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520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范围内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在通过党史的学习,青少年能从党史中汲取先辈的经验奋力前行,使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资源与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信念。党史学习教育与青少年历史教育相辅相成,因此中学党史学习教育可在借鉴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中培养青少年深厚的家国情感。
  一、中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意蕴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提出要在全党范围内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而后提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党史學习教育。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向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包括“制作播出‘开学第一课’电视专题节目,组织全国大中小学开展党团队活动等,引导广大青少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1]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判断,青少年才能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备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历史的作用,历史不仅在国家治理方面起到借鉴的作用,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人们通过汲取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智慧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被捏造的历史事件、被丑化的领导人形象、被泼脏水的英雄烈士等等,都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影响了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判断。面对这种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3]。青少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体会到革命先烈牺牲小我、为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感受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贡献,进而激起了爱党爱国之心,更加全力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增强青少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增进了青少年对家、国的情感,增加了其作为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何况当前我国处于新时代的浪潮中,面临着无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能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培养青少年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中国共产党在这百年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1927年国民党针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发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941年国民党针对新四军发起的皖南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满目狼藉的中国等等。一次次的危局都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共领导人和怀有赤子之心的中国人民所克服,成就了现今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国。在中学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并不是要沉浸于渡过难关的喜悦中,而在于让青少年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传承红色资源和革命薪火,寄希望于中国更为顺利地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三重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2月1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4]。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党史的借鉴功能。中学党史学习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补充、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教育、是培养立德树人的需要。在中学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共产党深厚的感情,是把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一环。
  (一)理论逻辑:党史学习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补充
  恩格斯提到“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5]。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恩格斯秉承着人类创造历史这一观点,高度重视历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也注意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尤其提到要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毛泽东同志提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6]。之后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高度认同党史的借鉴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观念,把党史的传承放在重要的地位,“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7]在中学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使青少年感悟到传承先辈优秀品德的重大使命,能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和经验,给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因此,中学党史学习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补充,有助于青少年从历史中学到宝贵经验,继承优秀的革命精神与红色资源。
  (二)历史逻辑:党史学习教育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教育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目的也会有所不同。在封建社会,教育是为地主阶级服务,初期以选拔有才能的士为官吏,到了后期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开始僵化。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明代的教育“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8]。即在封建专制下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士人,反而会伤害士人。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是为整个资产阶级服务,培养为资产阶级工作的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广大的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一步。党史学习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现今丰富多彩的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信念所铸成的,使青少年不忘红色精神与红色资源,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所付出的艰辛,更加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一步。   (三)实践逻辑:党史学习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需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9]。中学党史学习教育是发展“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中,出现了许多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战士,他们以为人民服务为准则,把祖国利益放在首位。《古田文史资料》中记载了大量的革命烈士,黄孝敏烈士就是其中之一。黄孝敏多次从事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在1937年2月因被叛徒出卖被捕,于6月23日英勇牺牲,年仅30岁,“但他一腔热血为人民献身的精神,犹如日月经天,永照人间,催人奋进。”[10]青少年在学习这些战士的先进事迹中,感慨他们的爱国奉献精神,不自觉地向战士们学习,树立起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信仰。在中学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需要,有助于把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中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党史学习教育与青少年历史教育相辅相成,中学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借鉴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使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达到更为显著的成效。历史教育中虽然有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但缺乏对党史系统性的论述,使得青少年的党史知识较为薄弱,不利于学生形成对整个中国共产党的系统认识,进而达不到党史学习教育预期的效果。中学党史学习教育能加深青少年对党史的理解,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
  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时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既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看待历史的能力,又避免对历史事件一刀切、绝对化的叙述。“以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指导中小学的历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实践。”[11]历史教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注意到把人物、事件放在特定的条件下分析,历史人物、事件一旦脱离了它所特有的条件,它的结论就不再成立。尤其是历史教师在论述历史现象时,会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考虑在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把中国的历史放在世界背景下进行教学,运用现代化的视角、文明的视角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就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虽然有时受“左”的影响唯物史观会出现脱轨的现象,但共产党人对“左”的反思使得唯物史观很快回到既定的轨道上。中国共产党在1927—1934年就发生过三次的“左”倾错误,分别是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源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较为弱小,缺少革命的经验,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中共党员受共产国际的影响较深,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认为遵循苏联模式就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不去考虑中国实际的因素。这些“左”的错误都被共产党人纠正,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继续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主张,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一)运用历史教材外的活教材
  历史教师善于利用教材外的活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教材外的活教材有很多,如当地的史料、博物馆等都是活教材。现如今,我国大多省市都存在地方志、家谱、民俗文化等文献史料,这些史料把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些文献史料有的能作为历史教学的素材,有的则能直接推荐给学生阅读,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存在历史遗迹,有的被开发为景点,有的建立了博物馆、展览馆等建筑。这些实物资源弥补了历史教学中欠缺的真实情境,是对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也应注意活教材的使用。不同于历史教材中的“死”知识,活教材是发生在受教育者身边的真人真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2]。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形成了革命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碑等实物史料。学校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纪念馆、革命文物馆、请先进英雄模范进校园演讲等形式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这些形式使青少年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能直接深入青少年的内心,产生心理上的震撼,激发青少年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因此,对青少年的党史教育可运用历史教材外的活教材,加深青少年对党史记忆的同时,减少了青少年机械学习历史的可能,提高青少年对党史学习的兴趣,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的公民。
  (二)引导青少年进行党史习作
  早在2003年历史习作就已成为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了。在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评价实施过程中,“有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和考试五种评价方法”[13]。在2019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提到在活动课上让学生进行历史习作。为了让学生提高家国情怀,增加历史的参与感,在历史活动中提到了“通过访谈自己的祖辈、父辈,查阅家谱、地方志或其他相关资料,探寻自己家族的历史,选择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家族成员,以‘我的家史——家国情怀’为题,撰写一篇历史习作”[14]。这种让学生进行历史习作的活动课,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党史学习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宣讲团、网络平台等方式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成效,还可采取党史习作的方法,引导党团员、青少年进行党史习作。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壮烈的英雄人物、历史事件,这些人物事迹大多都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些只言片语。党团员、青少年通过听闻身边抗战老兵的亲身经历、翻阅文史资料等方式,在了解党史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习作,通过写史给予了党团员、青少年更多独立思考历史事件的時间,增加了他们对历史的体悟感和参与感。此外,历史习作要在一定史学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如注意辨别史料的真伪、区别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历史事件应放在特定的条件下思考等史学规范,没有经过训练的历史习作会使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注释】
  [1]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 “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人民日报》2021年4月12日。
  [2]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人民日报》2015 年 8 月 24 日。
  [3][4][7][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第17、4、6、4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20页。
  [6]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北京党史》1985年第26期,第2页。
  [8]黄宗羲撰,李伟译注:《明夷待访录》,长沙:岳麓书社,2016年,第47页。
  [9]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24期,第5页。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古田县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古田文史资料》第9辑, 1989年,第5页。
  [11]赵亚夫:《中小学校历史教育百年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330页。
  [1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0—31页。
  [14]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85页。
其他文献
“熟悉化”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常见现象,这种教学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固于教材和满足现有的知识,用已有的经验进行一种定论式教学,对人物、事件讲述简单化、程式化。“熟悉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价值观得不到提升,最终束缚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去“熟悉化”,对现有的、传统的说法不全盘接受或否定,而是持一种谨慎甚至大胆怀疑的态度,大胆求证,让历史教学重新
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空间里发生的,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所以学习历史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历史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2016年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历史的时空观念,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时空观念进行了研究,大部分研究的是时空观念的培养价值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而对如何选择空间素材和选择怎样的空间
2018年我校历史教研组以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走近身边的历史”的学科活动。活动以史料教学为抓手,从“新史料”和“身边史料”入手探究改革开放的历史,在“实证”中提升思维品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质证和感悟。  一、探究“新史料”,在“实证”中理解历史  “走近身边的历史”系列学科活动开展多年,每年围绕热点主题展开。2018年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在课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重点提出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作了详细的阐释。其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学家齐世荣总主编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也在中学七年级开始投入使用。这本部编教材与原人
游客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参观。摄/朱鹏涛  河北是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游客在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参观学习。摄/付兆飒  在燕赵大地上,数量众多、独具特色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听党指挥、不畏牺牲、艰苦奮斗、无私奉献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的辉煌印记,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宝藏,更是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192
当前,学习共同体已被广泛关注,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学校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1]课堂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自然更有理由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本文旨在探究如何理解、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实施对话教学,从而寻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变革的新方略。  一、课堂学习共同体之理解  共同体(Community)作为社会学的概念,最先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1916年,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其名著
电视专题片《血色黄昏》开篇说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学习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历史人物。论人可以知世,知世方可论人。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间里的“人”呢?对李鸿章讨论分析是个很好例子。  一、梳理人物活动的时序。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重要线索。学习时间里的“人”,可以依据时序,构建人物活动的历史年表,进而分析人物社会地位变迁的因果逻
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下辖10个农场分公司,分布在哈尔滨市“五区五县”, 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禀赋优越,人文底蕴深厚。  哈尔滨公司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以“融”为牵引,统筹民生发展,打造融城经济,构建三大产业板块,实施三产融合打通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引领行业发展,带动黑龙江省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和北大荒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的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北大荒中央厨房博览园和全产业链农副产品储运销售中心,实现从田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正在引领并拉动历史课程体系、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及历史学业评价、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内容。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1
近几年,主打价格优惠、打包售卖的“联合会员”在网上流行开,这一互聯网企业获客的新招数,引得各大平台纷纷入局。不同平台会员以打包形式进行发售,是平台间打通消费场景、升级用户体验的全新尝试。  然而,各平台热衷“联姻”的背后,也隐藏着新用户增长乏力、获客成本升高的焦虑。有用户吐槽,会员打包之后,一些平台会员用不上,部分会员权益受限制,想占便宜没那么容易。低价获客  广州上班族贺蕴的业余时间大多用来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