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幼儿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 早期 数学教学
数学源于实践,与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起步又随着生产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一切生活、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但是数学又是比较枯燥、单调的,数学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常听见教师在感慨:数学活动真不好组织,孩子们总是不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开展数学生活课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营造氛围,注重对幼儿兴趣的激发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可见,将幼儿的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把准幼儿数学为思维而教的目的
幼儿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关系密切,一方面幼儿要具有一定的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要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3至6岁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实思考性和直觉判断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数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自由探索、亲身体验达到动作的内化,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思维、符合逻辑的推理。在处于逻辑思维和数概念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数学能有效锻炼并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的作用,让幼儿感受到思维的魅力。
三、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正如苏联教育家普鲁斯卡娅所说:“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如:小班和新中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数学活动。又如,在给小动物造新房的游戏中学习“5”以内相邻数,在游戏中,孩子们做小工程师帮助小动物造新房。孩子本来就喜欢小动物,对造房子也有兴趣,因此,游戏的过程中都非常愉快、非常投入。
四、在操作活动中“做”数学
操作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幼儿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研究得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多幼儿创设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幼儿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到最佳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行为,乐意与同伴合作。例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通过设计“拔一拔”(拔时间)、“画一画”(画上指针)、“连一连”(制定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是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建构起初步的数学概念。因此,操作活动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
幼儿学习数学是成人替代不了的,成人教得越多,孩子就发现得越少,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要教,有的内容必须要教,因为孩子还没有达到将实践上升到抽象经验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深刻把握《纲要》和《指南》精神,领会其中所蕴涵的理念,在数学教育中,把握“教”的度,不断探索数学教育的新策略。
【关键词】幼儿 早期 数学教学
数学源于实践,与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起步又随着生产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一切生活、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但是数学又是比较枯燥、单调的,数学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常听见教师在感慨:数学活动真不好组织,孩子们总是不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开展数学生活课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营造氛围,注重对幼儿兴趣的激发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可见,将幼儿的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把准幼儿数学为思维而教的目的
幼儿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关系密切,一方面幼儿要具有一定的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要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3至6岁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实思考性和直觉判断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数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自由探索、亲身体验达到动作的内化,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思维、符合逻辑的推理。在处于逻辑思维和数概念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数学能有效锻炼并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的作用,让幼儿感受到思维的魅力。
三、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正如苏联教育家普鲁斯卡娅所说:“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如:小班和新中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数学活动。又如,在给小动物造新房的游戏中学习“5”以内相邻数,在游戏中,孩子们做小工程师帮助小动物造新房。孩子本来就喜欢小动物,对造房子也有兴趣,因此,游戏的过程中都非常愉快、非常投入。
四、在操作活动中“做”数学
操作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幼儿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研究得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多幼儿创设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幼儿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到最佳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行为,乐意与同伴合作。例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通过设计“拔一拔”(拔时间)、“画一画”(画上指针)、“连一连”(制定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是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建构起初步的数学概念。因此,操作活动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
幼儿学习数学是成人替代不了的,成人教得越多,孩子就发现得越少,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要教,有的内容必须要教,因为孩子还没有达到将实践上升到抽象经验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深刻把握《纲要》和《指南》精神,领会其中所蕴涵的理念,在数学教育中,把握“教”的度,不断探索数学教育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