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孩子都会对新鲜事物怀有好奇心,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接触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例如玩游戏、看动画、听音频等。幼儿园教师也会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孩子喜欢教师使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因为计算机播放生动形象的动画、悦耳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文字等,给孩子带来流畅的画面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信息技术可以弥补教学中直观不足的缺陷,尤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
  一、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是跳跃性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为主。常常一节活动下来,教师有可能絕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提醒孩子注意力的集中上,这样孩子才能跟上教师的频率和节奏。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难为易,将教师的要求和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赋予生命,浅显易懂的图像等不仅让幼儿对世界新奇事物充满兴趣,也提高了幼儿的接受力。经常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有着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也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下,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太阳”中,通过一段“太阳”的自述动画,生动直接地让幼儿了解太阳的构造、特点和作用,通过动画初步了解后,由“太阳”布置“任务”,请幼儿动手画出“太阳”。整个活动以动画的方式,将声音、图像、文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图文结合,适当用动画主角充当教师角色,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提高学习兴趣,将变化万千、紧密联系的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幼儿,在拓展经验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讲解的直观性,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幼儿对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凡是对新奇的东西充满好奇。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对新鲜事物进行感知、探索、发现、操作,从而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在这样的形式下,往往容易出现教师交代不清楚,小朋友没听清,在实践操作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要反复询问教师的情况,再加上幼儿的生活范围和经验有限,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探索往往比较单一,常常局限在一个领域。如科学活动“长长的泡泡虫”,实验材料较多,步骤繁琐,教师需讲解、提醒的内容较多,不便在集体中开展。教师可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整个实验的材料、步骤、过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微课,在区域活动中投放,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幼儿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再以“学生”的角色,进入幼儿的实验探索,对幼儿进行发问、请教,让师幼之间的教学关系变得特殊且微妙,无形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导,形成融洽的“教”和“学”的互动。
  三、运用信息技术,适时探索科学教育机会,帮助幼儿寻找科学真理
  教师要依据幼儿发展目标,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活动中敏感地捕捉蕴含的教育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如在一次户外滑梯活动中,孩子兴奋地把目光都集中在一位正在滑滑梯、头发“炸”起来的女孩子身上,他们惊喜地大声讨论她头发“炸”起来的原因。教师关注到幼儿的活动反应和知识需要,及时抓住随机科学教育的机会,与幼儿共同探索,利用现有材料随即做一个“摩擦起电”的实验,讲解原理和知识,与幼儿形成一个合作探究式的互动,适时给幼儿解答迷惑,寻找真理。活动延伸时将幼儿发现问题的整个过程和实验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微课,让幼儿观看,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探究和操作,从而鼓励幼儿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自豪感、成就感。一次无意中的随机科学教育,有了微课的加入,解决了因实验材料有限、幼儿不理解、实验原理不明等多种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幼儿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还帮助幼儿寻找到科学的真理。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便利。在幼儿园活动中巧妙运用,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能力,让幼儿的科学活动变得丰富有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地运用,选准切入点,让信息技术有效贯穿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使每一次科学教育都得心应手,成为幼儿科学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其他文献
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是培养实操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式,是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的突破点和有效抓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我们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需要从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全维度形成完善的实训教学的模式。  本文通过回顾中职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和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基本遵循。要求清晰定位课程思政特色,精准育人,结合学校的专业学科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在专业课程的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围绕“德技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德技并重
在当前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年轻的一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一直在探讨如何运用微课为中职会计高效课堂服务,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分析  部分当代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厌学。原因有三点:第一,学生文化基础差。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场上的失败者,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
近日,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通知,正式启动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  本届大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青年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职业院校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效能力搭建平台、提供帮助。大赛为国家级一类大赛,系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之一,以“跟党走实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时代背景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网络技术和云端服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想象的创新工具。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已确定在学校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拓宽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助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周围的事物也在更新变化。机器人作为多种学科交互的技术成果,代表着高新技术出现在幼儿身边,成为幼儿熟悉的事物。将机器人引进校园,成为幼儿探索的教学工具,形成幼儿园机器人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行业探索的新领域。  一、幼儿园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已经不断营造并形成了勇于创新的良好科学文化氛围,取得了一定的科学成就。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与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
Python语法简洁,零基础都可以学;python数据结构丰富,它提供了列表、元组、字典以及Numpy下的数组、Pandas等;Python是一款免费的编程语言,它提供源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写代码从而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Python是一种多范式语言,它支持多种编程风格,这使得它的通用性极强,现在使用Python是IT行业的一种趋势。但是,作为初学者,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详细讲解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