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更适合开展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案例“花生成熟了”中,教师在最后提出了她的困惑:一个主题活动究竟应以孩子兴趣消失、不再有问题作为完结点,还是应在教师认为已没有太多教育价值可挖掘时告一段落?笔者认为,教师在此次活动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疑惑,是由于这个主题活动事实上并未真正地开展,它在一开始的选题上就存在不甚合理之处。因此,与其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一主题活动,不如换个角度思考: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更适合开展?教师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活动时该考虑哪些关键因素?如何在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的同时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以不断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来源是多元的,主题既可来自孩子的问题,也可来自教师的价值判断,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兴趣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孩子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孩子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主题活动的选择和开展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即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经验和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辅之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建构新经验。
   反观主题活动“花生成熟了”,孩子们对于“花生”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微信上教师发送的照片获得的,他们没有真正地参与和见证花生生长的过程,以至于对其知之甚少,兴趣也不大;直到看到教师从地里拔出一簇带着泥土的花生时,孩子们才发现花生成熟了;花生地不大,收获花生的活动先后分三组进行,一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孩子还没有充分体验收获的乐趣,花生就被挖完了,另一方面,在收获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三个组的孩子交流的机会,到事后才组织集中分享,自然没能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迸发的火花,发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是由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剥花生、吃花生的经验,他们对每个花生荚中花生仁的数量可能不同并不感到好奇;对于教师关于“花生可以用来做什么”的提问,孩子们除了想到“可以吃”,就没有更多新想法了……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尚处于发展中,不能非常主动、完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提出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对“花生”的认知经验不足以及兴趣点未被充分关注和挖掘,导致他们在活动中看起来热情不高、提不出问题。总之,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没有基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导致活动较难铺开、深入。
  综上分析,关于主题活动“花生成熟了”的开展,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以幼儿为本。在确立主题活动内容时,首先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基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孩子对于花生的生长经验不足,在前期,即使受到疫情影响,教师仍可以通过在班级微信群上传照片、短视频等方式定期播报花生的生长情况,引导孩子关注其成长过程;由于花生种子比较常见易得,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尝试同步种植花生,鼓励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并通过微信群组织孩子分享和交流所见所得;待孩子们回园,可进一步组织他们分享种植、养护经验以及交流感兴趣的问题等,并通过回顾之前的照片、视频以及去小菜地实地观察,丰富他们关于花生的经验。总之,在主题活动前,要激发孩子的興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基于孩子对“花生”的前期经验来考虑是否开展主题活动以及确立主题活动的方向。
   第二,发挥教师适宜的引导作用。比如,在收获花生时,给孩子充分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并充当倾听者,捕捉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孩子进一步的讨论、分享和发现;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品尝自己收获的花生及花生做的各种食品,如果受到疫情防控的限制,也可以考虑家园合作,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购买一些花生做的食品来品尝;当孩子看起来没有更多想法时,教师可根据孩子当前的活动情况主动抛出一些适合孩子经验水平的有价值的问题,以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深刻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化对教育的变革将会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中小学教育也必将因信息化而发生深刻变化。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使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更加突显。文章梳理了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思考。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脱离了实验探究的科学课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亲历探究过程的学生很难触及科学的本质。小学科学课中分组合作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是[1]: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交流与研讨→得出结论个人的观察、分析所得需要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被评价和纠正,在全班形成初步共识,再与权威的证据对照,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有效的交流研讨过程是结论得出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从动手操作到思维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验操作热火朝天,而交流研讨草草了事的情况屡见不鲜。课堂时间短,教
种在幼儿园小菜地里的花生成熟了,一群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为此感到喜悦和好奇,这触发了教师进一步开展有关“花生成熟了”的主题活动的想法。教师预设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不断询问孩子们“关于花生还有什么问题”,希望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能与自己的预设“不谋而合”,可是不知为何,孩子们都表示没有问题。在教师看来,这个主题活动有丰富的内容可以探究,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内容没能和孩子的关注点“相遇”,碰撞出火花。其实,
期刊
优良学风是治学之本,高校学风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班级作为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班风建设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
杭州观成幼托园“多特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追随儿童的兴趣,努力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跳出教师指导用书、回归真实的儿童和生活”,对于大多数年轻教师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教研要如何支持年轻教师的课程实践呢?我们在常规教研基础上推出了每日“圆桌会”的教研模式,以帮助教师建构与实施课程。  “圆桌会”取名自“圆桌会议”,是主要由课程协调员和班级教师共同参加的一种研讨形式。以“圆桌”
期刊
小班幼儿正在进行自主游戏,突然听到在娃娃家扮演爸爸的哲哲大叫:“不好啦,娃娃家着火啦!”扮演妈妈的依依大声说:“打119,报警吧!”哲哲随即拿起“电话”:“喂喂,是不是119,我们这里是娃娃家,着火啦,你们快来灭火呀!”  聽到哲哲打报警电话,正在小工地游戏的辰辰和馨馨赶紧拿起用塑料圆柱积木搭建的圆柱体跑过来,说:“我们是消防员,来灭火的,哪里着火了?”“这里!”依依着急地说。辰辰激动地说:“不好
期刊
对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实施精准培养,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与时俱进、使学生阅读更加注重质量、使语文课堂更加宽松活跃、使学生发展更加彰显个性。但在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缺乏时间保证、缺乏对症训练、缺乏有效指导、缺乏多元评价等问题。基于此,需要在形成新认识、引入新理念和探索新方法的基础上,以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宽视野对小学生朗读能力实施精准培养,让朗读成为小学生展示自我的一项本领,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音符。
期刊
期刊
一、孩子未曾经历便没有兴趣  “花生成熟了”这个主题活动应是在孩子亲自种植了花生、对其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和照料、经历了长久的等待、猜想了成熟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孩子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感兴趣,才会产生问题。但是在案例中,孩子们缺失了这一系列的经历。由于疫情,整个种植过程是由幼儿园保安代劳的,花生的成长对孩子们来说仅仅是教师拍了发在微信群上的一些照片而已。案例中的教师一直期待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