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基防水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更是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对建筑工程地基防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
【关键词】 地基防水;建筑施工;措施
一、防水的基础介绍。
防水操作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在清理基层的浮灰、油污或疏松物时,要保证基面的牢固、平整度,对于凹凸不平或有裂缝的基面应先找平层后再施工;在配制配料时应注意,各层配料要由专人负责配制,按给定的配合比搭配,已拌和好的涂料必须在三小时内用完;另外,在涂刷底层防水层时一定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底,使其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毛细孔,同时结成一层致密的膜,以便下层涂膜充分的水和反应时间,涂层表面干后才能進行下一代工序;在对付基层裂缝时,为了不至于将涂膜拉断造成渗漏,可使用抗拉强度的加筋材料,是防水涂膜的抗拉强度大于粘接强度;最后要注意的是两涂一布必须一次性完成,这是防水涂膜的重要特点。
二、地基渗漏主要原因分析
1、设计方面原因
地基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建筑工程地基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主要包括地基本身结构设计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设计单位没有严格根据地下的环境对基础的选型、上部结构的荷载以及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地基结构设计、地下连续墙设计、桩基设计等等,造成土体地基的承载能力强度不够,引起地基的沉降和变形,地下的连续墙强度不够,导致地基侧向的保护不够;桩基布局不合理,导致地基上部的承载能力不能均匀的传导到地基的深部等等。但是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设计单位没有结合地基环境进行灵活科学设计,片面强调地基本身结构自防水功能,不设柔性附加防水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没有严格进行数据计算、试拌调整等工序,一味根据主观施工经验进行设计,从而导致混凝土水泥、傻、石等材料没有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形成渗漏水通道。
2、材料方面原因
防水混凝土原材料没有严格按照地基要求强度选用,包括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钢筋水泥的规格选择、水等,有些水泥标号过低、过期结块,骨料粒径不符要求、含泥量过大、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等造成地基渗漏。柔性附加防水层选材不当也是常见的通病,如使用耐久性较差的普通纸胎油毡或黄麻胎油毡;使用的防水卷材厚度太小,不耐穿刺易损坏;涂膜防水层采用水乳型涂料,由于临时浸泡在地下水中,涂膜发生再乳化现象而变质,失去防水能力造成地基渗漏;选用合成高分子卷材时,未使用配套胶粘剂等。作为结构自防水的混凝土标号和抗渗等级越高,则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多,其结果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大量积聚,降温过程中,混凝土发生温差收缩,造成结构出现裂缝;目前地基结构多采用泵送高强防渗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及水灰比较大,致使结构发生干缩裂缝。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使用劣质防水资料或偷工减料,如涂膜防水层厚度过薄达不到要求,起不到防水作用导致地基渗漏。
3、施工方面原因
现场施工质量是影响地基质量的直接原因,如果地基处置不好,建筑物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开裂和防水层破坏地基渗漏。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欠佳,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控制不严,振捣不实,养护不周,有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导致地基结构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许多渗漏水通道。在进行柔性防水层施工时,基层未达要求便进行施工,转角处未予加强;穿墙管道、预埋件、变形缝等部位处置不当,卷材与卷材搭接处粘结不牢等。在进行涂膜防水层施工时,采用了外防内刷的施工方法,由于涂膜的强度较低,且与维护墙粘结牢固,当主体结构发生沉降时,容易拉裂涂膜防水层造成地基渗漏。回填土中含垃圾、碎砖等杂物,或未夯实,形不成防水帷幕,地基周围形成汇水区,当结构和防水层有问题时,就会发生地基渗漏情况。
4、管理原因及其他因素影响
管理不善,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有防水要求的侧墙或底板上随意开洞,埋管,却又不精心进行防水修补处置,导致地基渗漏。另外有些自然灾害因素造成的结构损坏而引起地基渗漏。
三、提高地基防水处理技术的措施
1、做好设计工作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结构混凝土是由几种材料组成的一种非匀质复合材料,内部有许多大小各异的孔隙,通常是渗水的通道。在进行混凝土设计时,要严格根据地基要求强度进行科学合理调配,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材料质量,通过机械、人工等手段进行振捣严实,提高了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另外,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方法中,还可以针对通过对地基土进行改良设计,提高地基抗剪切的强度,从而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使地基上透水的特性得到了改善。科学合理进行施工缝、防水层设计,保证整体密闭状态,增加地基混凝土结构的严密性。
2、使用新型材料
以前使用的很多材料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相关工作者应该研发、引进新的材料,以便减小危害量。如沥青基防水涂料可分为溶剂型和水性两种。溶剂型一般固体含量在45%左右,由于采用苯类作为溶剂且含量大,对环境影响较大,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一般固体含量在43%以上,因其为水乳性而被认为是环保型防水涂料,慢慢替代溶剂型防水涂料。
3、做好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技术交底等,在工程开工前,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解现场情况,进一步弄清工程特点,解决施工技术与实施工艺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交底防水工程施工前,由专业工长根据施工图纸和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设防方法、增强部位及做法、工程质量规范等。并经过现场技术负责人的审核后严格执行。基层应清理干净,混凝土接缝处理平整,对有关施工技术的资料,例如防水卷材的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规定要求等。所用防水材料在进场时,必需有出场合格证、质量检验证书,并经过现场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根据工程情况,做好计划进场施工人员,工期较紧的可以适当安排多点人手,所有进场人员服从项目部的统一管理。另外机具方面也要准备好,主要施工机具一览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等等。
4、施工的严格把关
基层板为预制板时,预制板必须合乎质量要求,按规定坐浆,摆平放牢,板缝大小一致,两板板底缝宽不大于20mm,两板板面应成一个平面。嵌缝前清除板缝间杂物,嵌缝时预制板的湿润应处于饱和状态,备好板缝底模后用1∶2.5纯水泥浆刷一次,再用混凝土进行嵌缝,并浇捣密实。终凝后再用1∶2.5纯水泥浆灌浆。地基细石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隔离层表面杂物,检查隔离层质量及平整度、排水坡度和完整性。混凝土浇筑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用中小型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滚压平整,随捣随抹,分3~5次压光。每一个分格板块范围内的细石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在混凝土初凝以前,应及时将分格模条取出,并将两边松动的混凝土补压整平,将分格缝基层清理干净并涂刷基层处理剂。若有管道穿过地基,则基层预制板应改为现浇,首先将管道装好,现浇时装好刚性防水套管。浇细石混凝土时,管道与防水层交接处应留宽和深各20mm左右的缝隙,缝内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在养护初期应使防水层表面充分湿润,养护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4天,养护期间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参考文献:
[1]王广臣.浅析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及其施工技术[Z]
[2]张军.干粉工艺在基础底板防水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6
【关键词】 地基防水;建筑施工;措施
一、防水的基础介绍。
防水操作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在清理基层的浮灰、油污或疏松物时,要保证基面的牢固、平整度,对于凹凸不平或有裂缝的基面应先找平层后再施工;在配制配料时应注意,各层配料要由专人负责配制,按给定的配合比搭配,已拌和好的涂料必须在三小时内用完;另外,在涂刷底层防水层时一定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底,使其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毛细孔,同时结成一层致密的膜,以便下层涂膜充分的水和反应时间,涂层表面干后才能進行下一代工序;在对付基层裂缝时,为了不至于将涂膜拉断造成渗漏,可使用抗拉强度的加筋材料,是防水涂膜的抗拉强度大于粘接强度;最后要注意的是两涂一布必须一次性完成,这是防水涂膜的重要特点。
二、地基渗漏主要原因分析
1、设计方面原因
地基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建筑工程地基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主要包括地基本身结构设计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设计单位没有严格根据地下的环境对基础的选型、上部结构的荷载以及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地基结构设计、地下连续墙设计、桩基设计等等,造成土体地基的承载能力强度不够,引起地基的沉降和变形,地下的连续墙强度不够,导致地基侧向的保护不够;桩基布局不合理,导致地基上部的承载能力不能均匀的传导到地基的深部等等。但是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设计单位没有结合地基环境进行灵活科学设计,片面强调地基本身结构自防水功能,不设柔性附加防水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没有严格进行数据计算、试拌调整等工序,一味根据主观施工经验进行设计,从而导致混凝土水泥、傻、石等材料没有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形成渗漏水通道。
2、材料方面原因
防水混凝土原材料没有严格按照地基要求强度选用,包括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钢筋水泥的规格选择、水等,有些水泥标号过低、过期结块,骨料粒径不符要求、含泥量过大、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等造成地基渗漏。柔性附加防水层选材不当也是常见的通病,如使用耐久性较差的普通纸胎油毡或黄麻胎油毡;使用的防水卷材厚度太小,不耐穿刺易损坏;涂膜防水层采用水乳型涂料,由于临时浸泡在地下水中,涂膜发生再乳化现象而变质,失去防水能力造成地基渗漏;选用合成高分子卷材时,未使用配套胶粘剂等。作为结构自防水的混凝土标号和抗渗等级越高,则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多,其结果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大量积聚,降温过程中,混凝土发生温差收缩,造成结构出现裂缝;目前地基结构多采用泵送高强防渗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及水灰比较大,致使结构发生干缩裂缝。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使用劣质防水资料或偷工减料,如涂膜防水层厚度过薄达不到要求,起不到防水作用导致地基渗漏。
3、施工方面原因
现场施工质量是影响地基质量的直接原因,如果地基处置不好,建筑物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开裂和防水层破坏地基渗漏。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欠佳,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控制不严,振捣不实,养护不周,有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导致地基结构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许多渗漏水通道。在进行柔性防水层施工时,基层未达要求便进行施工,转角处未予加强;穿墙管道、预埋件、变形缝等部位处置不当,卷材与卷材搭接处粘结不牢等。在进行涂膜防水层施工时,采用了外防内刷的施工方法,由于涂膜的强度较低,且与维护墙粘结牢固,当主体结构发生沉降时,容易拉裂涂膜防水层造成地基渗漏。回填土中含垃圾、碎砖等杂物,或未夯实,形不成防水帷幕,地基周围形成汇水区,当结构和防水层有问题时,就会发生地基渗漏情况。
4、管理原因及其他因素影响
管理不善,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有防水要求的侧墙或底板上随意开洞,埋管,却又不精心进行防水修补处置,导致地基渗漏。另外有些自然灾害因素造成的结构损坏而引起地基渗漏。
三、提高地基防水处理技术的措施
1、做好设计工作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结构混凝土是由几种材料组成的一种非匀质复合材料,内部有许多大小各异的孔隙,通常是渗水的通道。在进行混凝土设计时,要严格根据地基要求强度进行科学合理调配,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材料质量,通过机械、人工等手段进行振捣严实,提高了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另外,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方法中,还可以针对通过对地基土进行改良设计,提高地基抗剪切的强度,从而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使地基上透水的特性得到了改善。科学合理进行施工缝、防水层设计,保证整体密闭状态,增加地基混凝土结构的严密性。
2、使用新型材料
以前使用的很多材料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相关工作者应该研发、引进新的材料,以便减小危害量。如沥青基防水涂料可分为溶剂型和水性两种。溶剂型一般固体含量在45%左右,由于采用苯类作为溶剂且含量大,对环境影响较大,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一般固体含量在43%以上,因其为水乳性而被认为是环保型防水涂料,慢慢替代溶剂型防水涂料。
3、做好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技术交底等,在工程开工前,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解现场情况,进一步弄清工程特点,解决施工技术与实施工艺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交底防水工程施工前,由专业工长根据施工图纸和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设防方法、增强部位及做法、工程质量规范等。并经过现场技术负责人的审核后严格执行。基层应清理干净,混凝土接缝处理平整,对有关施工技术的资料,例如防水卷材的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规定要求等。所用防水材料在进场时,必需有出场合格证、质量检验证书,并经过现场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根据工程情况,做好计划进场施工人员,工期较紧的可以适当安排多点人手,所有进场人员服从项目部的统一管理。另外机具方面也要准备好,主要施工机具一览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等等。
4、施工的严格把关
基层板为预制板时,预制板必须合乎质量要求,按规定坐浆,摆平放牢,板缝大小一致,两板板底缝宽不大于20mm,两板板面应成一个平面。嵌缝前清除板缝间杂物,嵌缝时预制板的湿润应处于饱和状态,备好板缝底模后用1∶2.5纯水泥浆刷一次,再用混凝土进行嵌缝,并浇捣密实。终凝后再用1∶2.5纯水泥浆灌浆。地基细石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隔离层表面杂物,检查隔离层质量及平整度、排水坡度和完整性。混凝土浇筑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用中小型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滚压平整,随捣随抹,分3~5次压光。每一个分格板块范围内的细石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在混凝土初凝以前,应及时将分格模条取出,并将两边松动的混凝土补压整平,将分格缝基层清理干净并涂刷基层处理剂。若有管道穿过地基,则基层预制板应改为现浇,首先将管道装好,现浇时装好刚性防水套管。浇细石混凝土时,管道与防水层交接处应留宽和深各20mm左右的缝隙,缝内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在养护初期应使防水层表面充分湿润,养护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4天,养护期间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参考文献:
[1]王广臣.浅析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及其施工技术[Z]
[2]张军.干粉工艺在基础底板防水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