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近期在总结思考,觉得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了一种“怪病”。为什么公司发展初期收入低、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员工反正能尽职尽责地工作;现在公司的发展步入了正轨,员工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员工的埋怨声反而更高了呢?本文以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例,通过对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革设想。
【关键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改革设想
该国有企业属于建筑施工行业,存在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公司为了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尝试着对机构设置和薪酬体系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改革发展,员工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员工的不满意情绪却在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公司生产经营的效果,严重的已直接影响公司的稳定、生存和发展。
借此机会,笔者想给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号号脉,诊断一下这个“怪病”是怎么得的,又该如何对症下药,搞活人力资源。
一、总结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职工队伍技能单一。
前几年由于经营行业的转变,为了迅速适应现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拔苗助长”的人员。存在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人力资源现状,职工队伍技能单一,缺乏竞争优势。同时,在“和谐地勘”主题思想指导下,公司近两年也安置了一批待、下岗职工和原解除劳动合同人员。这些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目前一部分已排在就近的项目部担任保洁或道路疏通工作,但还有一部分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待岗。如何提高其工作技能并进行合理安置,是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体制呵护下,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近年来,公司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显现。这跟国有企业体制下,人员工资待遇方面大锅饭现象严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工作业绩、个人收入和公司发展没有相挂钩,没有形成有效的奖惩制度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管理模式会使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增加员工的惰性。不管上班是否履行职责、做出贡献,“上班拿钱”已成天经地义,使技术要求高的岗位、“苦、脏、险、累”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没有拉开差距,职工难免会产生“按薪付劳”的心态。久而久之,尽职尽责的员工自然对公司产生不满和怨言。
(三)工资形式过于单调,奖金变成固定的附加工资,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奖励作用。
1、公司等级工资制的框架从公司成立后,基本没做过大的调整,工资发放依据单一。多年来,工资变动基本搞普调,而且是“齐步走”。调整工资时没有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造成现有工资制度失去激励作用,没有充分考虑学历、工作能力、责任大小、贡献大小等因素,因此需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依据的工资评价制度。
2、奖金变成固定的附加工资,人人有份,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奖励作用。公司机关年终奖按照岗位级别发放,不论在什么部门,做什么事,只要是岗位级别一样,奖金都一样。项目管理人员奖金也是按项目岗位设置,没有考核项目管理的好坏差别,奖金标准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员工就会把奖金当作是基本工资收入的附加,年终发奖金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时候,奖金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四)人才培训、开发投资效果不佳,培训体系和方式也有待完善。
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是公司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了提升员工技能和业务素质,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在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但收效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而且大多数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培训的期限较短,使培训限于一种短期行为,员工的业务技能并没有多少提高。同时,公司还尚未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也没有营造一个有利于发现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所以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不利于培养复合型的技术管理人才。
总体来说是,进的多,出的少,人力资源进出没有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导致公司近几年就业压力在逐年加大,几乎每年都增员5-10%,当然减员的现象也有,但不是平庸之辈,往往是人才流失。
二、改革设想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10年来在本职工作中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体会,带着这些问题,就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提高员工积极性,盘活人力资源,谈几点设想:
(一)重新修订现行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年薪制”,启动年终绩效考核。
从公司近几年工资和奖金发放情况来看,工资总额控制没有与公司效益真正挂钩,奖金的激励作用呈现明显的弱化趋势。应让职工充分认识奖金作为超额劳动的报酬,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不是变相的月保障性收入。在今后公司分配制度改革中,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奖金激励机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强化奖金激励功能。并出台配套的《年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明确具体的考核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作为公司全体员工年终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逐步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个性化的薪酬管理机制。
(二)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启动危机管理。
公司不仅要有正向的激励机制,不断推动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且还必须有反向的竞争淘汰机制,让职工有危机感。实行“年薪制”,启动危机管理“该调整的调整,该换位的换位,该免职的免职,该淘汰的淘汰”,将一些不求上进、工作业绩平平的员工,通过绩效考核,将确实不适合组织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员工,释放于组织之外,同时将外部市场的压力传递到组织之中,从而实现对公司人力资源的激活,防止人力资本的沉淀或者缩水。
(三)公司内部放开人才流动,实行内部竞聘上岗制度,让员工实现寻找发挥自身最大特点的最佳岗位。
建议将公司所有的岗位,均实行竞聘上岗,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晋升机制,在公司内部放开人才流动,搭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平台,以调动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这样,职工将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和释放自身的最大潜能,形成凭能力拿钱的氛围。公司内部的人才竞争,必然诱发待遇的竞争,从而促进公司人才、待遇等全方位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通过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大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用人机制。
针对职工综合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徘徊不前,单项技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人力资源现状,坚持在内培外引上下功夫,加大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用人机制。
三、结语
“以人为本”是公司长期坚持的一项人才战略。国有企业如何优化人员结构,盘活人力资源,就需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以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改革设想
该国有企业属于建筑施工行业,存在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公司为了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尝试着对机构设置和薪酬体系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改革发展,员工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员工的不满意情绪却在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公司生产经营的效果,严重的已直接影响公司的稳定、生存和发展。
借此机会,笔者想给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号号脉,诊断一下这个“怪病”是怎么得的,又该如何对症下药,搞活人力资源。
一、总结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职工队伍技能单一。
前几年由于经营行业的转变,为了迅速适应现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拔苗助长”的人员。存在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人力资源现状,职工队伍技能单一,缺乏竞争优势。同时,在“和谐地勘”主题思想指导下,公司近两年也安置了一批待、下岗职工和原解除劳动合同人员。这些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目前一部分已排在就近的项目部担任保洁或道路疏通工作,但还有一部分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待岗。如何提高其工作技能并进行合理安置,是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体制呵护下,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近年来,公司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显现。这跟国有企业体制下,人员工资待遇方面大锅饭现象严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工作业绩、个人收入和公司发展没有相挂钩,没有形成有效的奖惩制度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管理模式会使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增加员工的惰性。不管上班是否履行职责、做出贡献,“上班拿钱”已成天经地义,使技术要求高的岗位、“苦、脏、险、累”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没有拉开差距,职工难免会产生“按薪付劳”的心态。久而久之,尽职尽责的员工自然对公司产生不满和怨言。
(三)工资形式过于单调,奖金变成固定的附加工资,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奖励作用。
1、公司等级工资制的框架从公司成立后,基本没做过大的调整,工资发放依据单一。多年来,工资变动基本搞普调,而且是“齐步走”。调整工资时没有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造成现有工资制度失去激励作用,没有充分考虑学历、工作能力、责任大小、贡献大小等因素,因此需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依据的工资评价制度。
2、奖金变成固定的附加工资,人人有份,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奖励作用。公司机关年终奖按照岗位级别发放,不论在什么部门,做什么事,只要是岗位级别一样,奖金都一样。项目管理人员奖金也是按项目岗位设置,没有考核项目管理的好坏差别,奖金标准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员工就会把奖金当作是基本工资收入的附加,年终发奖金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时候,奖金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四)人才培训、开发投资效果不佳,培训体系和方式也有待完善。
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是公司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了提升员工技能和业务素质,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在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但收效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而且大多数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培训的期限较短,使培训限于一种短期行为,员工的业务技能并没有多少提高。同时,公司还尚未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也没有营造一个有利于发现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所以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不利于培养复合型的技术管理人才。
总体来说是,进的多,出的少,人力资源进出没有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导致公司近几年就业压力在逐年加大,几乎每年都增员5-10%,当然减员的现象也有,但不是平庸之辈,往往是人才流失。
二、改革设想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10年来在本职工作中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体会,带着这些问题,就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提高员工积极性,盘活人力资源,谈几点设想:
(一)重新修订现行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年薪制”,启动年终绩效考核。
从公司近几年工资和奖金发放情况来看,工资总额控制没有与公司效益真正挂钩,奖金的激励作用呈现明显的弱化趋势。应让职工充分认识奖金作为超额劳动的报酬,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不是变相的月保障性收入。在今后公司分配制度改革中,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奖金激励机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强化奖金激励功能。并出台配套的《年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明确具体的考核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作为公司全体员工年终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逐步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个性化的薪酬管理机制。
(二)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启动危机管理。
公司不仅要有正向的激励机制,不断推动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且还必须有反向的竞争淘汰机制,让职工有危机感。实行“年薪制”,启动危机管理“该调整的调整,该换位的换位,该免职的免职,该淘汰的淘汰”,将一些不求上进、工作业绩平平的员工,通过绩效考核,将确实不适合组织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员工,释放于组织之外,同时将外部市场的压力传递到组织之中,从而实现对公司人力资源的激活,防止人力资本的沉淀或者缩水。
(三)公司内部放开人才流动,实行内部竞聘上岗制度,让员工实现寻找发挥自身最大特点的最佳岗位。
建议将公司所有的岗位,均实行竞聘上岗,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晋升机制,在公司内部放开人才流动,搭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平台,以调动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这样,职工将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和释放自身的最大潜能,形成凭能力拿钱的氛围。公司内部的人才竞争,必然诱发待遇的竞争,从而促进公司人才、待遇等全方位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通过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大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用人机制。
针对职工综合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徘徊不前,单项技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人力资源现状,坚持在内培外引上下功夫,加大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用人机制。
三、结语
“以人为本”是公司长期坚持的一项人才战略。国有企业如何优化人员结构,盘活人力资源,就需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以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