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里人长期生活在令人压抑的“钢筋水泥城堡”中,谁不想体验一下到田园中自己动手种植瓜果的乐趣呢?但城市里缺乏土地,让许多渴望田园生活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在上海,一个叫李雪梅的“海归”女孩,别出心裁地成立了一家“绿色屋顶”公司,不仅让人们吃到自己种出的绿色蔬菜和瓜果,她本人也由此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自从在楼顶上建起“小菜园”,在软件公司当程序设计员的“海归”女孩其乐无穷
今年29岁的李雪梅出生在山西太原市。2004年,她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被上海一家软件公司聘用,担任程序设计员。由于每天坐在电脑屏幕前,时间一长,李雪梅就感到两眼酸涩肿痛,视力也开始下降,看什么都觉得模糊,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患了“电脑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多看一些绿色植物。
不久,公司组织郊游,同事们看到景色秀丽的绿色原野,马上兴奋地议论起来:如果能到乡下生活,每天享受田园气息,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李雪梅发现,现代都市人大多和她一样,有着浓郁的田园情结,渴望置身绿色环境。有人甚至愿意花一大笔钱,到郊区租块地过一把种植瘾。她住在徐家汇一座单身公寓的顶层,一次,她到天台上散步时,看到一大片灰色的楼顶,眼睛不由一亮:如果在上面铺一层厚厚的土,不就可以种植花草和瓜果了吗?几天后,她雇几名民工背上来一些肥沃的黑土,在楼顶上建起一个“小菜园”。
时隔不久,李雪梅种植的黄瓜和西红柿也喜获丰收,自己吃不完,就送给同事和朋友,还向他们炫耀说:“这可是我亲手种的哟,不用化肥、农药,绝对的绿色产品!”
后来,李雪梅种的玫瑰花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满枝都陆续绽放红艳艳的花朵。与此同时,喇叭花和百合也竞相开放。清晨到天台上散步,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芬芳的丝丝甜味,令人顿感心旷神怡。尤其是周末,在天台上晒着太阳哼着歌,给这些鲜花蔬菜施点肥、松松土,尽管累得满头大汗,她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渐渐地,李雪梅的视力得到恢复,人也变得格外精神起来。更令她感到自豪的是,在节假日,同事和朋友们还经常结伴来这里参观和劳作,一个个都显得心满意足。
“小菜园”引来商机,她干脆辞职专为城里人承建“屋顶农场”
2005年3月的一天,李雪梅的朋友——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孙老板打来电话,问她能否帮忙在自家的露台上,也建一个像她那样的菜园子,并答应出4000元筹建费用。李雪梅欣然应允。
利用业余时间,李雪梅找人开始施工。表面上看,建一个这样的小菜园很容易,其实这里面还有许多学问呢。比如,首先得考虑楼顶的承受能力。她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一般天台和露台的最大承受能力不能超过每平方米500公斤,上面铺垫的土层厚度要在80厘米以下才是安全的(而种植一般的蔬菜瓜果,土层有45厘米就够了)。其次,得考虑排水问题。李雪梅的解决方法是,在菜园的围砖上留一个正对露台排水地漏的缺口,再在缺口处放置一块类似纱窗一样的铁丝网,可以防止泥土冲出来堵塞排水孔。她还从书刊上了解到,在土壤里加入适量炭渣,可保住农作物的水分和营养不流失。
根据孙老板的喜好,李雪梅帮他种上了小葱、迷你果和日本早熟桃等。时间不长,小菜园里就郁郁葱葱。
最有趣的是,孙先生亲手种植的几株西瓜秧,结出一些浑身滚圆碧绿、十分惹人喜爱的西瓜。当他和生意圈里的朋友谈起种植瓜果蔬菜的乐趣时,引起了其他老板的浓厚兴趣,不少人纷纷给李雪梅打电话,委托她到自家的天台、露台或公司楼顶上,建这种有趣的菜园。
2006年夏天,因为此项业务应接不暇,李雪梅索性辞去原来的工作,成立了一家名为“绿色屋顶”的公司,专门为人承建“屋顶农场”。
有一位年轻的公司老板,事业做得很成功,为了让辛苦大半辈子的父母享享清福,特意把老人从苏北老家接到了上海。但两位老人因无事可做,整天闷得不行,儿子为此苦恼不已。后来,他让李雪梅到他家建了“屋顶农场”,老两口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顿时来了精神。他们在自家的菜园里精耕细作,种上青椒、豆角、茄子等蔬果,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让全家人吃上了自产的绿色环保蔬菜。
由于业务不断扩大,李雪梅的公司成立当年,除去各种开支净赚30多万元,这不由得让她信心大增。
打造中国版“绿色屋顶”,3年挣了300万元
为了提高“屋顶农场”的种植效益,李雪梅都会为客户制订一个十分科学的换茬方案。如春天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葱、小白菜、水萝卜、菠菜,夏天种迷你番茄、西葫芦,秋季种植红油菜、辣椒和黄瓜,等等。到了冬天,她则推出适应低温气候的芹菜、香菜……这样,楼顶菜园便成了一年四季永不衰败的“循环产业”。
由于李雪梅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十分周到、细致,通过口口相传,她的“绿色屋顶”公司在上海也渐渐有了名气。2008年2月的一天,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找上门来,对李雪梅说:“我们公司开发的都是高档住宅楼,为了让住户像住在花园里那样舒服,你的‘屋顶农场’业务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楼房外墙上光秃秃的太难看了,如果你能设法在上面种些爬藤类植物,岂不是锦上添花!”
在国内,最常见的方法是种植爬山虎那样的攀爬类植物,需要一两年才能长成不说,还容易招虫子。为解决这个难题,李雪梅通过电子邮件向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请教。对方告诉她,德国的一些建筑,现在种上一种新型生态植物墙,是一位欧洲植物学博士发明的。这种植物墙不招虫子,在炎热的夏天不仅能使楼房降温,而且也美化了环境。
李雪梅马上设法采购了这种植物的种子。几个月后,当一堵随风飘逸的绿墙从图纸变成现实时,那位老总赞不绝口。当时正是上海最炎热的季节,李雪梅亲自做了一个实验,通过温度对比发现,植物墙能够阻隔大量光热辐射,而且吸收消化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醛、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房地产公司不仅爽快地付清合同约定的全部款项,而且又交给她一个40万元的大型绿化项目。
李雪梅由此开启了新的财富之窗:以前自己仅仅想到居民,忽略了房地产公司和酒店企业等大客户,而后者更加讲究“外在形象”,更希望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立体的绿色生活空间,接单自然也更为容易。为此,李雪梅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公司的利润果然开始成倍增长。短短3年,李雪梅就收获了300多万元。
李雪梅说,“屋顶绿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可以广泛理解为在各种建筑物的天台、露台和阳台上种植花草、蔬菜和瓜果。其目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增加城市绿化率,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能美化生活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同时还能给人类带来数量可观的绿色食品。
据《百姓生活》
自从在楼顶上建起“小菜园”,在软件公司当程序设计员的“海归”女孩其乐无穷
今年29岁的李雪梅出生在山西太原市。2004年,她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被上海一家软件公司聘用,担任程序设计员。由于每天坐在电脑屏幕前,时间一长,李雪梅就感到两眼酸涩肿痛,视力也开始下降,看什么都觉得模糊,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患了“电脑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多看一些绿色植物。
不久,公司组织郊游,同事们看到景色秀丽的绿色原野,马上兴奋地议论起来:如果能到乡下生活,每天享受田园气息,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李雪梅发现,现代都市人大多和她一样,有着浓郁的田园情结,渴望置身绿色环境。有人甚至愿意花一大笔钱,到郊区租块地过一把种植瘾。她住在徐家汇一座单身公寓的顶层,一次,她到天台上散步时,看到一大片灰色的楼顶,眼睛不由一亮:如果在上面铺一层厚厚的土,不就可以种植花草和瓜果了吗?几天后,她雇几名民工背上来一些肥沃的黑土,在楼顶上建起一个“小菜园”。
时隔不久,李雪梅种植的黄瓜和西红柿也喜获丰收,自己吃不完,就送给同事和朋友,还向他们炫耀说:“这可是我亲手种的哟,不用化肥、农药,绝对的绿色产品!”
后来,李雪梅种的玫瑰花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满枝都陆续绽放红艳艳的花朵。与此同时,喇叭花和百合也竞相开放。清晨到天台上散步,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芬芳的丝丝甜味,令人顿感心旷神怡。尤其是周末,在天台上晒着太阳哼着歌,给这些鲜花蔬菜施点肥、松松土,尽管累得满头大汗,她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渐渐地,李雪梅的视力得到恢复,人也变得格外精神起来。更令她感到自豪的是,在节假日,同事和朋友们还经常结伴来这里参观和劳作,一个个都显得心满意足。
“小菜园”引来商机,她干脆辞职专为城里人承建“屋顶农场”
2005年3月的一天,李雪梅的朋友——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孙老板打来电话,问她能否帮忙在自家的露台上,也建一个像她那样的菜园子,并答应出4000元筹建费用。李雪梅欣然应允。
利用业余时间,李雪梅找人开始施工。表面上看,建一个这样的小菜园很容易,其实这里面还有许多学问呢。比如,首先得考虑楼顶的承受能力。她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一般天台和露台的最大承受能力不能超过每平方米500公斤,上面铺垫的土层厚度要在80厘米以下才是安全的(而种植一般的蔬菜瓜果,土层有45厘米就够了)。其次,得考虑排水问题。李雪梅的解决方法是,在菜园的围砖上留一个正对露台排水地漏的缺口,再在缺口处放置一块类似纱窗一样的铁丝网,可以防止泥土冲出来堵塞排水孔。她还从书刊上了解到,在土壤里加入适量炭渣,可保住农作物的水分和营养不流失。
根据孙老板的喜好,李雪梅帮他种上了小葱、迷你果和日本早熟桃等。时间不长,小菜园里就郁郁葱葱。
最有趣的是,孙先生亲手种植的几株西瓜秧,结出一些浑身滚圆碧绿、十分惹人喜爱的西瓜。当他和生意圈里的朋友谈起种植瓜果蔬菜的乐趣时,引起了其他老板的浓厚兴趣,不少人纷纷给李雪梅打电话,委托她到自家的天台、露台或公司楼顶上,建这种有趣的菜园。
2006年夏天,因为此项业务应接不暇,李雪梅索性辞去原来的工作,成立了一家名为“绿色屋顶”的公司,专门为人承建“屋顶农场”。
有一位年轻的公司老板,事业做得很成功,为了让辛苦大半辈子的父母享享清福,特意把老人从苏北老家接到了上海。但两位老人因无事可做,整天闷得不行,儿子为此苦恼不已。后来,他让李雪梅到他家建了“屋顶农场”,老两口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顿时来了精神。他们在自家的菜园里精耕细作,种上青椒、豆角、茄子等蔬果,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让全家人吃上了自产的绿色环保蔬菜。
由于业务不断扩大,李雪梅的公司成立当年,除去各种开支净赚30多万元,这不由得让她信心大增。
打造中国版“绿色屋顶”,3年挣了300万元
为了提高“屋顶农场”的种植效益,李雪梅都会为客户制订一个十分科学的换茬方案。如春天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葱、小白菜、水萝卜、菠菜,夏天种迷你番茄、西葫芦,秋季种植红油菜、辣椒和黄瓜,等等。到了冬天,她则推出适应低温气候的芹菜、香菜……这样,楼顶菜园便成了一年四季永不衰败的“循环产业”。
由于李雪梅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十分周到、细致,通过口口相传,她的“绿色屋顶”公司在上海也渐渐有了名气。2008年2月的一天,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找上门来,对李雪梅说:“我们公司开发的都是高档住宅楼,为了让住户像住在花园里那样舒服,你的‘屋顶农场’业务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楼房外墙上光秃秃的太难看了,如果你能设法在上面种些爬藤类植物,岂不是锦上添花!”
在国内,最常见的方法是种植爬山虎那样的攀爬类植物,需要一两年才能长成不说,还容易招虫子。为解决这个难题,李雪梅通过电子邮件向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请教。对方告诉她,德国的一些建筑,现在种上一种新型生态植物墙,是一位欧洲植物学博士发明的。这种植物墙不招虫子,在炎热的夏天不仅能使楼房降温,而且也美化了环境。
李雪梅马上设法采购了这种植物的种子。几个月后,当一堵随风飘逸的绿墙从图纸变成现实时,那位老总赞不绝口。当时正是上海最炎热的季节,李雪梅亲自做了一个实验,通过温度对比发现,植物墙能够阻隔大量光热辐射,而且吸收消化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醛、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房地产公司不仅爽快地付清合同约定的全部款项,而且又交给她一个40万元的大型绿化项目。
李雪梅由此开启了新的财富之窗:以前自己仅仅想到居民,忽略了房地产公司和酒店企业等大客户,而后者更加讲究“外在形象”,更希望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立体的绿色生活空间,接单自然也更为容易。为此,李雪梅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公司的利润果然开始成倍增长。短短3年,李雪梅就收获了300多万元。
李雪梅说,“屋顶绿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可以广泛理解为在各种建筑物的天台、露台和阳台上种植花草、蔬菜和瓜果。其目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增加城市绿化率,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能美化生活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同时还能给人类带来数量可观的绿色食品。
据《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