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桑地雅哥与小男孩曼诺林有着强烈的情感,這种情感类似于“父子”。在老人出海捕鱼时曾七次希望小男孩在他身边,小男孩也在老人出海前和出海后给予关心和照顾。他们彼此尊重,互相关爱,有着浓厚的“父子之情”。
【关键词】海明威;《老人与海》;“父子”关系
【作者简介】武仁莉(1991.11-),女,汉族,四川广汉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研究实习员,本科,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老人与海》主要讲述一位名叫桑地雅哥的老渔夫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到第八十五天的时候,他独自一人到海洋深处去捕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捕到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但是在回程的途中,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最终老人带回一副鱼骨架。一位名叫曼诺林的小男孩曾跟随老人学习捕鱼,然而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未捕到鱼,家人让小男孩到另一条船上去学习捕鱼,但小男孩一直在帮助老人。在故事中,老人与小男孩虽然不是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但他们之间已经产生强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已近乎 “父子”关系。
《老人与海》的作者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在《堪城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并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也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基本上是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喜好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打猎、钓鱼等。海明威也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户外活动,喜欢亲近大自然。然而父亲在海明威29岁的时候自杀身亡,他曾诅咒过父亲的自杀行为,认为他是个懦夫。为了从父亲自杀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海明威在努力地抗拒死亡。所以在海明威笔下有很多“父”与“子”的关系,是试图在这些矛盾情感中寻找平衡。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描写,八分之七是出水面以下的,你可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从冰山显露出的八分之一可以看出海明威作品中父子关系在不断变化。1940年创作的《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依然对父亲的自杀感到“羞耻”,而在1952年创作的《老人与海》中向我们展示了最勇敢和最具有力量的父子关系。老人桑地雅哥和小男孩曼诺林之间的“父子情结”摆脱了胆小懦弱的父亲形象和叛逆困惑的儿子形象,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父子情谊”,可以看出海明威已经走出了父子困境。同时,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虽然在文坛以硬汉著称,也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但硬汉的也有柔情的时候,《老人与海》正深刻地体现了“父”与“子”之间的美好关系。
在《老人与海》中,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老人对小男孩的温情与爱意,也透露出小男孩对老人的崇敬、尊重与信任,他们相互依恋、相互关怀。坚忍不拔的高大父亲形象和爱老的孝子,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好父子关系。《老人与海》却是较为直接地描绘了一幅精神父子的温情画卷。其父慈、子孝已达到了道德伦理中父子关系的最高境界。
桑地雅哥是一个非典型的海明威式男主角。他的年纪和他平和的精神世界使得他和焦虑且忍受精神折磨的海明威的其他主人公区分开来,例如,杰克·巴纳、费德里克·亨利、罗伯特·乔丹,还有理查德·坎特韦尔。然而他的隐忍与勇敢又让他与不可打败的男主人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例如曼纽尔·加西亚和杰克·巴纳。
老人家中陈设简陋,妻子已离世,处在家庭和亲情缺失的状态中,老人显得孤独无助。而家中又无亲戚和客人来访,也说明了老人与世隔绝,加强了老人的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更加衬托了老人与男孩这种“父子”情谊的难能可贵。除此,老人经常梦见狮子,狮子是老人年轻时的激情与勇气,就如现在的小男孩一样。小男孩能够带给他勇气,与小男孩深厚的感情更能带给他勇气,这种勇气是他八十四天未捕到鱼后再次出发的动力,也是他在深海捕鱼时与大海、与鲨鱼等作战的精神力量。
老人在海洋深处捕鱼的时候曾七次想到小男孩,他多么希望小男孩在他身边,以此来呼唤自己青年时期的勇气与力量。
在大海中,老人等待了很长时间才有大鱼上钩,但大鱼在不断地前行,老人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大声说道但愿男孩在他身边。这是第一次老人对男孩的思念。
当老人与大鱼在海里耗着的时候,老人想知道棒球大赛的结果,他想在打鱼的时候能听到收音机真好啊,但他又觉得应该专注钓大鱼这件事情。而他还是想到小男孩在这儿就好了,能够帮他的忙。他又想到一个人年纪大了还是应该有人陪伴,于是吃点新鲜的鲔鱼来保持体力。
老人回忆起曾经从一对马林鱼中钓到一条,小男孩帮着把雌鱼抬上船,而雄鱼始终守在船边,守在雌鱼的身边。那是老人见过最悲惨的情景,小男孩也感到凄凉。想到这儿,老人又多么希望小男孩在身边。
当大鱼咬住引饵的时候,老人不能判断它是什么鱼,但他想早点把它干掉。他希望小男孩在身边帮助他,但他没有带小男孩来,就只能依靠自己艰难地和大鱼作斗争。
老人喜欢有小鸟作伴,但小鸟飞走了,他四处寻找小鸟。不知是专心在望小鸟还是想着它,大鱼突然一拉就擦伤了老人。老人觉得自己应该专心,吃掉那条鲔鱼。但是他还是希望小男孩在这儿,而且能有点盐巴。老人是多么渴望有人作伴,最好是小男孩在身边陪伴。
在与大鱼的较量中,老人的左手一直在抽筋,他认为痉挛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很难堪。如果小男孩在的话,他就会帮老人揉揉手,让它放松下来。小男孩是最了解老人的,在各方面都能理解和关心老人。
老人屡次把钓索拉到要断的程度,他的双手就割得很痛,如果小男孩在这儿,他就会把绳圈沾湿,但愿小男孩在这儿啊,这样自己也可以减少一些痛苦,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桑地雅哥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曾七次渴望小男孩在身边的愿望和对小男孩的思念之情,是海明威在节奏上循环重复的安排,突出了老人对小男孩浓厚“父爱”的主题,这也是老人反抗命运、渴望陪伴的表现,同时也彰显了小男孩在老人心中的重要性。 老人最终捕到大马林鱼,而大鱼在归来途中被鲨魚吃掉,老人回到家中睡醒后看到小男孩,发现不用自己老是对着自己和大海说话时,他激动地向小男孩表达了想念之情。这是老人对小男孩感情的升华。
在老人第八十五天出海前,男孩已经跟随老人出海四十天,但一无所获。但男孩对老人十分尊重、信任和关爱,这些在对老人的照顾细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男孩父母让他到另一条船上去学习,当他看见老人每天空船回来依旧会去帮忙。即使不能向老人学习捕鱼,男孩也想在老人出海前帮忙弄点沙丁鱼。在男孩心中,他认为老人是最了不起、最能干的渔夫。
当老人捕鱼归来后,许多渔夫围住小船打量着那条巨大的鱼骨架。只有小男孩跑到老人的门口,看见老人正在熟睡。当男孩确认老人还活着后,他虽然很高兴,但是他又很心疼老人,因为从老人的手可以看出他与大鱼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但自己又不在老人身边帮忙,只能在老人归来后好好对待他,所以一直哭。也是男孩完全理解老人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为尊严而战的毅力。这充分体现了男孩对老人的关心,这种类似于儿子对父亲的孝顺。
当大家在量鱼骨架的长度时,男孩不在乎大家看见自己哭泣,一位渔夫说从鼻子直到尾巴一共是十八英尺。男孩说他相信,还替老人要了一罐咖啡,让大家别去吵桑地亚哥。小男孩对老人真情实感地流露,作为一个好强的小男孩,内心渴望成为像老人一样坚忍不拔的人,但看见老人那么累,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虽然作为十几岁的男孩很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落泪,但是对于他和老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他还是没有忍住,这是他对老人真实迫切情感的表露,所以他不害怕别人笑他。同时,这不仅仅是男孩对老人的关心,希望他能好好休息,更是一种信任,当别人去量鱼骨架的长度时,小男孩不犹豫地回答他相信这条鱼的长度,他相信老人有这个实力,也相信老人是真的需要休息。
老人睡醒后,男孩觉得又可以和老人一起捕鱼了,但老人觉得他的我运气不好。男孩坚决地说他会把运气带来的,而且还有许多东西要学呢。这说明小男孩渴望向老人学习,也喜欢和老人一起捕鱼。他不管别人说什么,也相信他和老人能捕到大鱼。
男孩帮老人拿药敷手,他心疼老人,心疼老人为了捕到鱼吃了很多苦,看见他那手,就知道老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希望向老人学习,教他很多东西。也是老人最后的坚持使得他最后赢得了男孩和村民的尊重,他不屈服于现实的勇敢坚毅品格是值得小男孩学习的。
正如桑地雅哥所说“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他在出海捕鱼的过程是一个硬汉,一个坚强、勇敢的形象,而在面对小男孩时,却是一个慈父的形象,在困难的时候都希望小男孩在身边。小男孩也希望一直在老人身边学习捕鱼,在生活各方面帮助和照顾老人。这是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尊重、信任和爱。《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小男孩之间强烈的“父子”之情。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研究(增订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5:120.
[2]李茜.儒家父子·宗教父子——从《老人与海》看父子伦理[J].船山学刊,2010(1),219.
[3]李茜.论《老人与海》中“父子”关系的完满回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09.
[4]欧尔斯特·海明威,余光中译.老人与海[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113.
【关键词】海明威;《老人与海》;“父子”关系
【作者简介】武仁莉(1991.11-),女,汉族,四川广汉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研究实习员,本科,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老人与海》主要讲述一位名叫桑地雅哥的老渔夫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到第八十五天的时候,他独自一人到海洋深处去捕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捕到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但是在回程的途中,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最终老人带回一副鱼骨架。一位名叫曼诺林的小男孩曾跟随老人学习捕鱼,然而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未捕到鱼,家人让小男孩到另一条船上去学习捕鱼,但小男孩一直在帮助老人。在故事中,老人与小男孩虽然不是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但他们之间已经产生强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已近乎 “父子”关系。
《老人与海》的作者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在《堪城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并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也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基本上是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喜好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打猎、钓鱼等。海明威也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户外活动,喜欢亲近大自然。然而父亲在海明威29岁的时候自杀身亡,他曾诅咒过父亲的自杀行为,认为他是个懦夫。为了从父亲自杀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海明威在努力地抗拒死亡。所以在海明威笔下有很多“父”与“子”的关系,是试图在这些矛盾情感中寻找平衡。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描写,八分之七是出水面以下的,你可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从冰山显露出的八分之一可以看出海明威作品中父子关系在不断变化。1940年创作的《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依然对父亲的自杀感到“羞耻”,而在1952年创作的《老人与海》中向我们展示了最勇敢和最具有力量的父子关系。老人桑地雅哥和小男孩曼诺林之间的“父子情结”摆脱了胆小懦弱的父亲形象和叛逆困惑的儿子形象,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父子情谊”,可以看出海明威已经走出了父子困境。同时,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虽然在文坛以硬汉著称,也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但硬汉的也有柔情的时候,《老人与海》正深刻地体现了“父”与“子”之间的美好关系。
在《老人与海》中,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老人对小男孩的温情与爱意,也透露出小男孩对老人的崇敬、尊重与信任,他们相互依恋、相互关怀。坚忍不拔的高大父亲形象和爱老的孝子,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好父子关系。《老人与海》却是较为直接地描绘了一幅精神父子的温情画卷。其父慈、子孝已达到了道德伦理中父子关系的最高境界。
一、老人对男孩的“父爱”
桑地雅哥是一个非典型的海明威式男主角。他的年纪和他平和的精神世界使得他和焦虑且忍受精神折磨的海明威的其他主人公区分开来,例如,杰克·巴纳、费德里克·亨利、罗伯特·乔丹,还有理查德·坎特韦尔。然而他的隐忍与勇敢又让他与不可打败的男主人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例如曼纽尔·加西亚和杰克·巴纳。
老人家中陈设简陋,妻子已离世,处在家庭和亲情缺失的状态中,老人显得孤独无助。而家中又无亲戚和客人来访,也说明了老人与世隔绝,加强了老人的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更加衬托了老人与男孩这种“父子”情谊的难能可贵。除此,老人经常梦见狮子,狮子是老人年轻时的激情与勇气,就如现在的小男孩一样。小男孩能够带给他勇气,与小男孩深厚的感情更能带给他勇气,这种勇气是他八十四天未捕到鱼后再次出发的动力,也是他在深海捕鱼时与大海、与鲨鱼等作战的精神力量。
老人在海洋深处捕鱼的时候曾七次想到小男孩,他多么希望小男孩在他身边,以此来呼唤自己青年时期的勇气与力量。
在大海中,老人等待了很长时间才有大鱼上钩,但大鱼在不断地前行,老人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大声说道但愿男孩在他身边。这是第一次老人对男孩的思念。
当老人与大鱼在海里耗着的时候,老人想知道棒球大赛的结果,他想在打鱼的时候能听到收音机真好啊,但他又觉得应该专注钓大鱼这件事情。而他还是想到小男孩在这儿就好了,能够帮他的忙。他又想到一个人年纪大了还是应该有人陪伴,于是吃点新鲜的鲔鱼来保持体力。
老人回忆起曾经从一对马林鱼中钓到一条,小男孩帮着把雌鱼抬上船,而雄鱼始终守在船边,守在雌鱼的身边。那是老人见过最悲惨的情景,小男孩也感到凄凉。想到这儿,老人又多么希望小男孩在身边。
当大鱼咬住引饵的时候,老人不能判断它是什么鱼,但他想早点把它干掉。他希望小男孩在身边帮助他,但他没有带小男孩来,就只能依靠自己艰难地和大鱼作斗争。
老人喜欢有小鸟作伴,但小鸟飞走了,他四处寻找小鸟。不知是专心在望小鸟还是想着它,大鱼突然一拉就擦伤了老人。老人觉得自己应该专心,吃掉那条鲔鱼。但是他还是希望小男孩在这儿,而且能有点盐巴。老人是多么渴望有人作伴,最好是小男孩在身边陪伴。
在与大鱼的较量中,老人的左手一直在抽筋,他认为痉挛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很难堪。如果小男孩在的话,他就会帮老人揉揉手,让它放松下来。小男孩是最了解老人的,在各方面都能理解和关心老人。
老人屡次把钓索拉到要断的程度,他的双手就割得很痛,如果小男孩在这儿,他就会把绳圈沾湿,但愿小男孩在这儿啊,这样自己也可以减少一些痛苦,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桑地雅哥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曾七次渴望小男孩在身边的愿望和对小男孩的思念之情,是海明威在节奏上循环重复的安排,突出了老人对小男孩浓厚“父爱”的主题,这也是老人反抗命运、渴望陪伴的表现,同时也彰显了小男孩在老人心中的重要性。 老人最终捕到大马林鱼,而大鱼在归来途中被鲨魚吃掉,老人回到家中睡醒后看到小男孩,发现不用自己老是对着自己和大海说话时,他激动地向小男孩表达了想念之情。这是老人对小男孩感情的升华。
二、男孩对老人的“子爱”
在老人第八十五天出海前,男孩已经跟随老人出海四十天,但一无所获。但男孩对老人十分尊重、信任和关爱,这些在对老人的照顾细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男孩父母让他到另一条船上去学习,当他看见老人每天空船回来依旧会去帮忙。即使不能向老人学习捕鱼,男孩也想在老人出海前帮忙弄点沙丁鱼。在男孩心中,他认为老人是最了不起、最能干的渔夫。
当老人捕鱼归来后,许多渔夫围住小船打量着那条巨大的鱼骨架。只有小男孩跑到老人的门口,看见老人正在熟睡。当男孩确认老人还活着后,他虽然很高兴,但是他又很心疼老人,因为从老人的手可以看出他与大鱼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但自己又不在老人身边帮忙,只能在老人归来后好好对待他,所以一直哭。也是男孩完全理解老人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为尊严而战的毅力。这充分体现了男孩对老人的关心,这种类似于儿子对父亲的孝顺。
当大家在量鱼骨架的长度时,男孩不在乎大家看见自己哭泣,一位渔夫说从鼻子直到尾巴一共是十八英尺。男孩说他相信,还替老人要了一罐咖啡,让大家别去吵桑地亚哥。小男孩对老人真情实感地流露,作为一个好强的小男孩,内心渴望成为像老人一样坚忍不拔的人,但看见老人那么累,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虽然作为十几岁的男孩很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落泪,但是对于他和老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他还是没有忍住,这是他对老人真实迫切情感的表露,所以他不害怕别人笑他。同时,这不仅仅是男孩对老人的关心,希望他能好好休息,更是一种信任,当别人去量鱼骨架的长度时,小男孩不犹豫地回答他相信这条鱼的长度,他相信老人有这个实力,也相信老人是真的需要休息。
老人睡醒后,男孩觉得又可以和老人一起捕鱼了,但老人觉得他的我运气不好。男孩坚决地说他会把运气带来的,而且还有许多东西要学呢。这说明小男孩渴望向老人学习,也喜欢和老人一起捕鱼。他不管别人说什么,也相信他和老人能捕到大鱼。
男孩帮老人拿药敷手,他心疼老人,心疼老人为了捕到鱼吃了很多苦,看见他那手,就知道老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希望向老人学习,教他很多东西。也是老人最后的坚持使得他最后赢得了男孩和村民的尊重,他不屈服于现实的勇敢坚毅品格是值得小男孩学习的。
正如桑地雅哥所说“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他在出海捕鱼的过程是一个硬汉,一个坚强、勇敢的形象,而在面对小男孩时,却是一个慈父的形象,在困难的时候都希望小男孩在身边。小男孩也希望一直在老人身边学习捕鱼,在生活各方面帮助和照顾老人。这是孝顺的儿子对父亲的尊重、信任和爱。《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小男孩之间强烈的“父子”之情。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研究(增订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5:120.
[2]李茜.儒家父子·宗教父子——从《老人与海》看父子伦理[J].船山学刊,2010(1),219.
[3]李茜.论《老人与海》中“父子”关系的完满回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09.
[4]欧尔斯特·海明威,余光中译.老人与海[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