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14-02
众所周知,小学的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学年,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小学低段、中段、高段。这三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将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在内,从而能够根据这些特点,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有所提升。
1.小学低段,趣味性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接受教育,处在人生教育道路的开端,或多或少会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不适应,与此同时,虽说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不适应,但学生的心理更多的是对学习生活的新鲜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学校,并将学生心中的新鲜感逐渐转变成对数学学习、数学课堂本身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安稳的坐在教室中完成学习任务。
(1)教学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我们都知道,小学低段的学生“玩心”很重,想让他们安安稳稳的坐在教室中完成单调的学习任务略显困难。鉴于此,教师不妨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能使用教学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加与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为学生创造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提前从家中带来一些玩具,让学生通过“购物”的形式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在“结账”时即会用到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将加减法运用到解决问题中,从而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产生更深层的认识。
(2)巧妙设质疑问,感受思维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为了验证自身猜想与假设的正确性,自然就会关注教师的讲解,关注数学课堂。例如,在进行《除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与此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651、537等能够被3整除的多位数,让学生验证,并询问为什么教师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写出3的倍数。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数字的各位相加,去寻找3的倍数的共同特征。最后通过探索得到结论,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各位相加的和等于3的倍数。
2.小学中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提升教学速度
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相较小学低段,这个阶段学生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难度,但比起高年级数学,难度又相对容易。因此,教师要在这个阶段提升教学速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紧凑,从而能够跟上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为学生适应高年级数学学习做好准备,让学生逐渐适应快节奏的教学。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加快节奏的同时,也要使用具备一定趣味性的方法,不能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否则加快课堂节奏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1)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随着社会与经济条件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走进了每一间教室中,但多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在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方面拥有传统教学方式不能企及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会使用大量时间在黑板上书写数学概念、绘制图形等,无形中占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或多或少的会出现断层,从而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还需再花时间重新掌握学生的注意力,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完美的规避这些问题。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校园的地图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穿插加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平面图的识图方法以及方向的辨别。再通过将地图中某一点与另一点之间进行连线,让学生思考两点互在对方的什么位置。如此一来,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也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举两得。
(2)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数学课堂参与度。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即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身边学生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去观察不同摆放形式的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着眼的状态,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摆放正方体,这样一来,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高效的做到这一课时的要求,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3.小学高段,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做好与初中的连接
五、六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較于中、低学段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处在逐渐上升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压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了解学生压力的来源,从而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首先,学生压力的来源之一是此学段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稍有不慎,学生就会“掉队”,使成绩一落千丈,难以再次提升。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要重视基础,为初中更加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其压力来源之二即是小升初的应试压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重点提升。
(1)单元梳理,完善知识框架。在进行单元梳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幫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让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善的结构框架,从而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例如,有关面积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分散在各个年级的学习中,当学生在学过某一部分的内容之后,可能会因为后续其他知识的学习或干扰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其他内容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有关面积的内容全部集中起来,抽出一段时间专门攻克有关的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个面积相关知识的网络,从而使学生能够将面积与其他部分区分开来。
(2)着手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中,学生之所以做错题目,只有少部分是因为逻辑不清而造成错误,大多数都是因为对题目理解的不够透彻或是审题不明而造成错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锻炼,从而达到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
在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错题重新读一次,并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错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寻找错因时,会重新读题,对题目重新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错因,经过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将这种仔细读题的行为养成习惯,并运用在今后的练习与应试当中,解题能力自然而然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在三个学段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低段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中段的教学中,对传统课堂模式进行优化,让学生逐渐适应强度较高的教学;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学做到位,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浅谈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9(18):37
[2]杨小红.提高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宁夏教育,2019(05):38-39
[3]罗志军.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