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同学交往中不同教育方式的教育思想本质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认识了几位学友,闲聊中,某位学友谈到对异性关系异常的学生教育问题,她主张尊重学生意愿,注重内心体验,甚至安排他们同座,成人之“美”,不主张棒打“鸳鸯”。事实上效果不错。我不是很清楚她的这种宽容教育方式是不是现在年轻一代班主任对待异性异常交往学生的主流教育方式,但至少反映了年轻一代教师新的教育思潮,具有一定代表性。
  不由想起另一位十多年前的某中职校优秀老班主任完全相反的做法,她总认为异性交往过密不合适,想尽办法规劝教育,棒打“鸳鸯”,效果却甚微。当然,老班主任的做法并非一点效果都没有,今天,她的那位学生对她仍然很尊重,很感激她当年的关心和呵护。老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是那个年代处理异性同学异常交往的主流教育方式。
  新老两代班主任对待异性交往异常学生的不同教育方式值得思考和深究。这两种方式背后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教育本质是什么?哪一种更适用于现代学生?这种深究也许是有意义的。
  研究生课程《当代西方教育思潮》中,有“内发论”和“外铄论”两种观点。前者假定人性是善的,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体验,遇到问题应顺其自然。后者假定人性是恶的,主张通过外在影响人为矫正。
  追根溯源,“内发论”或“外铄论”涉及到人性的本质问题,人之初性本善或恶的问题。中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从教育的角度看,荀子是“外铄论”者。
  西方有些人认为心灵犹如一块白板,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代表,“白板论”无疑也是“外铄论”了。“外铄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甚至认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斯金纳不仅继承华生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如此看来,那位老班主任是典型的“外铄论”者。她之所以相信这种教育方式,一定是她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而且是许多案例的经验总结。
  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是“内发论”者。
  “内发论”者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及“做中学”等理论观念经陶行知等教育大家在我國推介,影响深远。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国内多年来教育界盛行国家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学校提供标准教育,学生并无多大选择余地,儿童中心论虽有影响,但多年不是主流了。再加上传统“师道之尊”的教育思想影响,教师指导论、学校中心论才是主流。这种体制或思潮影响下的班主任如何教育异性交往异常的学生,自然不奇怪了。甚至涌现出不少“奇葩”校规,更加不足为奇。比如福安二中关于男女生之间交往明确规定:“目光有分寸。男女生之间交往时应该注意不应长时间盯着异性同学看。”(详见2014年2月28日《河南商报》A18版)
  笔者以为,国内实际上由“外铄论”者统治很久了,尤其是在深受高考指挥棒统治的普通高中更是如此。“外铄论”成为国内教育过于功利的帮凶。也许他们并不是都相信“性本恶”,而是身不由己的选择了“性本恶”。
  卡耐基曾举过一个“太阳与风打赌”的例子,大意是看谁能让干活的农夫脱去棉衣。风拼命地吹,越来越冷,农夫衣服却越裹越紧;太阳光线越来越强,越来越温暖,农夫慢慢地就把棉衣脱下了。假设农夫的“棉衣”就是某个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做“风”还是“太阳”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若深究,太阳肯定主张“内发论”者了,风应该是“外铄论”者。
  还有,苏格拉底“助产术”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之道。即便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大环境,那么在教育策略和方式的选择上,还是可以有很多参考的。
  回到如何教育异性交往异常的学生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了。通过类似福安二中“三有六不准” 动辄拿冰冷的“不准”“禁止”,辅以“处分”“开除”的威胁来解决,可能会有“风”一样的威力,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是早恋也会被逼成早恋。
  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对异性同学好奇、被异性同学吸引或者产生与异性交往的冲动,属于人之常情。学校和教师还是要做好青春期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异性之间的那些事儿,发现早恋苗头及时交心,用人性化、带情感、有温度的方式循循善诱。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数学能开窍一点,越学越聪明,因而我总是时时寻找智慧的数学教学方法.我认为,智慧的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断的思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腰椎穿刺培训系统在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腰椎穿刺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级八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苦燥的学问,其实它里面蕴涵着许许多多的美,如数学本身的逻辑美、数学模型的结构美、简洁美、形式美、对称美、周期美等,就连普通的数字都有着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近日放出风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犹如一枚炸弹,引爆了中国青壮年劳动者对于未来养老的担忧。养老金的巨大缺口成
目的:探索医科院校学生完美主义、自动思维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生负性情绪提供建议。方法:使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及贝克抑郁量表对某医科院校的335名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并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但由于动手操作常常会影响课堂纪律,所以很多教师往往会省略这个操作过程,那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呢?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吧。  二年级上册,《加减法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一节很累的课,因为要动手操作,必然会使课堂上会有些“乱”。但要解决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必须要亲自动手操作。  在上
期刊
生命教育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就明确指出要认识自己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可见生命教育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加重视学术教育而常常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殊不知,这是一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所以,在《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着重开展学生的人格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青少年,以期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教师教书育人不是为了使学生成为读书机器,而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有着健康体魄和丰盈灵
期刊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基于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需要我们教师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我
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都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党和政府也通过各种法律、政策来进一步地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历史、现实以及学校自身等一系列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并长期存在着理想化、现实化、功利化等现象,从而也就使得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困境之中。究其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育在中小学处于边缘地位  目前我国中小学大多数都以“升学率”为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