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五年,是辽宁省朝阳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最具成效、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县人民克服了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强力攻坚,实现了县域经济由崛起到振兴的历史性跨越。
名源《诗经》 孕育朝阳县灿烂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历史源远流长。夏、商、周为孤竹国,战国时设置柳城县,汉朝为“龙城”,有“三燕故都”之称,隋唐、宋、元各朝代朝阳县相继称为霸州、兴中府和三座塔。 1787年清乾隆皇帝东巡时,望城东山如展翅欲飞的清凤,故取《诗经》中“凤鸣朝阳”之意,定名“朝阳县”至今。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朝阳县的大秧歌、刺绣等民间艺术,奔放张扬,细腻精湛。
朝阳县总面积3757平方公里,地理环境由“七山一水二分田”构成。下辖28个乡镇(场),298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是闻名全国的民间小戏之乡和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95亿元。
地理位置优越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朝阳县处于辽宁、内蒙古两省(区)八县(市)交界处,是东北通往京、津、唐门户,北依内蒙古腹地,南邻渤海之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域内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大小凌河贯穿全境,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5条国、省级公路干线和锦承铁路纵贯南北,连接东西。锦朝、锦赤、京四高速公路纵横全县。
朝阳县共有耕地110万亩,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品质优良的农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谷子、玉米、高粱等主要作物远近闻名,被国家评为有机杂粮生产示范基地。朝阳县是著名的“中国大平顶枣之乡”,盛产的大枣色泽深红锃亮、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被国家列为无公害大枣生产基地。霜期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位居辽宁前列,产品远销俄罗斯和东北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保护地、畜牧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现有保护地31万亩、畜牧小区562个、枣树37.5万亩。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个。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经济门类齐全
朝阳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26种,包括金、锰、钛、铁、钼、石灰石、石棉、沸石、珍珠岩、膨润土、建筑石材、矿泉水等。目前重点开发的有金、锰、铁、石棉、膨润土等,其中金、铁、锰储量大、品位高,在东北享有盛名,极具开采价值。朝阳县水资源丰富,总量达到4亿立方米。
朝阳县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矿山、机加、轻工等为重点,门类较为齐全的新兴工业体系。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户,金属镍、海绵钛、海绵锆、金属锰、水泥、铁精粉、钒钛等工业产品已达100多个品种。镍锆锰三大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2010年实现产值104亿元。县工业园区、有色金属产业园区等已完成“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现已入驻企业87家。
朝阳县充分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大开放为主导,精心构筑“软”“硬”环境,努力创设重商、亲商、安商、养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公安三基建设位居全省前列,被评为“三基建设”先进县和省级“平安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连续三年荣获省“安全生产先进县”称号,软环境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朝阳市第一名。朝阳县为了更好地筑巢引凤,不遗余力地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靠园区的产业聚集来推进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使园区尤其是正在建设的中国朝阳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目前,有色金属园区已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现正朝着中国北方最大的有色金属之都建设目标迈进。
自然人文景观助推旅游业发展
朝阳县县内努鲁尔虎山脉、柏山山脉和大小凌河纵贯全境,造就了丘陵起伏、山峻谷深、河流纵横、林地疏密相间的自然景观。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魅力无穷。
自然景观有劈山沟、槐树洞、清风岭、云蒙山、朝阳洞、千佛洞、响泉、大青山、大孤山、塔山等10余处,其中,劈山沟、清风岭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清风岭又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唯一一方未被日本强盗占领的“中国地”,央视正在热播的《中国地》在此景区拍摄完成。
人文景观有关帝庙、玉清宫、华严寺、响应寺、玄羊寺、法轮寺、双塔寺、经海寺、普祥寺、观音阁、娘娘庙、青峰塔和东晋壁画墓等30余处,其中迎风亘古振纲常的关帝庙是朝阳市唯一保存的礼制性建筑。朝阳县农村风光秀美,乡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为大力发展山村风光游和农家自助游创造了基础条件,展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阳光)
名源《诗经》 孕育朝阳县灿烂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历史源远流长。夏、商、周为孤竹国,战国时设置柳城县,汉朝为“龙城”,有“三燕故都”之称,隋唐、宋、元各朝代朝阳县相继称为霸州、兴中府和三座塔。 1787年清乾隆皇帝东巡时,望城东山如展翅欲飞的清凤,故取《诗经》中“凤鸣朝阳”之意,定名“朝阳县”至今。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朝阳县的大秧歌、刺绣等民间艺术,奔放张扬,细腻精湛。
朝阳县总面积3757平方公里,地理环境由“七山一水二分田”构成。下辖28个乡镇(场),298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是闻名全国的民间小戏之乡和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95亿元。
地理位置优越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朝阳县处于辽宁、内蒙古两省(区)八县(市)交界处,是东北通往京、津、唐门户,北依内蒙古腹地,南邻渤海之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域内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大小凌河贯穿全境,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5条国、省级公路干线和锦承铁路纵贯南北,连接东西。锦朝、锦赤、京四高速公路纵横全县。
朝阳县共有耕地110万亩,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品质优良的农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谷子、玉米、高粱等主要作物远近闻名,被国家评为有机杂粮生产示范基地。朝阳县是著名的“中国大平顶枣之乡”,盛产的大枣色泽深红锃亮、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被国家列为无公害大枣生产基地。霜期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位居辽宁前列,产品远销俄罗斯和东北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保护地、畜牧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现有保护地31万亩、畜牧小区562个、枣树37.5万亩。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个。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经济门类齐全
朝阳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26种,包括金、锰、钛、铁、钼、石灰石、石棉、沸石、珍珠岩、膨润土、建筑石材、矿泉水等。目前重点开发的有金、锰、铁、石棉、膨润土等,其中金、铁、锰储量大、品位高,在东北享有盛名,极具开采价值。朝阳县水资源丰富,总量达到4亿立方米。
朝阳县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矿山、机加、轻工等为重点,门类较为齐全的新兴工业体系。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户,金属镍、海绵钛、海绵锆、金属锰、水泥、铁精粉、钒钛等工业产品已达100多个品种。镍锆锰三大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2010年实现产值104亿元。县工业园区、有色金属产业园区等已完成“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现已入驻企业87家。
朝阳县充分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大开放为主导,精心构筑“软”“硬”环境,努力创设重商、亲商、安商、养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公安三基建设位居全省前列,被评为“三基建设”先进县和省级“平安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连续三年荣获省“安全生产先进县”称号,软环境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朝阳市第一名。朝阳县为了更好地筑巢引凤,不遗余力地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靠园区的产业聚集来推进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使园区尤其是正在建设的中国朝阳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目前,有色金属园区已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现正朝着中国北方最大的有色金属之都建设目标迈进。
自然人文景观助推旅游业发展
朝阳县县内努鲁尔虎山脉、柏山山脉和大小凌河纵贯全境,造就了丘陵起伏、山峻谷深、河流纵横、林地疏密相间的自然景观。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魅力无穷。
自然景观有劈山沟、槐树洞、清风岭、云蒙山、朝阳洞、千佛洞、响泉、大青山、大孤山、塔山等10余处,其中,劈山沟、清风岭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清风岭又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唯一一方未被日本强盗占领的“中国地”,央视正在热播的《中国地》在此景区拍摄完成。
人文景观有关帝庙、玉清宫、华严寺、响应寺、玄羊寺、法轮寺、双塔寺、经海寺、普祥寺、观音阁、娘娘庙、青峰塔和东晋壁画墓等30余处,其中迎风亘古振纲常的关帝庙是朝阳市唯一保存的礼制性建筑。朝阳县农村风光秀美,乡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为大力发展山村风光游和农家自助游创造了基础条件,展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