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不仅是育人的长远需要,而且关系着广大家庭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各种机构,提出明确要求,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综合社会各种现象,广西岑溪市文华学校积极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对此实践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成绩是可喜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研究与实践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时局多样化、动态化,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阶段是人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面对社会、家庭、自身发展的种种问题,中学生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有鉴于此,重视并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每一间中学都必须刻不容缓地做好的大事。它不仅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成败,而且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当前利益和希望;它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关注和齐抓共管,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学校,尤其是受教育者正处在即将踏入成年的关键时刻的中学,作为教育者,只有必须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研究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才能把当代中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的、不辜负父母期望的、能担当国家建设大任的有用之才。我校的领导和老师,经过长期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密切接触,审时度势,采取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取得一定成果。下面谨就我们通过这一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谈一谈我们的体会,与同行交流,盼专家指点。
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心理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十分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代中学生群体,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大,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会越来越大,是中国未来人口结构的主体;他们的心理,以我为核心的意识十分突出,骄娇二气思想严重,心理辨别力和心理承受力还很低。因此,学校老师、家庭、社会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决定着国家未来命运,也直接影响着当前的社会稳定。近年来,不少中学出现的突发事件,甚至出现中学生违法犯罪,都十分有力地证明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华学校,作为桂东南地区较有名气的民办高中,处在有强大政府资源的公办中学的包围中,更使我们倍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半点的粗心和轻率,不能落于人后。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怀着满腔的热忱,十分积极地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活动的。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也是有成绩的。我们的做法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校园,使学生的心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下,不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的心理也在健康的方向上不断进步、不断升华,我们也同时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认识和充实方法。
一、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来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國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1]面对中华民族的众多优秀传统文化,我校领导审时度势,决定选择《弟子规》《孝经》等著作作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因为,它是先辈人流传下来的优秀精神成果,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用它来对当代中学生进行从思想、学习、做人等方面的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选择。所以,用《弟子规》《孝经》等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如2011年秋,我校就开展先老师后学生的《弟子规》《孝经》文化学习。像“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 [2] “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等等,《弟子规》《孝经》里的名句都被师生所欣赏与吸纳。这就说明“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4]文化可以有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体主义文化两种之分。这两种人格倾向可以影响人的认知、学习、情绪和动机等。[5]通过学习,学生们理解了讲孝道,学会了做人、礼貌待人的目的。从此以后,读《弟子规》,学《孝经》,听传统文化歌曲,背“弟子规,圣人训”“孝心一开,智慧自来”“百善孝为先”等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就成了学校全体老师,特别是文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从而引导学生慢慢在践行中形成良好习惯,养成健康的心理意识。
所谓意识,一般来说,意识就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觉知、有组织的反映。它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觉知,从这个角度看,意识意味着“观察者”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觉知。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意识是一种以能清醒觉察反应灵敏为特征的行为。意识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社会性的特点。意识还具有四种状态,即现实幻想、自闭性幻想、飘逸性幻想、催眠状态。[6]我校运用意识理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如高考落选生郭静仪就是莫志林校长在一次酒宴上认识的,经过交谈得知,郭静仪2008年高考落选,又加上家境贫寒,但是想通过读书,争取改变命运的想法得到莫校长的认同,于是,她来到了我校复读。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第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这充分地体现了她们郭家对联“功德承先绪,诗书启后昆”的传统文化能正确引导人、教人奋进的理念。除此以外,我校还将意识理论引入教学之中,其策略是:采取制订各年级的学习要求,逐步消化相关学习内容。其中一年级以适应新学校为主,使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二年级以预防分化为主,渗以各种适度的磨炼和考验,为将来打下稳定情绪的心理基础;三年级则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为主,使他们能以平静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轻松地备考,迎接祖国的挑选。初中各年级按此策略要求,把学习目标适当调低,以适应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多次举办传统文化和心理辅导讲座,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去引导人、教育人
我校办学八年来,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了多年有效探索和实践。特别是2011年以来,学校开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会讲道德、讲理想,学会做人,倡导心理健康等活动以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学校老师学习吉林松花江中学和河北唐山英才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视频材料,进一步深化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出了本校开展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实施方案。其次是,我校专门邀请了广西明德校园文化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于2012年元旦前后举办为期五天的《弟子规》《孝经》教职工培训班,开启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大幕;接着又是对每年级各一天的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2012年4、5月间,学校邀请了广西师范大学黄麟生、陈玉秋两位教授到校,为高考学生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轻松迎接高考。2012年5月,学校又邀请了广西《求学》杂志社编辑、心理学硕士朱燕等为学生做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专题讲座。此外,为了温故而知新,2012年秋季期开学,结合新生训练,我校再次举办了长达五天的老师、学生学习《弟子规》《孝经》培训班。通过培训,让学生在思想、学习、做人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2012年11月5日,闻名全国的残疾人激励师黄友先生到我校做了一场感恩励志的公益讲座,岑溪市区学校代表百余人和学生家长代表近百人同文华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这些大型活动都是以高尚的境界、开阔的视野或演讲者的亲身经历,给了文华师生一个别开生面的精神大餐,对每位听者心理净化和意志激励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有了进一步提升。
三、和谐校园从我做起,弘扬先进形象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的镜子,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共享成长的快乐。因此人际关系的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7]我校自2005年办学以来,对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索与实践,最后选择传统文化,用《弟子规》《孝经》等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指路灯,打造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争取做有孝道的人,做文明人,树先进学先进的风气越来越浓。通过认真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先后获得了广西高考模拟作文2011、2012年度大赛一等奖(参赛者是承担国家级语文课题研究学校,包括了不少示范高中在内的四十多所中学,每届一等奖各评12名)。2012年高考成绩排名向前,其中特别有曾烨林同学以575分的成绩喜夺了岑溪市除两所示范高中外的普通高中个人理科总分第一,我校获得了梧州市高考成绩优秀二等奖的荣誉。我校中考成绩连续三年稳列岑溪市四十多所初中的前十名。学校的各种各样成果纷至踏来,它不仅让我校尝到了甜头,而且也让实施传统文化打造校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师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弟子规》的“泛爱众”章开门见山提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用今天的话就是要爱护一切学生。我们的学生,都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员,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认为学风决定于教风,因此我们经常在老师中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我们就是要有教无类”“做老师就要认真起好引导和引领作用,引导就是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领就是要以老师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带动学生”“在任何情况下老师都必须以最好的心态奉献给学生”“我们必须本着人文去贯彻条文”等等。经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的老师在爱护学生的方面都做得很好。2012年教师节,政府送来了漂亮的纪念品,在转送给老师时发现数量有欠,莫校长带头让出;一些年轻老师的婚假、月假,都是休息未滿即返校上课;带病坚持工作的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立即伸出温暖之手的老师,同学生家长交朋友的老师等等,都有着十分感人的故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思想也成了文华人的共识。一位小孩尚幼的女老师,曾因婆媳关系而有放弃教职的念头,学了《弟子规》和《孝经》之后,主动多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多从“孝”字考虑问题,最后得到了较好的磨合而使教学工作坚持了下来。所有这些感人形象,都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大变样了:“一切以我为核心”的心理改变了,都注意了为他人着想、为大众着想的修养;容易冲动的心理改变了,凡遇不如意时都能转换角色地多想一想;骄兵必败、娇惯必衰的观点树立了,在日常生活中校园总表现出严于律己、谦和待人的气氛。不少街上行人都说,看到那些彬彬有礼,见到老师做深鞠躬的学生,那一定是文华学校的。今年我校考上广西理工职院的梁桂松同学,因在学校学生会干部竞选时向听众深深鞠躬,不仅赢得满场喝彩,也促使其顺利当选为学院学生会干部。考上不同大学的莫新剑、卢硕明、霍萧杰等同学也是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大方得体,备受同学的敬重和老师的喜爱。一位梁姓学生家长在看了孩子带回的学习传统文化光盘后,在网上发文说:“文华开展传统文化学习,不但触动了学生心灵,也感动了我的全家,我衷心感谢传统文化,感谢《弟子规》,感谢文华学校。”市委宣传部梁新民副部长经常到文华视察,看到我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的新气象,欣然提笔写下了“文华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摇篮”。
文华学校通过运用心理动力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识理论,正确地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教” [8]的良好师生关系,促进了校园和谐。因此,我们相信心理健康的文华学子,将会更好地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健康的心理、德才兼备的能力,去努力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注释】
[1] 李桂宗.中国文化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4.
[2] 弟子规[M].南宁学雍多闻学堂印制,2011.
[3] 孝经[M].南宁学雍多闻学堂印制,2011.
[4] [5]泰勒著,蔡江农译. 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6]李宏翰.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7-59.
[7] [8]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心理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07.
【参考文献】
[1] 李桂宗. 中国文化导论[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2] 任登第,牛淑卿. 大家都学弟子规[M].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3] 泰勒著,蔡江农译. 原始文化[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 李宏翰. 心理学[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心理健康[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研究与实践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时局多样化、动态化,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阶段是人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面对社会、家庭、自身发展的种种问题,中学生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有鉴于此,重视并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每一间中学都必须刻不容缓地做好的大事。它不仅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成败,而且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当前利益和希望;它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关注和齐抓共管,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学校,尤其是受教育者正处在即将踏入成年的关键时刻的中学,作为教育者,只有必须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研究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才能把当代中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的、不辜负父母期望的、能担当国家建设大任的有用之才。我校的领导和老师,经过长期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密切接触,审时度势,采取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取得一定成果。下面谨就我们通过这一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谈一谈我们的体会,与同行交流,盼专家指点。
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心理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十分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代中学生群体,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大,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会越来越大,是中国未来人口结构的主体;他们的心理,以我为核心的意识十分突出,骄娇二气思想严重,心理辨别力和心理承受力还很低。因此,学校老师、家庭、社会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决定着国家未来命运,也直接影响着当前的社会稳定。近年来,不少中学出现的突发事件,甚至出现中学生违法犯罪,都十分有力地证明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华学校,作为桂东南地区较有名气的民办高中,处在有强大政府资源的公办中学的包围中,更使我们倍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半点的粗心和轻率,不能落于人后。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怀着满腔的热忱,十分积极地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活动的。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也是有成绩的。我们的做法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校园,使学生的心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下,不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的心理也在健康的方向上不断进步、不断升华,我们也同时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认识和充实方法。
一、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来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國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1]面对中华民族的众多优秀传统文化,我校领导审时度势,决定选择《弟子规》《孝经》等著作作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因为,它是先辈人流传下来的优秀精神成果,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用它来对当代中学生进行从思想、学习、做人等方面的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选择。所以,用《弟子规》《孝经》等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如2011年秋,我校就开展先老师后学生的《弟子规》《孝经》文化学习。像“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 [2] “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等等,《弟子规》《孝经》里的名句都被师生所欣赏与吸纳。这就说明“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4]文化可以有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体主义文化两种之分。这两种人格倾向可以影响人的认知、学习、情绪和动机等。[5]通过学习,学生们理解了讲孝道,学会了做人、礼貌待人的目的。从此以后,读《弟子规》,学《孝经》,听传统文化歌曲,背“弟子规,圣人训”“孝心一开,智慧自来”“百善孝为先”等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就成了学校全体老师,特别是文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从而引导学生慢慢在践行中形成良好习惯,养成健康的心理意识。
所谓意识,一般来说,意识就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觉知、有组织的反映。它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觉知,从这个角度看,意识意味着“观察者”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觉知。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意识是一种以能清醒觉察反应灵敏为特征的行为。意识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社会性的特点。意识还具有四种状态,即现实幻想、自闭性幻想、飘逸性幻想、催眠状态。[6]我校运用意识理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如高考落选生郭静仪就是莫志林校长在一次酒宴上认识的,经过交谈得知,郭静仪2008年高考落选,又加上家境贫寒,但是想通过读书,争取改变命运的想法得到莫校长的认同,于是,她来到了我校复读。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第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这充分地体现了她们郭家对联“功德承先绪,诗书启后昆”的传统文化能正确引导人、教人奋进的理念。除此以外,我校还将意识理论引入教学之中,其策略是:采取制订各年级的学习要求,逐步消化相关学习内容。其中一年级以适应新学校为主,使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二年级以预防分化为主,渗以各种适度的磨炼和考验,为将来打下稳定情绪的心理基础;三年级则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为主,使他们能以平静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轻松地备考,迎接祖国的挑选。初中各年级按此策略要求,把学习目标适当调低,以适应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多次举办传统文化和心理辅导讲座,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去引导人、教育人
我校办学八年来,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了多年有效探索和实践。特别是2011年以来,学校开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会讲道德、讲理想,学会做人,倡导心理健康等活动以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学校老师学习吉林松花江中学和河北唐山英才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视频材料,进一步深化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出了本校开展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实施方案。其次是,我校专门邀请了广西明德校园文化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于2012年元旦前后举办为期五天的《弟子规》《孝经》教职工培训班,开启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大幕;接着又是对每年级各一天的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2012年4、5月间,学校邀请了广西师范大学黄麟生、陈玉秋两位教授到校,为高考学生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轻松迎接高考。2012年5月,学校又邀请了广西《求学》杂志社编辑、心理学硕士朱燕等为学生做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专题讲座。此外,为了温故而知新,2012年秋季期开学,结合新生训练,我校再次举办了长达五天的老师、学生学习《弟子规》《孝经》培训班。通过培训,让学生在思想、学习、做人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2012年11月5日,闻名全国的残疾人激励师黄友先生到我校做了一场感恩励志的公益讲座,岑溪市区学校代表百余人和学生家长代表近百人同文华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这些大型活动都是以高尚的境界、开阔的视野或演讲者的亲身经历,给了文华师生一个别开生面的精神大餐,对每位听者心理净化和意志激励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有了进一步提升。
三、和谐校园从我做起,弘扬先进形象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的镜子,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共享成长的快乐。因此人际关系的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7]我校自2005年办学以来,对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索与实践,最后选择传统文化,用《弟子规》《孝经》等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指路灯,打造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争取做有孝道的人,做文明人,树先进学先进的风气越来越浓。通过认真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先后获得了广西高考模拟作文2011、2012年度大赛一等奖(参赛者是承担国家级语文课题研究学校,包括了不少示范高中在内的四十多所中学,每届一等奖各评12名)。2012年高考成绩排名向前,其中特别有曾烨林同学以575分的成绩喜夺了岑溪市除两所示范高中外的普通高中个人理科总分第一,我校获得了梧州市高考成绩优秀二等奖的荣誉。我校中考成绩连续三年稳列岑溪市四十多所初中的前十名。学校的各种各样成果纷至踏来,它不仅让我校尝到了甜头,而且也让实施传统文化打造校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师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弟子规》的“泛爱众”章开门见山提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用今天的话就是要爱护一切学生。我们的学生,都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员,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认为学风决定于教风,因此我们经常在老师中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我们就是要有教无类”“做老师就要认真起好引导和引领作用,引导就是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领就是要以老师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带动学生”“在任何情况下老师都必须以最好的心态奉献给学生”“我们必须本着人文去贯彻条文”等等。经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的老师在爱护学生的方面都做得很好。2012年教师节,政府送来了漂亮的纪念品,在转送给老师时发现数量有欠,莫校长带头让出;一些年轻老师的婚假、月假,都是休息未滿即返校上课;带病坚持工作的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立即伸出温暖之手的老师,同学生家长交朋友的老师等等,都有着十分感人的故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思想也成了文华人的共识。一位小孩尚幼的女老师,曾因婆媳关系而有放弃教职的念头,学了《弟子规》和《孝经》之后,主动多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多从“孝”字考虑问题,最后得到了较好的磨合而使教学工作坚持了下来。所有这些感人形象,都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大变样了:“一切以我为核心”的心理改变了,都注意了为他人着想、为大众着想的修养;容易冲动的心理改变了,凡遇不如意时都能转换角色地多想一想;骄兵必败、娇惯必衰的观点树立了,在日常生活中校园总表现出严于律己、谦和待人的气氛。不少街上行人都说,看到那些彬彬有礼,见到老师做深鞠躬的学生,那一定是文华学校的。今年我校考上广西理工职院的梁桂松同学,因在学校学生会干部竞选时向听众深深鞠躬,不仅赢得满场喝彩,也促使其顺利当选为学院学生会干部。考上不同大学的莫新剑、卢硕明、霍萧杰等同学也是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大方得体,备受同学的敬重和老师的喜爱。一位梁姓学生家长在看了孩子带回的学习传统文化光盘后,在网上发文说:“文华开展传统文化学习,不但触动了学生心灵,也感动了我的全家,我衷心感谢传统文化,感谢《弟子规》,感谢文华学校。”市委宣传部梁新民副部长经常到文华视察,看到我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的新气象,欣然提笔写下了“文华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摇篮”。
文华学校通过运用心理动力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识理论,正确地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教” [8]的良好师生关系,促进了校园和谐。因此,我们相信心理健康的文华学子,将会更好地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健康的心理、德才兼备的能力,去努力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注释】
[1] 李桂宗.中国文化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4.
[2] 弟子规[M].南宁学雍多闻学堂印制,2011.
[3] 孝经[M].南宁学雍多闻学堂印制,2011.
[4] [5]泰勒著,蔡江农译. 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6]李宏翰.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7-59.
[7] [8]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心理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07.
【参考文献】
[1] 李桂宗. 中国文化导论[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2] 任登第,牛淑卿. 大家都学弟子规[M].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3] 泰勒著,蔡江农译. 原始文化[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 李宏翰. 心理学[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心理健康[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