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严歌苓的小说日益受到读者的追捧,尤其是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在《金陵十三钗》中承受最大牺牲的便是女性,她们要承受双重的毁灭,一是生命的毁灭;二是尊严的毁灭。本文将从《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身体书写来揭示巨大的女性救赎力量。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女性身体;救赎
《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给读者带来的一份新的馈赠,她在屡次涉及的娼妓题材上注入了新的思考。在小说末尾设置十三钗的舍身赴死的情节,是妓女身份的自我救赎,也是人性之花的美丽绽放。严歌苓以其妓女形象在绝境时的演绎,为读者展示着巨大的救赎力量。
一、妓女形象的创设
从古至今,妓女形象都是带着贬义色彩的,人们普遍认为她们是通过性去交换物质的生存条件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是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批判的一群人,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她们却是被细致描写的对象,时常以主角身份出现,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作家严歌苓以女性的视角和眼光来创设妓女形象,在《金陵十三钗》中打造了13位不同寻常的突破传统的妓女,显示了脱离男性打造的妓女背后是具有别样的人性光辉。
秦淮妓女本是社会底层的受人白眼的人物,遭尽世俗玩弄,却不为世俗所认可;她们风情万种,却注定无法逃脱尘世的宣判与道德的仲裁,也许这就是一般意义上妓女的宿命吧。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妓女以别样的风姿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颗受着世俗偏见包裹着的心仿佛同样经过了战火般的洗礼,为之深深地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如果将小说的主要人物换做其他形象,比如说不怕牺牲的革命女战士、有着善良心灵的百姓群体等等,那么我想换成她们这部小说也就失去了独特的韵味,失去了人们观念的反转,作者也就无法爆发出对男权压迫的呐喊与反抗。
二、两类女性身体内涵
(一)女学生的处女之身
女人是生命的孕育的承载者,是民族繁衍的保证,而处女又是民族根底纯洁的体现。在作品《金陵十三钗》中则强调女性身体特别是处女身体对于国家和民族意义。1937年12月中旬日本军队完全占领南京的过程中,南京文切斯特教堂唱诗班的女学生们面临着被劫掠、糟蹋和强暴的危险。在小说中日军不惜一切强暴中国女学生,而中国人不惜一切保护女学生,就如同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一般。小说中便有这样一个情景:日军在教堂发现女学生,大叫“都是处女”,为保护女学生,李教官和他的弟兄们给敌人以重创,他们自己也全部牺牲。作为侵略者,除了占有敌国的领地之外最美妙的便是占有敌国的女性,对于日军而言只有蹂躏践踏敌国女性的肉体才能称得上完全的占有。因此,在这一层内涵之下,所有的中国人努力保护看似是女学生的处女之身,实则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被日军所践踏的尊严。
(二)秦淮河妓女之身
《金陵十三钗》从理解和同情的角度出发,重新塑造了反传统的妓女形象,她们几乎都有受强奸的历史,如妓女的代表赵玉墨本是教会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但十三岁时被继父强奸,从此走上沉沦之路。她们都是因为失去身体的纯洁和身体的自由而被迫走上从妓之路的。
面对日军的侵略,秦淮河妓女为了拯救女学生的生命,她们克服了不同的思想情感矛盾,接受了命运的召唤。剪掉微卷性感的长发,脱去凸显身材的旗袍,卸下浓重妩媚的妆容,回到她们少女时期的清纯,她们集体发声:“自古以来都说我们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别人骂我们的话我们当然要记住,我们干脆就去做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情,改一改这自古以来的骂名。”“都说婊子无情,明天我们也去做一次有情有义的事。”这样的叙述就是对婊子无情的反抗,更是对男权社会对妓女歧视的反抗。她们的“誓言”表明妓女们甘愿凭借自己的身体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奉献,也表达一种姐妹情谊,妓女们的生命也因此升华了。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秦淮河妓女的灵魂便赋予了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和气节。
三、灵魂的救赎
战争是摧毁文明与秩序的,日本人来到教堂,向英格曼神父提出邀请唱诗班的女孩们到日军司令部庆贺圣诞。神父和阿多那多都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骗局,答应日本人,就无异于送羊入狼群,而不答应面对的就是直接的杀戮。在这场屠杀中,他们已经目睹过许多惨烈的场景,明白日本人是没有人性的。在这样的危机时刻玉墨等人挺身而出,以女性特有的婉转与刚毅救赎了教堂里纯洁的唱诗班女孩。她们在纵情与舍生、放荡与圣洁间大步往来,这样的决定注定了她们在肉体上跌落地狱,但是她们的灵魂却由倔强地仰望纯洁。
小说结尾玉墨们做出最后的自我牺牲,看似出乎意料,细想想又尽在情理之中。在十三位窑姐挺身而出的那一刹那,内心一定是有过挣扎。从反抗世俗到救赎俗世,她们的内心经历了一个由抗拒到怜悯、由沉睡到最终被激醒的转变过程。当阿多那多面对这样一群不知亡国为何恨的女子叹到“谁也无法救赎你们这样一个民族!”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料到,救赎的力量却正来自于这群普通而下贱的女子身上。
在秦淮河妓女的灵魂救赎上,严歌苓对此做了极好的诠释,表现出作者对生命较为透彻的思考,在面对生死的重要时刻,女主角们是最为清醒的群体。是令人唾弃的她们最终救赎了别人——作者显然别有暗示,她开启了一扇通向人性深处的闸门,越过那个秘密通道,去探测人性中最真诚的善良与无私。在那里,有着对于苦难的忍受、对于死亡的勇敢、乃至对于人性灵魂的救赎。于是,就用这种灵魂的救赎来显示女性的光辉,这种方式让这些所谓风流的妓女驻足人心,在读者心里激起层层涟漪,难以抹去。
总之,《金陵十三钗》将一代风流妓女活生生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她们是妓女,有着妓女的职业本性;她们是女神,有着善良无私的本性。这样的对立和谐统一于人物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丰富立体的妓女形象,呈现于文字中,耀眼于银屏上,书写在历史里,烙印在我们的心上。
参考文献:
[1]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雪萍.严歌苓:小说源于我创伤性的记忆[N].新京报,2006.
[3]侯克明.女性主义背景的英雄主义叙事——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的文本转移[J].电影艺术,2012(1).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女性身体;救赎
《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给读者带来的一份新的馈赠,她在屡次涉及的娼妓题材上注入了新的思考。在小说末尾设置十三钗的舍身赴死的情节,是妓女身份的自我救赎,也是人性之花的美丽绽放。严歌苓以其妓女形象在绝境时的演绎,为读者展示着巨大的救赎力量。
一、妓女形象的创设
从古至今,妓女形象都是带着贬义色彩的,人们普遍认为她们是通过性去交换物质的生存条件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是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批判的一群人,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她们却是被细致描写的对象,时常以主角身份出现,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作家严歌苓以女性的视角和眼光来创设妓女形象,在《金陵十三钗》中打造了13位不同寻常的突破传统的妓女,显示了脱离男性打造的妓女背后是具有别样的人性光辉。
秦淮妓女本是社会底层的受人白眼的人物,遭尽世俗玩弄,却不为世俗所认可;她们风情万种,却注定无法逃脱尘世的宣判与道德的仲裁,也许这就是一般意义上妓女的宿命吧。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妓女以别样的风姿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颗受着世俗偏见包裹着的心仿佛同样经过了战火般的洗礼,为之深深地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如果将小说的主要人物换做其他形象,比如说不怕牺牲的革命女战士、有着善良心灵的百姓群体等等,那么我想换成她们这部小说也就失去了独特的韵味,失去了人们观念的反转,作者也就无法爆发出对男权压迫的呐喊与反抗。
二、两类女性身体内涵
(一)女学生的处女之身
女人是生命的孕育的承载者,是民族繁衍的保证,而处女又是民族根底纯洁的体现。在作品《金陵十三钗》中则强调女性身体特别是处女身体对于国家和民族意义。1937年12月中旬日本军队完全占领南京的过程中,南京文切斯特教堂唱诗班的女学生们面临着被劫掠、糟蹋和强暴的危险。在小说中日军不惜一切强暴中国女学生,而中国人不惜一切保护女学生,就如同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一般。小说中便有这样一个情景:日军在教堂发现女学生,大叫“都是处女”,为保护女学生,李教官和他的弟兄们给敌人以重创,他们自己也全部牺牲。作为侵略者,除了占有敌国的领地之外最美妙的便是占有敌国的女性,对于日军而言只有蹂躏践踏敌国女性的肉体才能称得上完全的占有。因此,在这一层内涵之下,所有的中国人努力保护看似是女学生的处女之身,实则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被日军所践踏的尊严。
(二)秦淮河妓女之身
《金陵十三钗》从理解和同情的角度出发,重新塑造了反传统的妓女形象,她们几乎都有受强奸的历史,如妓女的代表赵玉墨本是教会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但十三岁时被继父强奸,从此走上沉沦之路。她们都是因为失去身体的纯洁和身体的自由而被迫走上从妓之路的。
面对日军的侵略,秦淮河妓女为了拯救女学生的生命,她们克服了不同的思想情感矛盾,接受了命运的召唤。剪掉微卷性感的长发,脱去凸显身材的旗袍,卸下浓重妩媚的妆容,回到她们少女时期的清纯,她们集体发声:“自古以来都说我们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别人骂我们的话我们当然要记住,我们干脆就去做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情,改一改这自古以来的骂名。”“都说婊子无情,明天我们也去做一次有情有义的事。”这样的叙述就是对婊子无情的反抗,更是对男权社会对妓女歧视的反抗。她们的“誓言”表明妓女们甘愿凭借自己的身体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奉献,也表达一种姐妹情谊,妓女们的生命也因此升华了。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秦淮河妓女的灵魂便赋予了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和气节。
三、灵魂的救赎
战争是摧毁文明与秩序的,日本人来到教堂,向英格曼神父提出邀请唱诗班的女孩们到日军司令部庆贺圣诞。神父和阿多那多都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骗局,答应日本人,就无异于送羊入狼群,而不答应面对的就是直接的杀戮。在这场屠杀中,他们已经目睹过许多惨烈的场景,明白日本人是没有人性的。在这样的危机时刻玉墨等人挺身而出,以女性特有的婉转与刚毅救赎了教堂里纯洁的唱诗班女孩。她们在纵情与舍生、放荡与圣洁间大步往来,这样的决定注定了她们在肉体上跌落地狱,但是她们的灵魂却由倔强地仰望纯洁。
小说结尾玉墨们做出最后的自我牺牲,看似出乎意料,细想想又尽在情理之中。在十三位窑姐挺身而出的那一刹那,内心一定是有过挣扎。从反抗世俗到救赎俗世,她们的内心经历了一个由抗拒到怜悯、由沉睡到最终被激醒的转变过程。当阿多那多面对这样一群不知亡国为何恨的女子叹到“谁也无法救赎你们这样一个民族!”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料到,救赎的力量却正来自于这群普通而下贱的女子身上。
在秦淮河妓女的灵魂救赎上,严歌苓对此做了极好的诠释,表现出作者对生命较为透彻的思考,在面对生死的重要时刻,女主角们是最为清醒的群体。是令人唾弃的她们最终救赎了别人——作者显然别有暗示,她开启了一扇通向人性深处的闸门,越过那个秘密通道,去探测人性中最真诚的善良与无私。在那里,有着对于苦难的忍受、对于死亡的勇敢、乃至对于人性灵魂的救赎。于是,就用这种灵魂的救赎来显示女性的光辉,这种方式让这些所谓风流的妓女驻足人心,在读者心里激起层层涟漪,难以抹去。
总之,《金陵十三钗》将一代风流妓女活生生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她们是妓女,有着妓女的职业本性;她们是女神,有着善良无私的本性。这样的对立和谐统一于人物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丰富立体的妓女形象,呈现于文字中,耀眼于银屏上,书写在历史里,烙印在我们的心上。
参考文献:
[1]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雪萍.严歌苓:小说源于我创伤性的记忆[N].新京报,2006.
[3]侯克明.女性主义背景的英雄主义叙事——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的文本转移[J].电影艺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