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从兴趣与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关系,以及兴趣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入手。结合教学实际,从挖掘文本素材、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时事近况、变换语言朗读以及适时评价学生等多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讨多元化教学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兴趣教学;多元化教学
趣之,学之先,习之重也。兴趣,是学习之先导,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情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的良好状态。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挖掘文本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佳作美文,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舒婷的《致橡树》一文是一首爱情诗,笔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爱情”进行议论:爱情是什么?处于十六七岁的中职生对于爱情是朦胧的,但学生对这个话题是感兴趣的。当时,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高涨,各抒己见。教师在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把握文章的内涵。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听觉、视觉方面去吸引学生,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刚好笔者去过这个地方,也照了相关的相片,于是把相应景点的相片和文本内容一一进行讲解。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无声的文本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以兴奋的状态积极投入学习,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 通过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指导学生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深入领会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分角色读,读出每个人的特点,更能感受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例如,学习张洁《拣麦穗》一文,笔者指导邓玮淇和周立城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个扮演老汉,一个扮演小女孩。指导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表演中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精彩的表演,再现文本情境,增进文本理解,加深文本印象。通过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 引入时事近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述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近况,激发学生喜欢语文课堂。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首先看学生喜不喜欢上你的课,喜不喜欢听你讲课。看来,教师的课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热爱学生、及时有效地表扬鼓励学生、讲些学生喜欢听的事、教师的语言幽默等都能为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讲述韩国部署“萨德”危害我们国家、围绕“厉害了我的国”话题进行讨论等,在简短的讲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事件的過程中随即转入学习语文正题,大家都把兴奋的状态带入学习语文的课堂上来。
五、 变换语言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导”很重要,应当体现课堂主导地位,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多思考,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舒婷《致橡树》一文,笔者尝试通过地方方言(客家话)来朗读,学生的兴趣来了,他们都集中精神听老师朗读,多数学生不会客家话,要求老师多读几遍,觉得老师这样朗读很新鲜,听得很过瘾。然后他们又尝试用阳山本地话朗读,白话文朗读。通过变换语言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六、 适时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尽管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相对偏低,但是我们教师也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学好。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因此,教师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就会自然地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手段是多样的。课堂上,教师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手段去教学都会有效的。课堂上,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运用教学方法手段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热情与语言诱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若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运用语言的魅力为课堂导航。幽默的语言,能够刺激学生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通。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作者简介:陈丽君,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中职语文;兴趣教学;多元化教学
趣之,学之先,习之重也。兴趣,是学习之先导,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情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的良好状态。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挖掘文本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佳作美文,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舒婷的《致橡树》一文是一首爱情诗,笔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爱情”进行议论:爱情是什么?处于十六七岁的中职生对于爱情是朦胧的,但学生对这个话题是感兴趣的。当时,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高涨,各抒己见。教师在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把握文章的内涵。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听觉、视觉方面去吸引学生,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刚好笔者去过这个地方,也照了相关的相片,于是把相应景点的相片和文本内容一一进行讲解。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无声的文本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以兴奋的状态积极投入学习,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 通过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指导学生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深入领会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分角色读,读出每个人的特点,更能感受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例如,学习张洁《拣麦穗》一文,笔者指导邓玮淇和周立城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个扮演老汉,一个扮演小女孩。指导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表演中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精彩的表演,再现文本情境,增进文本理解,加深文本印象。通过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 引入时事近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述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近况,激发学生喜欢语文课堂。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首先看学生喜不喜欢上你的课,喜不喜欢听你讲课。看来,教师的课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热爱学生、及时有效地表扬鼓励学生、讲些学生喜欢听的事、教师的语言幽默等都能为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讲述韩国部署“萨德”危害我们国家、围绕“厉害了我的国”话题进行讨论等,在简短的讲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事件的過程中随即转入学习语文正题,大家都把兴奋的状态带入学习语文的课堂上来。
五、 变换语言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导”很重要,应当体现课堂主导地位,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多思考,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舒婷《致橡树》一文,笔者尝试通过地方方言(客家话)来朗读,学生的兴趣来了,他们都集中精神听老师朗读,多数学生不会客家话,要求老师多读几遍,觉得老师这样朗读很新鲜,听得很过瘾。然后他们又尝试用阳山本地话朗读,白话文朗读。通过变换语言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六、 适时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尽管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相对偏低,但是我们教师也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学好。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因此,教师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就会自然地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手段是多样的。课堂上,教师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手段去教学都会有效的。课堂上,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运用教学方法手段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热情与语言诱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若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运用语言的魅力为课堂导航。幽默的语言,能够刺激学生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通。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作者简介:陈丽君,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