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智慧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与以往的课堂相比,智慧课堂更加注重课堂中的引导性和创造性,致力于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行为,提升学习的实效。而信息技术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基于“互联网+”的技术背景实现智慧课堂的建构,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改革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教育实施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将“智慧课堂”看作是新的宠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逐步打造智慧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课;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各行各业的信息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网络信息链,在新领域中创造的一种新生态。信息技术教师要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感知能力。当学生意识到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便能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把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从而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意义
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之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起跨界融合的意识,具备跨界融合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并非是独立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内容方面能够实现共通。教师要主动挖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深化此联系。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所介绍的二进制、八进制概念,与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函数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可将二进制、八进制的教学内容,与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内容相联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二级制、八进制概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其他学科,与其他学学科在融合的基础之上,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如在教授学生学习Word的排版、编辑时,可选择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教學内容,让学生对分散的内容进行排版、编辑,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建立数据化决策体系,助力智慧课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再优秀的教师也无法预料到课堂中将会发生的所有情况,所以,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基于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但是,对于经验较少的教师来说,就很难及时、有效地应对。智慧课堂的出现,能够实践大数据统计,将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进行直观展示,为经验较少的教师提供如何实现课堂中问题处理的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基于数据决策,完成对问题的有效解决。
例如,在教学《获取与管理信息》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中进行学情的分析。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电子试卷测评等,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储备等情况进行细化了解;二是基于网络大数据分析,认识到目前我国学生的总体信息技术知识认知水平,从而基于宏观视角,分析当前学情。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当中的海量数据资源,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细化每一个微小的知识点。紧接着,教师从互联网当中了解其他教师以及专业人员对本节课的分析,以便设定具有针对性、精准性的教育目标。最后,教师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查看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优秀教师的解决方法,使教师可以做足教学本节课的准备。
(二)基于信息媒体教学技术实现“互联网+”教学理念的开发
教师在应用信息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融合“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为学生创设全新的教学方法,借此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发展。此外,教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还需要融合“互联网+”思维为学生构建信息媒体教学框架,结合相关知识的深度讲解与分析,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得强制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在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应用与开发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方法,为其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保障学生的综合学习效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进而实现稳中求进的探索和进步。由此可见,在基于信息媒体教学技术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指导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突出对丰富课件的应用效率,还需要融合学生的思维为其提供教学保障。
(三)建立开放化认知结构,建立智慧课堂
学习不应该是被限定在教室之中的,而应当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知识的获取和认知,从而提升学习的能力和质量。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一刀切”的教学体系不同,智慧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特性。所以,在建构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其他网络技术等,为学生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无止境。
比如,在教学《收集与编辑数据》中,教师可以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录入与编辑数据”等需要学生进行建构的基础知识。随后,教师结合以上内容,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将制作的微课投放在网络空间中。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制作的微课,让学生进行这一微课的自主观看,使学生完成对其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在课下,学生也可以从网络中调取这一视频,从而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随时、随地复习,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落实智慧课堂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不再以教师为核心,而是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基于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互动,突破时空界限进行知识的教授与认知,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灿.“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7):152—153.
[2]李玉霞.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0(04):45-46.
[3]于化龙,沈婷婷,王慧娇.基于翻转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五个一”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1—126.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课;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各行各业的信息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网络信息链,在新领域中创造的一种新生态。信息技术教师要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感知能力。当学生意识到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便能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把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从而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意义
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之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起跨界融合的意识,具备跨界融合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并非是独立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内容方面能够实现共通。教师要主动挖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深化此联系。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所介绍的二进制、八进制概念,与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函数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可将二进制、八进制的教学内容,与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内容相联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二级制、八进制概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其他学科,与其他学学科在融合的基础之上,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如在教授学生学习Word的排版、编辑时,可选择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教學内容,让学生对分散的内容进行排版、编辑,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建立数据化决策体系,助力智慧课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再优秀的教师也无法预料到课堂中将会发生的所有情况,所以,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基于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但是,对于经验较少的教师来说,就很难及时、有效地应对。智慧课堂的出现,能够实践大数据统计,将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进行直观展示,为经验较少的教师提供如何实现课堂中问题处理的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基于数据决策,完成对问题的有效解决。
例如,在教学《获取与管理信息》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中进行学情的分析。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电子试卷测评等,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储备等情况进行细化了解;二是基于网络大数据分析,认识到目前我国学生的总体信息技术知识认知水平,从而基于宏观视角,分析当前学情。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当中的海量数据资源,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细化每一个微小的知识点。紧接着,教师从互联网当中了解其他教师以及专业人员对本节课的分析,以便设定具有针对性、精准性的教育目标。最后,教师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查看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优秀教师的解决方法,使教师可以做足教学本节课的准备。
(二)基于信息媒体教学技术实现“互联网+”教学理念的开发
教师在应用信息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融合“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为学生创设全新的教学方法,借此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发展。此外,教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还需要融合“互联网+”思维为学生构建信息媒体教学框架,结合相关知识的深度讲解与分析,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得强制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在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应用与开发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方法,为其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保障学生的综合学习效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进而实现稳中求进的探索和进步。由此可见,在基于信息媒体教学技术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指导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突出对丰富课件的应用效率,还需要融合学生的思维为其提供教学保障。
(三)建立开放化认知结构,建立智慧课堂
学习不应该是被限定在教室之中的,而应当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知识的获取和认知,从而提升学习的能力和质量。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一刀切”的教学体系不同,智慧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特性。所以,在建构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其他网络技术等,为学生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无止境。
比如,在教学《收集与编辑数据》中,教师可以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录入与编辑数据”等需要学生进行建构的基础知识。随后,教师结合以上内容,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将制作的微课投放在网络空间中。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制作的微课,让学生进行这一微课的自主观看,使学生完成对其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在课下,学生也可以从网络中调取这一视频,从而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随时、随地复习,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落实智慧课堂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不再以教师为核心,而是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基于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互动,突破时空界限进行知识的教授与认知,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灿.“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7):152—153.
[2]李玉霞.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0(04):45-46.
[3]于化龙,沈婷婷,王慧娇.基于翻转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五个一”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