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从学院实际办学情况出发,立足于计算机课程的现状,不断总结计算机课程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在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中,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素质,同时还不能浪费教育资源。因此,计算机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使学生的“能力本位”达到用人单位的使用标准。
1.能力本位”。新课程体系要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能力本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增减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4)依据企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割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课程模块化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也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加强知识经济教育,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保证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三年不断线,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强化实践课程体系。保证理论和实践课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1。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要求我们的实验室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如按岗位接业务流程模拟实验,诸如网页制作、网络组建与管理、办公自动化等。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例如,课程设置要切实保证“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至少还要取得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课程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放羊式”教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既不能重教轻学,也不能重学轻教,两者没有孰重孰轻的问题。
2.健全教师工作量核算及奖惩制度。由于课程体系形式多样,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也要有相应的标准.否则,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突出要有相应的奖励。
3.学生最终的学习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挂钩。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办法,要将学习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评价应在每个教学单元中,不仅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做出评价,对学生的意志、态度、思考、判断、表现、理解等因素都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增加成绩的条目。这样对学生最终评价就会比过去准确、公正、合理。
总之,在计算机教育建设时期,以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重点建设方面。本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但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在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中,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素质,同时还不能浪费教育资源。因此,计算机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使学生的“能力本位”达到用人单位的使用标准。
1.能力本位”。新课程体系要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能力本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增减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4)依据企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割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课程模块化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也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加强知识经济教育,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保证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三年不断线,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强化实践课程体系。保证理论和实践课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1。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要求我们的实验室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如按岗位接业务流程模拟实验,诸如网页制作、网络组建与管理、办公自动化等。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例如,课程设置要切实保证“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至少还要取得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课程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放羊式”教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既不能重教轻学,也不能重学轻教,两者没有孰重孰轻的问题。
2.健全教师工作量核算及奖惩制度。由于课程体系形式多样,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也要有相应的标准.否则,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突出要有相应的奖励。
3.学生最终的学习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挂钩。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办法,要将学习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评价应在每个教学单元中,不仅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做出评价,对学生的意志、态度、思考、判断、表现、理解等因素都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增加成绩的条目。这样对学生最终评价就会比过去准确、公正、合理。
总之,在计算机教育建设时期,以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重点建设方面。本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但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