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细说从头:上海航空遗迹寻踪之二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第一家航空报纸《飞报》社·四川北路1878号·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北路在资料里旧称“北四川路”,离外滩不远。不同于上海尖锐时尚的精英外表,四川北路是上海style里最真实的一章,是上海剥去精装封面的内里部分,轻而易举地接了地气。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上海女作家张爱玲最爱的凯司令蛋糕店,以及在老电影里才能看到的那种弄堂房子……1878号,现为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北路分院,中国第一家航空报纸《飞报》社旧址就在这里。
  《飞报》,创刊于1929年2月,于1943年停刊,共出版292期。该刊的刊期也是花样繁多,凡周刊、半月刊、月刊皆有过出版。名义上为英国远东飞机公司的宣传刊物,但《飞报》主笔陶叔渊,却是当时中华航空协进会上海区的要员。也正因此,导致《飞报》一直以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为宗旨及工作重心,力图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努力发展中国航空事业。
  在“民国航空秘闻:前中国航空公司始末记”一文中(见本刊2013年第11期),笔者曾经提到中华航空协进会这
  个组织。当时,在反对前中国航空公司商业运输合同的大军中,他们是主力。中华航空协进会,历史悠久,脱胎于1926年北伐前夕、于广州成立的“各界航空救国大(协)会”。协会后来改组为中华航空协进会特别分区,在南京与武汉的政治纠葛中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余下在南京、河南的若干分会,空留会名,不见动静。只有在上海的“中华航空协进会驻沪办公处”连续发表了“中国之航空(1929)”及“中国之航空(1930)”,又积极参与《飞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当中,记录航空历史颇有殊荣。(后来陶叔渊又写了“中国之航空(1931)”刊载于当时航空署的杂志上)。
  《飞报》在封面或者内里醒目位置,常年印刷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的遗墨,表现了他们所持鲜明立场。在日本没有对中国展开“无差别轰炸”的日子里,《飞报》这样鲜明的立场,淹没在国民政府热烈的实业建设大潮中,显得落寞与格格不入,在“(孙)总理是拿来做国家崇拜”的大环境中,《飞报》的坚持难得可贵。他们用专业的航空战略眼光,敏锐地感察到,下一次的战争,日本人绝对不只像“五·三惨案”或者“皇姑屯爆炸案”那样,只发动地面进攻,战争已然上升到立体的高度,飞机必然是决定再一次战争胜负的关键武器。
  果然,从“九·一八”开始,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日本不讲国际公理、人道主义的“无差别轰炸”的厉害,凡文化机关、医疗单位、火车站、难民区……统统成为轰炸目标,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成为国民政府锐意推行的活动。
  难怪,在《飞报》日渐热烈的报道中,他们大呼“因为‘航空救国’运动这样深入民间,民族的生机来了!”
  《飞报》一直坚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年多才停刊。不知道沦陷的孤岛,《飞报》的报道内容是不是中国空军与日寇浴血长空的故事,还是被迫易主,改写“日本皇军的光荣战史”?因为看不到遗存的报纸,笔者无法确定。从1931年开始,《飞报》因为日本对中国的无理侵略及轰炸,全力配合宣传航空运动,从而记下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个珍贵瞬间。有了这份珍贵的记录,研究者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二灵感,再著宏篇。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南京东路327号·大陆商场遗址
  与大来洋行一样,大陆商场也是一幢综合楼。底层为专售国货的国货商场,余出租为办公室。“九·一八”之后,中国第一家组织规模完备的航空协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即落址于此。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成立,与中华航空协进会驻沪办公处的鼎力支持息息相关,并集合了“亲粤”力量。为此,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命运多舛,最后遭遇合并,实为政治力量的博弈。
  1932年4月,因感于“淞沪战事过后,‘航空救国’呼声,乃逼于全国。国人非发展航空无以充国防;非集合全国民众之力量,无以发展航空”,熊希龄、许世英、翁照垣等,共同筹备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同年6月28日,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正式成立,到会代表公推殷芝龄为主席。协会“成立即实现‘航空救国’之意义;凡举宣传航空要义、训练航空人才、发展航空事业、创办航空工厂,皆为本会所计划,而均以救国为最后目标”。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共有理事31人,皆为当时社会精英。如熊希龄、朱庆澜、王晓籁等热衷慈善事业的抗日运动领袖;张公权、林康侯这样的金融界人士也占有一席之地,体现了协会重在筹款的特色;理事的组成,还有一个特色,便是亲粤系人物居多,除了19路军将领翁照垣参与之外,还有许多人与粤系关系紧密。
  众所周知,南京与广州的关系若即若离,为平衡各派势力以及广州本身的先决条件,以西南政务局的名义,广东一省一直犹如独立王国般发展。广东引人瞩目的航空发展,尤其“刺痛”了南京急欲统一航空力量的心——虽然早在1932年中日第一次空中交锋之际,南京航空署一封“本一致奋斗精神,抱剑及履决心,早日会师东指,共赴国难”的急电,便召唤来了广东空军的并肩作战,然而战后广东空军仍然如我地发展着航空力量,丝毫不在乎南京频频传来的统一声音。这样的举动确实令南京“不爽”。更何况,战争甫一结束,海外侨胞便纷纷捐机于广东当局,在1932年2月,“美国华侨即向广东空军捐机50架,于这年3月运达香港”。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纯系爱国人士发起的爱国组织,即使有公职人士参与,却没有政府支持的强大背景。若真有所得,那么这些捐款与飞机用于何处?南京密切地关注着协会发展的同时,着手组织自己的航空组织,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又悄然打响。
  至1932年下半年,南京频频放出航空协会应该统一的言论,上海市长吴铁城则更加强硬表示,(其他组织)若不自动归结到中华航空救国会(1933年改名为中国航空协会)下,便强制没收财产,强制合并。1933年3月8日,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并入中国航空协会一事,因“熊希龄来沪,(合并)正式进入轨道”。既属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又属于中国航空协会的熊希龄与林我康二人,负责磋商合并事宜。 1933年4月,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并入中国航空协会,结束使命。   虽然存在时间短,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在1932年9月18日的国难一周年纪念日举行的航空宣传活动,却带给后起之秀极大示范力量。从它开始,中国的航空活动,便由松散状态进入有组织的运动,中国的航空事业也借此进入第一个发展黄金期。
  游人摩肩接踵的南京路,是上海第一大马路。如今,它仍然接纳着来自各方的游客。那个1932年以国货商场闻名于世的大陆商场,几经变迁,还驻守于此。当年也进驻在此的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曾经在这里接待了许多热心同胞,畅谈中国航空发展?
  中国航空协会飞机楼·长海路168号·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1929年,上海特别市市政联席会议第123次会议议决:“划定闸殷路以南,翔殷路以北,淞沪路以东,预定路线以西的江湾一带约7000亩(4.67平方千米)土地为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大上海计划”甫落初形,飞机楼即是其中一朵“奇葩”。
  这是因为凡是“大上海计划”中的建筑,都带有浓郁中国特色,以中国古代《营造法式》中杰出建筑为蓝本而成,然而飞机楼却是飞机造型。不过设计师独具匠心,在其楼顶设计一小天坛式样楼顶,向中国建筑风格“致敬”。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向海内外游人介绍海派建筑,称“飞机楼”代表了国家之梦,是为“航空救国”之梦也。
  中国航空协会,成立于1933年元旦。是“九·一八”之后第一个得到官方认证的民间航空组织。不同于中国航空协进会的强硬立场导致的长期不受重视(常常抗议国民政府与欧美签订的商业运输合同,而直言不讳又让国民政府陷入尴尬地步),中国航空协会甫一露面,就得到了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肯定,何应钦还要求军政部全体成员集体入会,上海市长吴铁城几乎成了中国航空协会的代言人。实际上,中国航空协会贡献也不小,它的确为中国航空发展注入不少活力,如引导民众捐机,成立中国飞行社教导普通民众学习飞行,开办空中游览活动,邀请女飞行员进行空中飞行表演。凡此种种,在当时举办之际,动辄吸引数十万观众群起参观,马路交通一时为之拥塞,成为一景。
  1933年6月1日,中国航空协会以上海市全体市民的名义,第一次向航空署捐去18架战机,领全国风气之先,轰动一时。最有趣的,是后来二战中驾驶陆航B-25从航母起飞轰炸东京的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也出现在现场,并为中国民众表演了特技飞行——原来,杜立特并不是因为轰炸东京之后迫降中国,才与中国结缘。电影《珍珠港》里那一句“我是一个美国人”的中文,也许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供职壳牌汽油公司来中国就学会的呢!
  当时,杜立特先于上午驾所捐“霍克”II型飞机“上海号”翱翔上海市区,散发约20万张传单,欢迎民众前往江湾跑马场观看命名典礼,于是7万多群众赶赴跑马场。
  下午2时,典礼开始,杜立特驾驶“上海号”作特技飞行,以“惊人绝技,使万众赞扬。表演至惊险处,莫不为之咋舌,及其化险为夷直升高,又为之顿足。至最后降落之时,观众鼓掌如雷”。典礼结束后,仍由杜立特驾驶“上海号”直飞南京明故宫机场,赠送给航空署。
  3年后,1936年10月24日,上海各界联合献机典礼在龙华机场举行命名礼。这一次,因为女飞行家李霞卿归国,特邀其做空中飞行表演。由此,吸引了15余万民众前来参观。当日“绵亘十余时之龙华路,自午刻12时起,不辞跋涉之行人便摩肩接踵,兼之通行的汽车、自行车与人力车,道路更是拥挤不堪。前来主持典礼的吴铁城市长夫妇的汽车亦无法前行,只好弃车步行而至龙华机场。”沿路各民居商户,皆悬挂国旗,红蓝掩映于上海独有的梧桐树影间,与“穿行其间的公共汽车,每一辆也莫不是满坑满谷”构成了一幅热闹景象。   当日由中国航空协会特邀的李霞卿,是留美华侨,在美国学习飞行。回国后通过航空委员会考试,拿到国内许可的飞行执照,执教于中国航空协会下的中国飞行社。这是她首次做公开表演。在吴铁城等人的致词之后,李霞卿女士与飞行社的教练陈侠云先进行了特技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女性表演飞行,全场为之震动。整个龙华机场,除了看台、草坪处坐满观众,门外还有欲进场的观众,选择在各高处观看这次史无前例的飞行表演。《字林西报》的星期附刊《北华捷报》评论这次表演:“在其他国家,妇女在发展航空事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国也在热忱地欢迎这位年轻女子,开创中国妇女航空新纪元的伟大理想。”
  中国飞行社·龙华西路1号·龙华机场
  中国飞行社是中国第一家面向普通民众,开办飞行课程的业余飞行班。计划于1933年开办的中国飞行社,一直到1936年才正式开课。前后凡三年有余,因为种种原因,错过开课的黄金时间,只毕业一班学生。
  1933年11月,中国航空协会传来消息,欲借用上海的虹桥机场开办一个飞行社,“从事实际教练工作,场地已商准航空署”。
  1934年3月,《中央日报》也报道了飞行社可能在今春成立的消息。《中央日报》的记者认为“扩大航空技术,与航空热普遍化,应为中国飞行社之更大使命。”但这份报道之后,飞行社的报道便消失了。一直到1936才开始招收学员,各地青年,“即边远省份及海外侨胞,亦多来信询问该社情形,请求加入学习”。 飞行社要求,报考学员年龄需在18至35岁之间,必须是中国航空协会会员,身体健康,有担保人,方可参加学习。学校开设飞行术、工程学、机械学、气象学等专业,学习完毕安全飞行15小时,即颁发国民政府认可的初级飞行证书。至于受训所用飞机,除去杜月笙赠送的“救国号”与天厨味精厂赠的“天厨号”外,还另外购买了两架美国最新的弗利特(Fleet)教练机。
  1937年春季,中国飞行社首批学员结业。据姜长英先生回忆,当时有30名学员毕业,其中的几名男生转入了中央航空学校第9期与第10期继续学习军事飞行。而因为中日大战的乌云蔽顶,中国飞行社为航空委员会接收,匆匆一年结束使命。
  为什么原本1933年开设的中国飞行社迟到1936年底才开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机场的选择。飞行社最初选择虹桥机场,后改龙华机场。不料,却与1932年的《上海停战协议》起了冲突。根据这个协议,中国军队不可以进驻协议禁止的地方,而龙华机场与虹桥机场,正包括在这个禁止的范围内。中国不可能再在龙华机场驻军,而在相对远一点的虹桥机场,则可能派出化装成保安团的军队进驻。何况,1934年起在“上海为文化经济中心,发展航空刻不容缓”的目标下,虹桥机场大肆修整开发,欲变成“东南地区第一大空港”,军事与商业意义不容小觑,中国军队更不可能随便放弃。
  一边是整修,一边是军事要地,中国飞行社只好择址龙华机场,可是龙华机场因为中国驻军全部撤走,中国航空公司与欧亚航空公司为扩大经营业务计,也开始整修。如此耽误了中国飞行社的开班时间。笔者认为,若中国飞行社可以在1934年开始上课,至少可以训练出三至四班飞行员,其中素质优良者可继续赴中央军校,这样中国战时的飞行员数量又可以得到一个补充。
  结语
  不只是上海,在当时中国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等几家商业航空公司通行的重要城市,我们都可挖掘出与中国航空早期发展有关的故事及遗迹。历史最终要回到它的原始作用中:以史为鉴。此中事物变迁,由你的观点决定收获。
其他文献
日本一家玩具厂竟然生产起了鞋子,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这个外形为鞋子的玩具,长13.5厘米,恐怕只有“三寸金莲”才能穿进去了。原来,它是一个耐克运动鞋的模型,拆开后,就会变成一个类似变形金刚的机器人。下次到鞋店,说不定要问问老板,才能试穿鞋子了。    “昆虫机器人”   个头巨大,走起路来“喀嚓喀嚓”的机器人形象也许要从我们脑海里去除了。意大利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昆虫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身材”矮小
孙开元 编译    男孩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从没见过这么高大的树,这些树的力量足以穿透钢筋水泥的壁垒。他也不习惯这里的狗、小鸟和四处可见的花草。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偶然间,他看到了那个小女孩。她正从对面的街角朝他走来,手里拿着一桶园艺工具。  “又是她,”男孩心里嘟囔着,“这个坏女孩。”  女孩金黄的头发顺着前额垂在两腮上,有些蓬乱打卷,几乎看不到眼睛。他的朋友比利和他说起过这个女孩,说她对谁都存
摘 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水平是“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的创新离不开教学创新,教学创新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创新水平的重要策略,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必然途径。通过对知识体的概念、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三个方面,简述了其作为一种教学创新的可能性对教学质量的
他喜欢管我叫呃,很小的时候便是如此。“呃,帮我把袜子递过来。”“呃,不准碰我的玩具。”“呃,谁让你坐我的凳子,赶快给我起来。”  我问他,为什么管我叫呃,不管我叫哥。他胸膛一挺,小脑袋往上高高昂起:“凭什么呀,就凭你比我早出来那么一会儿?”对于我先他一个小时从母亲体内出来的事,他一直耿耿于怀,要是时间能够重来,他说他拼尽全身力气,也要抢在我的前头。  说完,他的眼珠子转一转,坏主意就有了:“要不,
简要数据  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设计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飛上蓝天。1911年,他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毅然回国投身辛亥革命。  为响应革命号召,他建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制造侦察飞机,终在1912年3月,研制出中国本土的第一架飞机。此后不久,冯如因飞机操纵系统失灵,不幸在飞行表演中失事牺牲。他短暂的一生似流星在天河一边坠落,但其英魂恰似旭日从这里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近代
谢辉,满族,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历任北京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兼统战部部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等职,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此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
你想成为财商超高的小掌柜,身手不凡的小侦探,博学多才的数学故事大王吗?快到“故事溜溜球”来,一个、两个、三四个,通通满足你的要求!  秋qiū天tiān到dào了le,虎hǔ大dà王wánɡ院yuàn子zi里lǐ的de哈hā哈hā果ɡuǒ树shù结jié出chū好hǎo几jǐ个ɡè圆yuán溜liū溜liū的de果ɡuǒ子zi。这zhè些xiē果ɡuǒ子zi非fēi常chánɡ可kě爱ài,风fē
新一轮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教授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今,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很多教师在领会课改精神,并将其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程所提出的探究性、开放性等要求,可以通过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得以实现。    一、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践行课改要求    小学科学课
沙滩上生机盎然。十几万只海豹来到这里,因为众多的母海豹几乎同时怀孕,它们在一两个月内将完成生产、育子工作,然后重返大海。这短暂的几十天原本是大喜之日,海豹家族将人丁兴旺,壮大队伍。可实际情况并非想象得那么美好,海滩上危机四伏,许多猎食者虎视眈眈,将目标锁定在新出生的小海豹身上。  各种食肉的海鸟成了母海豹最大的隐患,那些凶残的家伙会想尽各式办法杀死小海豹。母海豹会不惜一切代价与海鸟们搏斗,直至将其
从2004年第一次申办世界草莓大会,到2008年申办成功,再到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京的即将召开,北京草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北京农学院教授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密不可分。近年来,北京农学院的专家教授们结合实验室加田间调研的传统研究模式,采用政、产、学、研、推的方式,加强多个企业、多个部门联合协作,分别从实验设计、田间调研、室内试验、区域示范等多层面入手,不断培训新农民、输送新技术、引进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