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世纪党项方音考略

来源 :中国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在党项语声韵格局的框架下构拟宋代西北方音,未能充分再现党项人所说汉语口语的实情.本文改用"系联法"整理西夏文献中的汉语译音资料,对此前的结论提出以下修正意见:1)中古微疑影喻四个声母重新组合为j-、w-和?-,而不是前人构拟的?-、( )-等; 2)全部二等字都没有前人构拟的i介音,三四等也有少量字不带i介音; 3)部分中古合口字不带u介音; 4)中古阳声韵重新组合为三类,分别带零韵尾和-n、-?两个鼻韵尾,而不是前人构拟的鼻化元音韵; 5)元音舌位大都比前人估计的略低,即前人构拟的u和o实际分别是o和?.修正后的结论更加接近党项人口中的汉语,尽管这种特殊的"方言"在党项音韵系统的制约下出现了若干变异,但其主要特征仍然反映了晋语的早期面貌.许多字音在当代山西方言各片中都可以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形式.
其他文献
湘语中北部方言表示完成义的标记有“咖”“哒”及其组合形式“咖哒”和“咖……哒”.通过考察发现,“咖”“哒”的使用受制于不同的因素,包括现实性状况、句子情状类型、动
本文考察官话方言里梗曾摄阳声韵四个声组字的读音差异,拟测音变,根据文献确定音变时间,并结合现象的地理分布,推测音变的互动情况.梗曾摄合口牙喉音字、开口一二等唇音字北系官话在元代已并入东钟韵,但该音变很可能在明末才扩散至淮河以南官话,而南系官话大多另有并入深臻摄的音变;梗摄开口二等牙喉音字北系官话在元代已并入三四等,但该音变在南系官话仅限于"莺幸"等字,而"更坑"等字的洪音读法则影响了北系官话.
20世纪前半期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理论论述和词语概念在跨国旅行的过程中,因和实际运动的密切相连而不断变化且衍生新义.在"左联"筹组时期,冯雪峰通过冈泽秀虎的日文译本翻译了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为中国左翼文学家的组织化提供了"指导理论".而在和"自由人""第三种人"进行理论论辩之时,冯雪峰又以藏原惟人的译本为底本重新翻译了列宁的这篇论文,并依据自己的旧译补充了藏原译本的删节部分.冯译利用有限资源以"集纳"方式追求列宁文本的完整性,也表达了中国左翼理论家对列宁的文学党性原则的理解和
本文以今读浊音的单音节字词为研究对象,采取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语音实验相结合的手段,从音系地位、声学特征、与声调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对湘西乡话浊音声母进行考察.音系方面,乡话的浊音具有独立的音系地位,与清音声母可出现在同一声调中,形成最小对立,这种共时的清浊最小对立有的古来就有清浊之别,有的则是后来形成的对立.声学特征方面,乡话的浊音绝大多数是带音的常态真浊音(少数字有内爆变体),且大部分伴有气声,"带音+气声"是乡话浊音声母与清音对立的主要形式.也有少数字单纯靠"气声"或"带音"与清音对立.与声调的关系方面,
环境议题在今天备受关注,钟理和早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笠山农场》中前瞻性地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共生.笠山农场垦殖行动的失败,是建立在日本会社对台湾种植农场主的不平等压榨上,展示了殖民地经济如何被迫卷入帝国主义跨国资本的流动,也显现日本帝国对殖民地台湾的"生态宰制".《笠山农场》蕴含了钟理和对日本殖民体制的批判和现代化进程的思考,透过不同人物对待土地的态度,彰显了人与"土地社群"互赖共生的环境伦理.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强行拉入近代世界格局.在救亡图存与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器物革命、政治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制度.共和制度因为缺乏全民族的思想变动而风雨飘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催生了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方向引领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进步,也给予中国现代学术不忘本来
甘青方言中有些附置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具有"伴随-工具(-方所)"这样的多功能模式.本文认为,这种多功能模式并非这些方言自身独立演变的结果,而是源自周边阿尔泰语言相同多功能模式的区域扩散,析言之,是复制了阿尔泰语言"伴随-工具(-方所)"这一多功能模式.
"故事"是解放区文艺和中国当代文艺的重要内容.对"故事"这一形式的强调,以及对"故事"进行广泛运用以期产生社会影响的期待,是新中国文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强调和运用不仅是普遍的,更是深入和自觉的.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60年代初上海的两次故事实践是观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史的两个重要窗口.由赵树理倡导的北京故事实践体现了"史诗传统"和文艺"现代制度"某种程度的难以磨合.上海市的"大讲革命故事"倡导则体现出了共和国文艺的体制化优势."双城故事"共同展示了"普及第一"的文艺方针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可能
[1]“若比心之纯洁,”那个在一大堆最恬不知耻、最令人恶心的小说中点缀了许多美妙情感的女人迪德旺夫人①说:“若比心之纯洁,天使也比不上热恋中的少年.”rn[2]这一夸张说法
期刊
现代性在两种意义上发明和激化了文化的问题性:时间轴的文化内与地理轴的文化间.在文化内部,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或二者之间的缠斗、协商和包容;在文化间,是各种文化的相遇、冲突和融合.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的文化研究路线.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多种赋义和版本都不外在这两条轴线上展开.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相比,"文化马克思主义"虽在原则上没有全然放弃经济的最终决定性乃至阶级论的有效性,但对人类学意义上文化概念的汲取,使之打破或松动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二元对立,文化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