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梁之后是后唐,后唐之后是后晋,后晋的开国之君石敬瑭很有名。当年,他是后唐末帝李从珂——就是那位穷折腾的皇帝——手下的节度使。因为受到皇帝的猜忌,他萌生反意。不过,石敬瑭手下参与叛乱的军队并不多,一开始连吃败仗。后来,他向当时崛起于北方的契丹辽国求救,尊辽太祖耶律德光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受其册封,并在后者的帮助下灭了后唐。从此,“儿皇帝”在史书上大名流传,石敬瑭也成了千古唾骂的一个“皇帝”。
虽然是“儿皇帝”,但是这个“皇帝范儿”还是不能跌。作为称帝准备工作的谶言谶语一样要多准备。石敬瑭放出话说,其实自己要当皇帝这回事,早在后唐国未建之前就已经定下了。
那是在朱温刚灭了大唐帝国不久的时候,天子脚下传出一则“新闻”,说有人在砍树的时候发现,树心里有红色的字样:天十四载石进。当时,群臣都拍朱温的马屁,说到建国十四年时,必有祥瑞进献,这个谶就是给您做预报来着。
但是有这么一位大臣,觉得不对:从古到今,就没有过“天十四年”这样的说法,所以大家的解释必定是错误的。把“天十四”这三个字重新组合,“四”字拆成“囗”和“儿”,分别配给“天十”,就得到“丙申”二字,说明是“丙申年”有祥瑞进献,这才对嘛。
结果,梁代命短,没有挨到丙申年,后唐倒是有个丙申年,可李家就在这一年亡了国。这一年,石敬瑭果然就“进”了。
按说,把这个谶的宣传工作做到这个份上,也就够了。可石敬瑭不介,他怕就有人看不起自己“儿皇帝”,所以还要加强宣传,强化自己做“儿皇帝”的合理性。他接茬儿散布消息,说其实“天十四载石进”还有一种解释方法。
原来,后唐的势力起于前唐的河东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以后,河东与之武力对抗,依然沿用前唐的最后一个年号“天佑”。直到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国,才废“天佑”年号。所以,“天十四年”中的“天”,指的是“天佑”。天佑年号停用14年之后,石敬瑭建立了后晋国。
这一则谶文,两套解释,归了包堆说,都是石敬瑭强化自己当“儿皇帝”的合理性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当“儿子”的也不容易啊。
虽然是“儿皇帝”,但是这个“皇帝范儿”还是不能跌。作为称帝准备工作的谶言谶语一样要多准备。石敬瑭放出话说,其实自己要当皇帝这回事,早在后唐国未建之前就已经定下了。
那是在朱温刚灭了大唐帝国不久的时候,天子脚下传出一则“新闻”,说有人在砍树的时候发现,树心里有红色的字样:天十四载石进。当时,群臣都拍朱温的马屁,说到建国十四年时,必有祥瑞进献,这个谶就是给您做预报来着。
但是有这么一位大臣,觉得不对:从古到今,就没有过“天十四年”这样的说法,所以大家的解释必定是错误的。把“天十四”这三个字重新组合,“四”字拆成“囗”和“儿”,分别配给“天十”,就得到“丙申”二字,说明是“丙申年”有祥瑞进献,这才对嘛。
结果,梁代命短,没有挨到丙申年,后唐倒是有个丙申年,可李家就在这一年亡了国。这一年,石敬瑭果然就“进”了。
按说,把这个谶的宣传工作做到这个份上,也就够了。可石敬瑭不介,他怕就有人看不起自己“儿皇帝”,所以还要加强宣传,强化自己做“儿皇帝”的合理性。他接茬儿散布消息,说其实“天十四载石进”还有一种解释方法。
原来,后唐的势力起于前唐的河东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以后,河东与之武力对抗,依然沿用前唐的最后一个年号“天佑”。直到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国,才废“天佑”年号。所以,“天十四年”中的“天”,指的是“天佑”。天佑年号停用14年之后,石敬瑭建立了后晋国。
这一则谶文,两套解释,归了包堆说,都是石敬瑭强化自己当“儿皇帝”的合理性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当“儿子”的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