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苦碟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苦碟子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苦碟子;尼莫地平;脑梗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38-02
目前,患脑梗死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因此,临床医生如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如何减少脑血管并发症,进行脑保护,增强大脑耐缺血和缺氧的能力,增加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机体缺氧和增强大脑耐缺血等备受医学界重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众多中药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苦碟子注射液就是其中之一,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苦碟子注射液主要是选择天然植物抱茎苦荬菜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中药制剂,药效成分包括腺苷和异黄酮,具有活血止痛、清热散瘀之功效[1]。本文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MRI证实,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所有入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肢体麻木、偏侧肢体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排除脑恶性肿瘤、伴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近期未使用过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近期无外伤、手术史;血压稳定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性l2例,女性l3例;年龄55~75岁;病程3~72 h;梗死体积:小面积梗死7例,中面积梗死7例,大面积梗死11例。梗死部位:基底核5例,脑叶梗死5例,丘脑4例,脑干梗死1例,大脑前动脉区3例,多发性脑梗死7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92±4.22)分。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8~78岁。梗死体积:小面积梗死8例,中面积梗死8例,大面积梗死9例。梗死部位:基底核6例,脑叶梗死6例,丘脑6例,脑干梗死3例,大脑前动脉区2例,多发性脑梗死2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2±4.55)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选后均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劳累,适度活动,并给予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降脂、降糖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加入苦碟子注射液40 ml(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静脉点滴,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尼莫地平片30 mg/次 (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20 mg),口服,每日3次,5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
1.3 疗效标准[2]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效果评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达91%以上,病残程度评级为0,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显效:评分大于45%,小于89%,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生活部分自理,肌力达2级或以上;有效:评分大于17%,小于45%,生活不能自理,病残程度为3级以上,偏瘫、失语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评分小于17%,治疗前、后无变化。恶化:评分增加18%,病情加重或死亡。用药1个疗程结束后,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肾功能、生化指标等,记录药物副作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疗效为96%,对照组患者的药物疗效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在给药的整个疗程中,观察组有l例患者出现头晕,对照组有1例伴有轻度恶心,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未影响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等“四高”特点,脑梗死的诱发因素很多,以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为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上述疾患可严重影响机体代谢,加重脑血管病理改变。中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血瘀内阻,气血不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言语謇涩、肢体偏废,甚至昏迷。脑梗死是因气血逆流,血溢脑外,产生风、火、痰、瘀,患者出现昏迷、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征象。治疗目的: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供血、供氧,因基本的病理是“瘀”,药以活血通络为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辨证施治。脑缺血、缺氧时,由于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脑细胞的代谢过程受损,容易诱发血栓,导致缺血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神经元凋亡。
苦碟子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选自天然植物苦碟子的有效成分:异黄酮和腺苷,具有清热祛瘀、活血止痛等作用。苦碟子,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当年根茎,它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及内蒙古地区,又名活血草、燕儿衣、小苦苣、苦麻菜、苦菜、苦丁菜、光叶苦莫菜、小苦莫、黄鼠草等。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腺嘌呤核苷、氯原酸等。苦碟子性味苦辛平,具有凉血活血、降低血液黏度,清热解毒、改善血液流变学,排脓止痛,抑制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减少脑组织氧耗量,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等功效,临床多用于牙痛、胸痛、胃腹痛的治疗,也用于阑尾炎、肠炎、痢疾等疾患的治疗[2]。
尼莫地平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平滑肌收缩。药理特性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病灶区域血流量,而不影响脑代谢。对周围血管作用较小,因此,能有效阻断缺血区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降低血浆粘稠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逆转缺血损害,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临床用药广泛,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也可用于老年性脑功能损伤、脑血管痉挛、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等。口服对血压和心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偶有患者可出现头晕、面部潮红等症状。研究显示[3],当机体处于急性梗死期,机体超敏C一反应蛋白会明显上升,根据此指标则可准确判断病情加重,因此,超敏C一反应蛋白是判断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的关键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疗程中,观察组有l例患者出现头晕,对照组有1例伴有轻度恶心,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未影响治疗效果。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苦碟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明显,药理作用确切,给药简单、方便,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展翅,李钢,刘秋梅,等.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3):309-310.
[2]王红.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8例疗效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07):546-547.
[3] 沈熔,徐朝晖.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13,22 (22):13-14.
【关键词】 苦碟子;尼莫地平;脑梗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38-02
目前,患脑梗死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因此,临床医生如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如何减少脑血管并发症,进行脑保护,增强大脑耐缺血和缺氧的能力,增加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机体缺氧和增强大脑耐缺血等备受医学界重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众多中药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苦碟子注射液就是其中之一,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苦碟子注射液主要是选择天然植物抱茎苦荬菜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中药制剂,药效成分包括腺苷和异黄酮,具有活血止痛、清热散瘀之功效[1]。本文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MRI证实,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所有入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肢体麻木、偏侧肢体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排除脑恶性肿瘤、伴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近期未使用过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近期无外伤、手术史;血压稳定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性l2例,女性l3例;年龄55~75岁;病程3~72 h;梗死体积:小面积梗死7例,中面积梗死7例,大面积梗死11例。梗死部位:基底核5例,脑叶梗死5例,丘脑4例,脑干梗死1例,大脑前动脉区3例,多发性脑梗死7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92±4.22)分。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8~78岁。梗死体积:小面积梗死8例,中面积梗死8例,大面积梗死9例。梗死部位:基底核6例,脑叶梗死6例,丘脑6例,脑干梗死3例,大脑前动脉区2例,多发性脑梗死2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2±4.55)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选后均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劳累,适度活动,并给予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降脂、降糖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加入苦碟子注射液40 ml(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静脉点滴,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尼莫地平片30 mg/次 (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20 mg),口服,每日3次,5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
1.3 疗效标准[2]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效果评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达91%以上,病残程度评级为0,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显效:评分大于45%,小于89%,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生活部分自理,肌力达2级或以上;有效:评分大于17%,小于45%,生活不能自理,病残程度为3级以上,偏瘫、失语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评分小于17%,治疗前、后无变化。恶化:评分增加18%,病情加重或死亡。用药1个疗程结束后,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肾功能、生化指标等,记录药物副作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疗效为96%,对照组患者的药物疗效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在给药的整个疗程中,观察组有l例患者出现头晕,对照组有1例伴有轻度恶心,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未影响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等“四高”特点,脑梗死的诱发因素很多,以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为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上述疾患可严重影响机体代谢,加重脑血管病理改变。中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血瘀内阻,气血不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言语謇涩、肢体偏废,甚至昏迷。脑梗死是因气血逆流,血溢脑外,产生风、火、痰、瘀,患者出现昏迷、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征象。治疗目的: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供血、供氧,因基本的病理是“瘀”,药以活血通络为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辨证施治。脑缺血、缺氧时,由于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脑细胞的代谢过程受损,容易诱发血栓,导致缺血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神经元凋亡。
苦碟子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选自天然植物苦碟子的有效成分:异黄酮和腺苷,具有清热祛瘀、活血止痛等作用。苦碟子,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当年根茎,它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及内蒙古地区,又名活血草、燕儿衣、小苦苣、苦麻菜、苦菜、苦丁菜、光叶苦莫菜、小苦莫、黄鼠草等。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腺嘌呤核苷、氯原酸等。苦碟子性味苦辛平,具有凉血活血、降低血液黏度,清热解毒、改善血液流变学,排脓止痛,抑制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减少脑组织氧耗量,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等功效,临床多用于牙痛、胸痛、胃腹痛的治疗,也用于阑尾炎、肠炎、痢疾等疾患的治疗[2]。
尼莫地平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平滑肌收缩。药理特性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病灶区域血流量,而不影响脑代谢。对周围血管作用较小,因此,能有效阻断缺血区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降低血浆粘稠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逆转缺血损害,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临床用药广泛,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也可用于老年性脑功能损伤、脑血管痉挛、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等。口服对血压和心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偶有患者可出现头晕、面部潮红等症状。研究显示[3],当机体处于急性梗死期,机体超敏C一反应蛋白会明显上升,根据此指标则可准确判断病情加重,因此,超敏C一反应蛋白是判断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的关键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疗程中,观察组有l例患者出现头晕,对照组有1例伴有轻度恶心,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未影响治疗效果。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苦碟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明显,药理作用确切,给药简单、方便,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展翅,李钢,刘秋梅,等.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3):309-310.
[2]王红.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8例疗效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07):546-547.
[3] 沈熔,徐朝晖.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13,22 (2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