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职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课程的四种组成成分,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并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作为切入点,探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周垒(1980-),男,江苏常熟人,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经贸管理系,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教育。(江苏 常熟 215500)
一、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职人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区别于中职教育。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或压缩而形成的,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中大量实施的课程不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使高职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本科趋同,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任务,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近年来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降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生基础差,而教学内容多、进度快,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雪上加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障碍和困难,使高职数学课程不及格率普遍偏高,高职数学课程的教与学陷入了困境,因此,对高职数学课程实施全面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课题。
国家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文化课,如何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应用数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如何更加注重服务性,使数学与各专业更为融合,如何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明显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即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课程体系,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使之既能为各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工具,又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技术运用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数学课程是“由一定的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实施活动方式及数学课程评价方式组成的媒体,而此媒体能用以指导学校为实现育人目标制订数学教育计划和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特性、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应用数学于实际的能力。”
数学课程由四种成分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活动方式、课程评价。这四种课程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地构成一个整体。
数学课程目标是一切数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数学课程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实现课程目标进行。根据高职数学课程目标,围绕数学课程的四种组成成分,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现行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规划教材的课程内容体系都是从基础课的角度来组织编排的,而对如何把数学这一工具应用于学生所学专业却很少涉及。虽然教材中都编有一定量的实际应用题,但由于高职教育专业种类繁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对数学的教学要求亦有差异,数学知识在各专业中实际应用也不一样。这使《高等数学》教材很难做到兼顾各专业;另外,由于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对实用技术了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背景,教学内容多以书本内容为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偏重于讲授数学的理论知识,强调基础训练,忽略了数学知识、方法、思维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导致数学课教学重理论知识、轻实际应用,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
高职数学教学属于文化基础教学任务,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理论课“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必须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取舍,遵循“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突出应用”,尽量避开定理的高深逻辑推理过程,侧重讲解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使用意义。根据专业的需要,基于上述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采取模块教学模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可将高等数学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建模基础)、应用模块(建模应用)、提高模块(建模提高)。各个模块在保证一定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应小型化,相对独立,便于不同的专业选用。教学模块的主要特色是:使数学课程体系结构更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模块化的教学,在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课程为专业服务的目标。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结构、各模块的学科及开课课时如下:基础模块80至90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应用模块、专题模块80学时,在第二学期讲授。
高职数学教学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取舍高职数学内容,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可以把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作为各专业的必学内容,其他数学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有选择地讲授,同时各专业增加数学实验课,以提高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即使在必学内容的部分,即基础模块,也应适当取舍。比如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一元微积分的曲率、函数图形的描绘、功、压力、微分方程等问题很少接触,也就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而把时间花在他们今后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边际、弹性、最大收益、最小投入、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当然,在应用模块中,还应该选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等内容),对他们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电子类专业应删掉与专业关系不大的曲率、曲率半径等内容,重点讲解正弦型曲线、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中,不致出现因没有相应的数学基础而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现象,满足了不同专业的需要,也保证了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使学生在素质、能力上达标,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适应岗位(群)、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接受未来延伸教育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
2.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改进课程实施活动方式
传统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课程教学一般遵循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教学方式多采用 “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手段也多是传统的“粉笔+黑板”,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建构主义代表着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共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良好的学习心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算好比行走能力,在行走过程中能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加深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分出一大块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将一元微分学中的求极限、求导数、求微分、求不定积分、求定积分等运算作为基本运算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能做的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决不代替,增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对于一些问题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对于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定理的教学注重几何直观和在生活中寻找感性认识,淡化理论推导。
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更应该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一方面,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虚拟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展示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生动灵活,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挂图”形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与模块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宽来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方便地再现教学内容, 与传统 “粉笔+黑板”式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历来是检验教与学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高职数学课考核方法一成不变,已经不适应高职教学的特点。高职数学课的考试考核形式都是限时笔试方式,试题基本上就是课本例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公式、定理、定义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高分低能”;而有一些思维灵活、具有创造力但又不善于死记硬背的学生却不适应这样的考试方式,常常因此而失分。显然,这种考试方式并不能检查学生理解和获得知识能力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检验通过训练后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这种考试方式只能使学生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恐惧感,达不到数学教学目的。
笔者认为改进数学课考核办法应加强过程控制,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高职数学课考核成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1) 平时成绩占20%。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到课率、提出问题、上课发言及作业情况。(2) 开放式考试占30%。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完成一篇1000~3000字的数学学习小论文,题目可自定,也可选择教师拟定的课题,完成某项数学建模课题,以此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知识的理解程度或数学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力。(3) 闭卷考试占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题目内容应注意以下原则:“重视基础,突出重点;注重思维,淡化技巧;注重应用,考察能力。”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采取这样的综合考查,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情况,可以改变记分册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学习数学的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总结
在我国,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它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完善;需要紧跟专业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创新,真正把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数学教学服从、服务于专业需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地提高认识,不断地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荣琴.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昆明大学学报,2008,(3).
[2]刘汝臣.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于海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4]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赵洪,邓丽曼.改革考试方式,提高教学水平[J].化工高等教育,2003,(1).
[6]花向东.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1).
[7]武焕志.对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周垒(1980-),男,江苏常熟人,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经贸管理系,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教育。(江苏 常熟 215500)
一、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职人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区别于中职教育。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或压缩而形成的,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中大量实施的课程不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使高职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本科趋同,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任务,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近年来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降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生基础差,而教学内容多、进度快,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雪上加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障碍和困难,使高职数学课程不及格率普遍偏高,高职数学课程的教与学陷入了困境,因此,对高职数学课程实施全面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课题。
国家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文化课,如何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应用数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如何更加注重服务性,使数学与各专业更为融合,如何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明显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即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课程体系,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使之既能为各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工具,又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技术运用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数学课程是“由一定的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实施活动方式及数学课程评价方式组成的媒体,而此媒体能用以指导学校为实现育人目标制订数学教育计划和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特性、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应用数学于实际的能力。”
数学课程由四种成分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活动方式、课程评价。这四种课程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地构成一个整体。
数学课程目标是一切数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数学课程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实现课程目标进行。根据高职数学课程目标,围绕数学课程的四种组成成分,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现行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规划教材的课程内容体系都是从基础课的角度来组织编排的,而对如何把数学这一工具应用于学生所学专业却很少涉及。虽然教材中都编有一定量的实际应用题,但由于高职教育专业种类繁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对数学的教学要求亦有差异,数学知识在各专业中实际应用也不一样。这使《高等数学》教材很难做到兼顾各专业;另外,由于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对实用技术了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背景,教学内容多以书本内容为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偏重于讲授数学的理论知识,强调基础训练,忽略了数学知识、方法、思维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导致数学课教学重理论知识、轻实际应用,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
高职数学教学属于文化基础教学任务,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理论课“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必须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取舍,遵循“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突出应用”,尽量避开定理的高深逻辑推理过程,侧重讲解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使用意义。根据专业的需要,基于上述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采取模块教学模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可将高等数学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建模基础)、应用模块(建模应用)、提高模块(建模提高)。各个模块在保证一定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应小型化,相对独立,便于不同的专业选用。教学模块的主要特色是:使数学课程体系结构更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模块化的教学,在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课程为专业服务的目标。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结构、各模块的学科及开课课时如下:基础模块80至90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应用模块、专题模块80学时,在第二学期讲授。
高职数学教学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取舍高职数学内容,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可以把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作为各专业的必学内容,其他数学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有选择地讲授,同时各专业增加数学实验课,以提高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即使在必学内容的部分,即基础模块,也应适当取舍。比如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一元微积分的曲率、函数图形的描绘、功、压力、微分方程等问题很少接触,也就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而把时间花在他们今后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边际、弹性、最大收益、最小投入、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当然,在应用模块中,还应该选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等内容),对他们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电子类专业应删掉与专业关系不大的曲率、曲率半径等内容,重点讲解正弦型曲线、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中,不致出现因没有相应的数学基础而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现象,满足了不同专业的需要,也保证了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使学生在素质、能力上达标,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适应岗位(群)、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接受未来延伸教育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
2.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改进课程实施活动方式
传统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课程教学一般遵循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教学方式多采用 “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手段也多是传统的“粉笔+黑板”,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建构主义代表着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共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良好的学习心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算好比行走能力,在行走过程中能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加深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分出一大块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将一元微分学中的求极限、求导数、求微分、求不定积分、求定积分等运算作为基本运算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能做的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决不代替,增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对于一些问题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对于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定理的教学注重几何直观和在生活中寻找感性认识,淡化理论推导。
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更应该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一方面,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虚拟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展示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生动灵活,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挂图”形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与模块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宽来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方便地再现教学内容, 与传统 “粉笔+黑板”式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历来是检验教与学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高职数学课考核方法一成不变,已经不适应高职教学的特点。高职数学课的考试考核形式都是限时笔试方式,试题基本上就是课本例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公式、定理、定义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高分低能”;而有一些思维灵活、具有创造力但又不善于死记硬背的学生却不适应这样的考试方式,常常因此而失分。显然,这种考试方式并不能检查学生理解和获得知识能力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检验通过训练后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这种考试方式只能使学生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恐惧感,达不到数学教学目的。
笔者认为改进数学课考核办法应加强过程控制,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高职数学课考核成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1) 平时成绩占20%。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到课率、提出问题、上课发言及作业情况。(2) 开放式考试占30%。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完成一篇1000~3000字的数学学习小论文,题目可自定,也可选择教师拟定的课题,完成某项数学建模课题,以此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知识的理解程度或数学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力。(3) 闭卷考试占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题目内容应注意以下原则:“重视基础,突出重点;注重思维,淡化技巧;注重应用,考察能力。”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采取这样的综合考查,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情况,可以改变记分册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学习数学的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总结
在我国,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它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完善;需要紧跟专业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创新,真正把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数学教学服从、服务于专业需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地提高认识,不断地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荣琴.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昆明大学学报,2008,(3).
[2]刘汝臣.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于海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4]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赵洪,邓丽曼.改革考试方式,提高教学水平[J].化工高等教育,2003,(1).
[6]花向东.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1).
[7]武焕志.对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