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至今日,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向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试从现今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困境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19-01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际不相符
教学内容设计上,综合性学习课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活动,学生很多时候有应付的心理。教材的编排组材上也缺乏知识的连贯性,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学生无论在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表现都很差,小学语文与初中严重脱节,这给初中语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教学目标不大明确
虽然老师有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但有些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计划性弱、随意性比较大的情况。学生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只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也没有自主意识。
3、全面教育与因材施教有矛盾
单个学生的发展与面向全体难以兼顾,由于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个别学生的发展,致使个别学生的长处难以发展,个别差生难以赶上。
4、教学方法不新,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为重要的是,教法陈旧,不知变通,搞“满堂灌”、“题海战”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主导意识,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向学生讲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差。同时,教师唱独角戏、一人表演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欲睡,学生学习被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的弊病,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重点还是应该集中在教学方法上,那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师们应该努力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
1、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渗透,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要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
2、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凸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1)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而不能让学生完全跟着老师被动得被“牵着鼻子走”。老师要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课堂“提问”是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提问”、“有意义的问”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有些教师一大半的课程都在提问,问题一出,常常是优秀生一哄而上,把答案抢先定了格,齐答、抢答成了优秀生的专利,而多数学生,要么还未来得及动脑思考,思维便被扼杀了,要么滥竿充数的跟着起哄,这造成了反馈的失真。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应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的同时,还应该有层次、有针对性,尽量不要求学生齐答,而是根据问题的层次有针对性的抽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单个回答,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各显神通,教师也可得到可靠的信息反馈。
(3)讨论和评价时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讨论”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和互动的最好环节。在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这时,教师的适当讲解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应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组织他们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间充分活动起来,特别是在解决疑难问题时,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组织分组讨论前,教师应当首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3、老师应充分实现情感应用策略
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要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人,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人语文学习中,并争取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
参考文献:
[1]冯东鹏.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林区教学,2005,(03).
[2]孙士有.新课程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0).
[3]张东升.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写作,2006,(2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困境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19-01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际不相符
教学内容设计上,综合性学习课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活动,学生很多时候有应付的心理。教材的编排组材上也缺乏知识的连贯性,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学生无论在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表现都很差,小学语文与初中严重脱节,这给初中语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教学目标不大明确
虽然老师有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但有些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计划性弱、随意性比较大的情况。学生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只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也没有自主意识。
3、全面教育与因材施教有矛盾
单个学生的发展与面向全体难以兼顾,由于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个别学生的发展,致使个别学生的长处难以发展,个别差生难以赶上。
4、教学方法不新,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为重要的是,教法陈旧,不知变通,搞“满堂灌”、“题海战”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主导意识,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向学生讲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差。同时,教师唱独角戏、一人表演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欲睡,学生学习被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的弊病,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重点还是应该集中在教学方法上,那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师们应该努力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
1、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渗透,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要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
2、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凸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1)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而不能让学生完全跟着老师被动得被“牵着鼻子走”。老师要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课堂“提问”是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提问”、“有意义的问”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有些教师一大半的课程都在提问,问题一出,常常是优秀生一哄而上,把答案抢先定了格,齐答、抢答成了优秀生的专利,而多数学生,要么还未来得及动脑思考,思维便被扼杀了,要么滥竿充数的跟着起哄,这造成了反馈的失真。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应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的同时,还应该有层次、有针对性,尽量不要求学生齐答,而是根据问题的层次有针对性的抽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单个回答,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各显神通,教师也可得到可靠的信息反馈。
(3)讨论和评价时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讨论”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和互动的最好环节。在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这时,教师的适当讲解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应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组织他们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间充分活动起来,特别是在解决疑难问题时,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组织分组讨论前,教师应当首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3、老师应充分实现情感应用策略
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要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人,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人语文学习中,并争取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
参考文献:
[1]冯东鹏.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林区教学,2005,(03).
[2]孙士有.新课程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0).
[3]张东升.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写作,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