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并探索策略,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型 师生关系 和谐 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它的核心。尽管新课改一直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师生关系并未随着教育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还停留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当中。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学好的十个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师生关系融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增进师生情感的亲密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发扬民主 平等对待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改善师生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和学生的地位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在教育当中的职责和任务;二是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不可能是同一种个性,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是教师不应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无疑对教师的各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放下自身的架子,真诚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促进真正的民主教学,还应该去掉有色眼镜,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习惯了居高临下的讲授知识,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这种师生关系必须进行改变,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更加自觉的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分析无数成功的经验不难发现,要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发扬民主教学,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等的培养;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热心的指导学生。
2 尊重学生 理解宽容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首先任务就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渴望被认可和肯定,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也是很多人前进的动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应该做到相互理解,教师要理解自己的学生,允许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学生要理解自己的老师,尊重老师为使自己成才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 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通过教育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充分的发展自身的个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还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充分的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成为具有生命的人!
4 突显个性 因材施教
个性化要求教学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这说明人作为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目标就是追求人的发展,把人的因素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首位来考虑。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通过个性化教育,使学生的人格更完整,知识更全面,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个性化要求教学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由于家庭、智力、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个性一般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时教师不应该笼统的把这些个性都磨灭掉,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发展自身的个性,同时教师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在某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能够最大化,真正的体会到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意义。
5 注重情感 耐心沟通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想使自身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获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不能只依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还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和学生耐心的进行沟通,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投入感情的授课中也能更快地吸取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这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也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教师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意识到可爱的学生不仅仅是听话的学生或者成绩好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或者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是可爱的,教师不应该以单一的评价体系去评价一个学生。而要想真正的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真正的为学生着想,热爱学生,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容易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培养师生情感。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关键性的。任何情感的建立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其个性、思想、成绩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的传授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将来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文继志.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09-10-25.
[2]麻海莲.孔子的人本教育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7-05-01.
[3]黄美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求实,2006-12-30.
作者简介:吴敏(1976-),女,安徽安庆人,太湖县小教一级。
关键词:新型 师生关系 和谐 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它的核心。尽管新课改一直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师生关系并未随着教育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还停留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当中。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学好的十个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师生关系融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增进师生情感的亲密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发扬民主 平等对待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改善师生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和学生的地位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在教育当中的职责和任务;二是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不可能是同一种个性,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是教师不应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无疑对教师的各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放下自身的架子,真诚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促进真正的民主教学,还应该去掉有色眼镜,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习惯了居高临下的讲授知识,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这种师生关系必须进行改变,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更加自觉的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分析无数成功的经验不难发现,要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发扬民主教学,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等的培养;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热心的指导学生。
2 尊重学生 理解宽容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首先任务就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渴望被认可和肯定,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也是很多人前进的动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应该做到相互理解,教师要理解自己的学生,允许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学生要理解自己的老师,尊重老师为使自己成才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 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通过教育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充分的发展自身的个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还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充分的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成为具有生命的人!
4 突显个性 因材施教
个性化要求教学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这说明人作为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目标就是追求人的发展,把人的因素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首位来考虑。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通过个性化教育,使学生的人格更完整,知识更全面,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个性化要求教学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由于家庭、智力、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个性一般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时教师不应该笼统的把这些个性都磨灭掉,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发展自身的个性,同时教师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在某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能够最大化,真正的体会到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意义。
5 注重情感 耐心沟通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想使自身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获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不能只依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还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和学生耐心的进行沟通,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投入感情的授课中也能更快地吸取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这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也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教师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意识到可爱的学生不仅仅是听话的学生或者成绩好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或者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是可爱的,教师不应该以单一的评价体系去评价一个学生。而要想真正的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真正的为学生着想,热爱学生,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容易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培养师生情感。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关键性的。任何情感的建立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其个性、思想、成绩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的传授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将来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文继志.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09-10-25.
[2]麻海莲.孔子的人本教育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7-05-01.
[3]黄美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求实,2006-12-30.
作者简介:吴敏(1976-),女,安徽安庆人,太湖县小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