客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郭文香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自色的第一位“特殊的客人”。那是一个楚楚可怜的19岁的小姑娘,脸色煞白。“心事很重”,穿着黑布鞋、蓝色土布裤子,一进门就吓了郭文香一跳。
尽管郭文香警觉地在自己的房间里守护着小姑娘,最终还是叫她神秘地在夜里“消失”了。此时的郭文香还没有救生的经验,四处找不到小姑娘,就来来回回朝着十公里远的派出所折腾,七八趟下来,她一夜未眠,心力交瘁。
郭文香依然不放弃,继续寻找,四天后终于在海边的礁石堆里找到了小姑娘。她也在這里枯坐了四天四夜,幸亏遇到涨潮期,多次跳海未遂。原来小姑娘是以死抗婚,她要被“换亲”给一个残疾的中年鳏夫。
郭文香因悲悯而生爱,将这个不幸的小姑娘视作自己的妹妹,不但收留了她,而且还去找派出所的同志,一起劝说小姑娘的父亲,退掉这个荒唐的婚事,让小姑娘重获希望和幸福。
岁月沧桑,小姑娘现在当上了奶奶,可是她永远忘不掉当初那次幸运的邂逅,那是她新生的开始。她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爱和温暖,如果它们不在近处,就一定在远处。一个人不但需要他人的爱和温暖,而且需要给他人爱与温暖,只有这样,一个人才会变得强大,永远拥有希望。
自从送走这个小妹妹后,郭文香就“喜欢上了”去海边走走,这一走就是20多年。一遇到远道而来的“特殊的客人”,她都会主动走向前,以推销土特产的名义,笑着跟对方搭上话儿:“您看,我们这边好玩儿不?”然后想方设法让对方快乐起来,“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其慢慢恢复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在自己的小旅馆里,郭文香常常“请走”其他客人,为“特殊的客人”——心有死结者免费提供食宿,安置专门的客房。房内可以放下两张睡床。一张是自己的。另一张是“孩子”的。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郭文香陪伴每一个绝望孤单的“孩子”说话或者哭泣。其实她只是一个诚实殷切的倾听者,因为嫌自己嘴笨。她很少,说话,只是躺在床上。或者顺腿坐在床沿上,或者搬上一条小板凳坐下来,只是诚笃无私、专心致志地倾听,默默地点头、长长地叹息、暗暗地落泪,或者悄悄地端来可口的茶饭。只是听。她也心怀善良,心怀疼痛。心怀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她是慈祥的老妈妈,是饱经沧桑的长者,也是胸怀似海的朋友。除了少言少语的倾听,她做得最多的还有一次次无言地拥抱,‘跟这些“死过一回”的人们紧紧地拥抱,同哭同悲同温暖。她说自己是这些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这是一根具有人类体温而且并不脆弱的稻草。远比爱情、事业、疾病、物质和绝望强大。爱在无声无息间柔软绵长,而又力量惊人。可以将一个人从悬崖处拉回来,使之重燃希望,使之焕然一新,使之回归正道。
郭文香帮助和救过的人有生意失败的商人、感情受挫的情人、身患绝症的病人、工作无望的年轻人……还有被其他旅馆老板和周围居民“慕名”送来的自杀未遂的轻生者,连派出所也将郭文香的小旅馆看做一处特殊的“救助站”。
郭文香“大善若水”,不求回报。曾经有生还者的家属找上门来,拿钱重谢。她拉下脸。一口回绝:“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些被郭文香帮助过、挽救过的人回去后给她邮寄信件、明信片和包裹。可是她从来不想给他们回信。因为她觉得“他们应该有正常的生活”。
“寻死的人,总有一个结在那里,你得把它解开。”这是一家小旅馆的主人郭文香所说的一句实在话,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她那样用最真诚、最纯粹、最贴心的至善大爱来帮助和关爱那些心有死结的人,心甘情愿做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郭文香的小旅馆开在北戴河边,步行五分钟便能看见大海。小旅馆的历史有20多年,郭文香也由“姐姐”变成了“奶奶”。她从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赚到一分钱,却从死神那里救回100多个自杀者,与其说她在经营小旅馆,不如说她在向残酷的命运争夺心有死结者的宝贵生命。人们称她为“海边的活菩萨”,不是溢美。
准备抛弃生命的客人,郭文香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说,她能够嗅出那种与正常人截然不同的气息,这种客人可以称作“特殊的客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郭文香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自色的第一位“特殊的客人”。那是一个楚楚可怜的19岁的小姑娘,脸色煞白。“心事很重”,穿着黑布鞋、蓝色土布裤子,一进门就吓了郭文香一跳。
尽管郭文香警觉地在自己的房间里守护着小姑娘,最终还是叫她神秘地在夜里“消失”了。此时的郭文香还没有救生的经验,四处找不到小姑娘,就来来回回朝着十公里远的派出所折腾,七八趟下来,她一夜未眠,心力交瘁。
郭文香依然不放弃,继续寻找,四天后终于在海边的礁石堆里找到了小姑娘。她也在這里枯坐了四天四夜,幸亏遇到涨潮期,多次跳海未遂。原来小姑娘是以死抗婚,她要被“换亲”给一个残疾的中年鳏夫。
郭文香因悲悯而生爱,将这个不幸的小姑娘视作自己的妹妹,不但收留了她,而且还去找派出所的同志,一起劝说小姑娘的父亲,退掉这个荒唐的婚事,让小姑娘重获希望和幸福。
岁月沧桑,小姑娘现在当上了奶奶,可是她永远忘不掉当初那次幸运的邂逅,那是她新生的开始。她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爱和温暖,如果它们不在近处,就一定在远处。一个人不但需要他人的爱和温暖,而且需要给他人爱与温暖,只有这样,一个人才会变得强大,永远拥有希望。
自从送走这个小妹妹后,郭文香就“喜欢上了”去海边走走,这一走就是20多年。一遇到远道而来的“特殊的客人”,她都会主动走向前,以推销土特产的名义,笑着跟对方搭上话儿:“您看,我们这边好玩儿不?”然后想方设法让对方快乐起来,“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其慢慢恢复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在自己的小旅馆里,郭文香常常“请走”其他客人,为“特殊的客人”——心有死结者免费提供食宿,安置专门的客房。房内可以放下两张睡床。一张是自己的。另一张是“孩子”的。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郭文香陪伴每一个绝望孤单的“孩子”说话或者哭泣。其实她只是一个诚实殷切的倾听者,因为嫌自己嘴笨。她很少,说话,只是躺在床上。或者顺腿坐在床沿上,或者搬上一条小板凳坐下来,只是诚笃无私、专心致志地倾听,默默地点头、长长地叹息、暗暗地落泪,或者悄悄地端来可口的茶饭。只是听。她也心怀善良,心怀疼痛。心怀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她是慈祥的老妈妈,是饱经沧桑的长者,也是胸怀似海的朋友。除了少言少语的倾听,她做得最多的还有一次次无言地拥抱,‘跟这些“死过一回”的人们紧紧地拥抱,同哭同悲同温暖。她说自己是这些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这是一根具有人类体温而且并不脆弱的稻草。远比爱情、事业、疾病、物质和绝望强大。爱在无声无息间柔软绵长,而又力量惊人。可以将一个人从悬崖处拉回来,使之重燃希望,使之焕然一新,使之回归正道。
郭文香帮助和救过的人有生意失败的商人、感情受挫的情人、身患绝症的病人、工作无望的年轻人……还有被其他旅馆老板和周围居民“慕名”送来的自杀未遂的轻生者,连派出所也将郭文香的小旅馆看做一处特殊的“救助站”。
郭文香“大善若水”,不求回报。曾经有生还者的家属找上门来,拿钱重谢。她拉下脸。一口回绝:“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些被郭文香帮助过、挽救过的人回去后给她邮寄信件、明信片和包裹。可是她从来不想给他们回信。因为她觉得“他们应该有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