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 心 阅 读, 放 声 朗 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呢?
  一、准确深入解读优化文本
  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指读者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达到对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的认同或引起的共鸣,也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例如《穷人》一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课文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丈夫出海生死未卜,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承担起照顾邻居的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所表达的主题是感受穷苦劳动人民相互扶持帮助的高尚品质和善良、仁爱、勤劳、忍耐的美好心灵。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具诱惑的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精巧构思,也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教师应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比如: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饱含深情的省略号的巧妙运用;寒风呼啸的海面上与温暖而舒适的渔家小屋相互反衬。在体会到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思想进行个性化解读,则水到渠成。
  1.潜心读书把握文脉。语文学习是一个合作探研、纵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是最常用的实践形式,应贯穿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细读,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以情导读;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重视略读、浏览。
  2.重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教学中的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是三个重要的阶段。重视这三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对课文进行条理分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难以得到整合和深化,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书贵在自悟自得
  1.自读中感知,要有“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我们要相信孩子,让学生自己读书,绝不能在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机会时,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这样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就不真切,思考不深刻,感受不强烈。而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的读书体会,而学生会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让学生多读书,让学生通过读到的文字自己体会、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2.精读中领悟,重在“巧”。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说:“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教师应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入状态。
  3.诵读中表达,在于“情”。“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意思,使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所以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总之,要放声朗读、升华感情、凸显主题。首先,放声朗读能激活大脑皮层细胞,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提高记诵效率,教学效果也不错。其次,持续的大声读书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徐悲鸿说:“学艺之道无他,锻炼意志第一。”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稀松坍软,有气无力,不能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那岂能成大事?让读书成为求知的显性符号,在课堂上绽放奇光异彩,让读书声成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 2005年,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改革的主导思想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重视科学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变换教师角色,由重教转为重学。在此大背景下,作者面对全市物理教师上了一节《力的分解》的公开课,直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  关键词: 橡皮筋 力的分解 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相互作用》一章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节知识的
摘 要: 升本扩招在给外语系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师资短缺、课程设置单一、人才培养目标单一、专业定位不明、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外语系的现状分析入手,试图找出不利于外语系健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特色专业建设 对策  一、引言  语言作为信息与
摘 要: 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中学历史课程拥有充沛的内容、生动的历史故事及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密切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便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 实施方法  1.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是教师和学生进
第八周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的七节研讨课,先不说高效,起码就课堂的有效性来说,这几位老师,口齿流利,语言生动,教态大方得体;认真钻研教材,拓展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情,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课堂因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精彩  雷菁老师利用语言课的特点,结合自身发音纯正、优美的优势,根据“主题TV Show”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和语境,利用所创设的这种情境资源,再加上智力竞赛的手段(快速竞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传记作品,如:《名人传》《富兰克林自传》《老舍自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唐宋八大家小传》《启功传奇》《梅兰芳画传》……不少单元对传记的内容特色等还作了专门论述。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爱读人物传记,这些传记有一定的故事性,更多的是真实性,贴心、温馨。但同时,我们
摘 要: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成为世界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我国已从一个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并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迈进,这关键是人才,而且必须是全面发展和健康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健康除体质健康以外,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到历史教学当中,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心
摘 要: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生态环境兴衰史,也是人类文明随着生态环境的兴衰而兴衰的历史。今天,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
摘 要: 文章立足新课程理念,从优化教学活动策略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活动精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丰富语言 意志品质 个体差异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具、模板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分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 威尼斯的小艇  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教师为达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通过引入实物、模
摘 要: 古诗歌的意境渗透着作者的情思,诱发出读者的想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中,领略诗歌魅力需要深入体味古诗的意境。把握诗歌内容,识别跳跃意象,感受形象内蕴,填补艺术空白,是把握诗歌意境的关键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鉴赏 意境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渗透着作者含蓄的情思,诱发读者悠远的想象与思索。情与景构成了诗歌的意境,在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