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身体·民族的救赎——解读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严歌苓的小说日益受到读者的追捧,尤其是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在《金陵十三钗》中承受最大牺牲的便是女性,她们要承受双重的毁灭,一是生命的毁灭;二是尊严的毁灭。本文将从《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身体书写来揭示巨大的女性救赎力量。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女性身体;救赎
  《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给读者带来的一份新的馈赠,她在屡次涉及的娼妓题材上注入了新的思考。在小说末尾设置十三钗的舍身赴死的情节,是妓女身份的自我救赎,也是人性之花的美丽绽放。严歌苓以其妓女形象在绝境时的演绎,为读者展示着巨大的救赎力量。
  一、妓女形象的创设
  从古至今,妓女形象都是带着贬义色彩的,人们普遍认为她们是通过性去交换物质的生存条件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是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批判的一群人,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她们却是被细致描写的对象,时常以主角身份出现,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作家严歌苓以女性的视角和眼光来创设妓女形象,在《金陵十三钗》中打造了13位不同寻常的突破传统的妓女,显示了脱离男性打造的妓女背后是具有别样的人性光辉。
  秦淮妓女本是社会底层的受人白眼的人物,遭尽世俗玩弄,却不为世俗所认可;她们风情万种,却注定无法逃脱尘世的宣判与道德的仲裁,也许这就是一般意义上妓女的宿命吧。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妓女以别样的风姿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颗受着世俗偏见包裹着的心仿佛同样经过了战火般的洗礼,为之深深地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如果将小说的主要人物换做其他形象,比如说不怕牺牲的革命女战士、有着善良心灵的百姓群体等等,那么我想换成她们这部小说也就失去了独特的韵味,失去了人们观念的反转,作者也就无法爆发出对男权压迫的呐喊与反抗。
  二、两类女性身体内涵
  (一)女学生的处女之身
  女人是生命的孕育的承载者,是民族繁衍的保证,而处女又是民族根底纯洁的体现。在作品《金陵十三钗》中则强调女性身体特别是处女身体对于国家和民族意义。1937年12月中旬日本军队完全占领南京的过程中,南京文切斯特教堂唱诗班的女学生们面临着被劫掠、糟蹋和强暴的危险。在小说中日军不惜一切强暴中国女学生,而中国人不惜一切保护女学生,就如同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一般。小说中便有这样一个情景:日军在教堂发现女学生,大叫“都是处女”,为保护女学生,李教官和他的弟兄们给敌人以重创,他们自己也全部牺牲。作为侵略者,除了占有敌国的领地之外最美妙的便是占有敌国的女性,对于日军而言只有蹂躏践踏敌国女性的肉体才能称得上完全的占有。因此,在这一层内涵之下,所有的中国人努力保护看似是女学生的处女之身,实则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被日军所践踏的尊严。
  (二)秦淮河妓女之身
  《金陵十三钗》从理解和同情的角度出发,重新塑造了反传统的妓女形象,她们几乎都有受强奸的历史,如妓女的代表赵玉墨本是教会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但十三岁时被继父强奸,从此走上沉沦之路。她们都是因为失去身体的纯洁和身体的自由而被迫走上从妓之路的。
  面对日军的侵略,秦淮河妓女为了拯救女学生的生命,她们克服了不同的思想情感矛盾,接受了命运的召唤。剪掉微卷性感的长发,脱去凸显身材的旗袍,卸下浓重妩媚的妆容,回到她们少女时期的清纯,她们集体发声:“自古以来都说我们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别人骂我们的话我们当然要记住,我们干脆就去做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情,改一改这自古以来的骂名。”“都说婊子无情,明天我们也去做一次有情有义的事。”这样的叙述就是对婊子无情的反抗,更是对男权社会对妓女歧视的反抗。她们的“誓言”表明妓女们甘愿凭借自己的身体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奉献,也表达一种姐妹情谊,妓女们的生命也因此升华了。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秦淮河妓女的灵魂便赋予了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和气节。
  三、灵魂的救赎
  战争是摧毁文明与秩序的,日本人来到教堂,向英格曼神父提出邀请唱诗班的女孩们到日军司令部庆贺圣诞。神父和阿多那多都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骗局,答应日本人,就无异于送羊入狼群,而不答应面对的就是直接的杀戮。在这场屠杀中,他们已经目睹过许多惨烈的场景,明白日本人是没有人性的。在这样的危机时刻玉墨等人挺身而出,以女性特有的婉转与刚毅救赎了教堂里纯洁的唱诗班女孩。她们在纵情与舍生、放荡与圣洁间大步往来,这样的决定注定了她们在肉体上跌落地狱,但是她们的灵魂却由倔强地仰望纯洁。
  小说结尾玉墨们做出最后的自我牺牲,看似出乎意料,细想想又尽在情理之中。在十三位窑姐挺身而出的那一刹那,内心一定是有过挣扎。从反抗世俗到救赎俗世,她们的内心经历了一个由抗拒到怜悯、由沉睡到最终被激醒的转变过程。当阿多那多面对这样一群不知亡国为何恨的女子叹到“谁也无法救赎你们这样一个民族!”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料到,救赎的力量却正来自于这群普通而下贱的女子身上。
  在秦淮河妓女的灵魂救赎上,严歌苓对此做了极好的诠释,表现出作者对生命较为透彻的思考,在面对生死的重要时刻,女主角们是最为清醒的群体。是令人唾弃的她们最终救赎了别人——作者显然别有暗示,她开启了一扇通向人性深处的闸门,越过那个秘密通道,去探测人性中最真诚的善良与无私。在那里,有着对于苦难的忍受、对于死亡的勇敢、乃至对于人性灵魂的救赎。于是,就用这种灵魂的救赎来显示女性的光辉,这种方式让这些所谓风流的妓女驻足人心,在读者心里激起层层涟漪,难以抹去。
  总之,《金陵十三钗》将一代风流妓女活生生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她们是妓女,有着妓女的职业本性;她们是女神,有着善良无私的本性。这样的对立和谐统一于人物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丰富立体的妓女形象,呈现于文字中,耀眼于银屏上,书写在历史里,烙印在我们的心上。
  参考文献:
  [1]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雪萍.严歌苓:小说源于我创伤性的记忆[N].新京报,2006.
  [3]侯克明.女性主义背景的英雄主义叙事——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的文本转移[J].电影艺术,2012(1).
其他文献
【摘要】:张洁步入文坛并非高擎着女性主义大旗而创作,但女作家天生的性别意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在作品中不知不觉地涌现出来,张洁早期小说是对男性为中心的男性神话的解构。张洁的小说让我们重新思考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妇女解放更深层面上的问题。  【关键词】:张洁小说;女性主义;男性神话  女作家张洁作带着《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时,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她用美好的心灵、善良的愿望、纯洁的目光,执着于对
期刊
【摘要】:张恨水既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亦是通俗文学中流砥柱。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中,尤以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深入。张恨水是擅长写女性的作家,但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多多少少会带有男性主义的立场,这一点是与女性作家截然不同的。在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中(作者本人并不认为这是自己首屈一指的作品,他更欣赏的是《春明外史》),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如天真柔弱的沈凤喜,行侠仗义的关秀姑
期刊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让人心醉,多少诗词爱好 者心有所触,跃跃欲一试身手,但诗韵词律却让不少人望而兴叹,那么怎么在信息条件下简单突破诗词格律,进行诗词的创作呢?本文提出一种不失为简单却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诗词格律,诗词吾爱 诗词创作  先看一首七绝:  诗梦 焦德斌  儿读毛诗起朦胧,  教坛劬耕梦示成。  业休心闲雅重来,  再试拙笔圆诗梦。  在诗词吾爱网站用七绝平起
期刊
【摘要】:符号学作为媒介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分析方法,成为众多影视媒体研究者运用广泛的一个方法。本文也将采取符号学分析方法,对当下现象级电视剧《芈月传》进行分析,从电视剧场景设计、人物服饰妆容、历史文化和礼仪的精彩传承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该剧的符号学意义。  【关键词】:《芈月传》;符号学   2015年现象级电视剧《芈月传》由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同时推出,网络平台乐视TV、爱奇艺等联动更新剧集,取得了
期刊
【摘要】:“物感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物感说”理论主要集中在《礼记·乐记》、《文赋》和诗品序》三部著作;但三部著作关于“物感说”之“物”的指涉又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原典的分析,以及结合现当代学者的研究著述,试图分析“物感说”之“物”在三部经典著作中的不同,发现“物感”思想的演变线索。  【关键词】:物感说;《礼记·乐记》;《文赋》;《诗品序》  在中国传统文艺学中,物感说是一个
期刊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宁市经营性乒乓球场馆核心服务体系中的组织管理、教练员、健身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消费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运用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法对南宁市经营性乒乓球场馆核心服务运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南宁市经营性乒乓球场馆的核心服务运营管理现状,寻找出南宁市经营性乒乓球场馆核心服务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南宁市经营性乒
期刊
【摘要】:《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与风格的表现主义小说,是20世纪西方著名现代主义文学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小说以推销员格里高尔为主人公,采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他由“人”变成“甲虫”进行艺术再造,使广大读者通过这个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一只甲虫后的经历的遭遇感受上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从而尖锐的批判当时社会人性的丑恶、唯利是图,引起人们对当代社会的
期刊
【摘要】:在《古史辨自序》一文中作者向我们坦诚了自己如何走上古史辨伪的心路历程。用书中作者自己总结的辨伪思想的由来来说,是时势,个性与境遇使然。这三者缺一不可,分别承担着顾颉刚先生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由这三者的凑合,使得顾颉刚先生建立这样的主张。并且在这样的自序中反映出的顾先生的治学态度、处事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顾颉刚;《古史辨自序》;疑古;辨伪  前言  在《
期刊
【Abstract】: Queer theory is a kind of theory about sex and gender in the 1990s. It originates homosexual movement and becomes normal theory of sexual minority beyond homosexuality. It questions and su
期刊
【摘要】: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老鼠进行了描述,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古代汉语、生态文学、儿童文学中老鼠的形象进行分析,了解到老鼠不仅只有贪婪、奸诈、狡猾的形象,它还有热情、聪明善良等美好的形象。本文尝试对一些作品进行分析,对老鼠在文学中的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特殊美学潜质。  【关键词】:老鼠;文学;形象  老鼠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们的形象大相庭径。中国关于老鼠的成语有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