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课堂,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而高中政治学科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贯彻和落实任务,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治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学生的“主动”感悟,提升学生“敢动”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动”的兴趣,通过“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思”“活动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育人导向变化、实践活动变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教学;立德树人
  一、前提和基础: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受应试教育影响,在以往的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脱节。在学习目的和方式上,有的学生为考试而学,采用“识记+考试”的方法来应付。从师生地位上看,有的是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在言语、行为、情感等方面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从教学过程看,以单向传播为主,课堂中教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学生则无动于衷,核心素养培育成为“纸上谈兵”。如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出路。笔者认为,教师应研究和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第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符合学生认知、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在教学准备中如何采用微视频、微课件、学案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围绕议题的具有开放性的情境、探究性问题和实践性活动,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甚至带领学生进入具有广阔空间、丰富资源、真实情境的社会大课堂中去。第四,在教学目标上应致力于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获取新知识及交流合作能力。第五,教学评价方式上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性评价与行为表现评价结合,个人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结合。第六,评价内容上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又要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二、内驱:学生“敢动”和“愿动”
  政治學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应该发生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之中,是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是逐渐培养、不断内化的进程。
  1培养学生信心,让学生“敢动”
  爱因斯坦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由于高中政治学科知识内容理论性强,高中学生对课本知识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导致有的学生对政治学习缺少自信,缺失兴趣,有的学生因为不知道、不自信而不敢说,少兴趣而不愿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自信心就显得无比重要,教师应鼓励质疑、激励参与。
  第一,鼓励质疑。创造性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性精神的动力,让学生自信地参与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源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疑,鼓励学生质疑,帮助学生发现疑点、悟出思路。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实践及其特点”的内容时,就实践的含义,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首先,教师设疑:动物的活动是不是实践?学生通过理解概念得出答案。然后,学生对照教师的问题向同桌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是不是实践?”“我们上课是不是实践?”“我读小说是不是实践?”“老师上课是不是实践?”等。学生在学习实践的特征时,对照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即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以及第二个特征,即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观能动性),发现两者之间貌似存在的矛盾,并展开讨论。类似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会问会学的习惯。质疑释疑重视学生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学生从感知到概括的过程,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规律,能使教学的外在作用力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内驱力,使学生疑中求悟,思辨达理,思维得到升华。
  第二,激励参与。教师要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还要挖掘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参与课堂表现自己。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模拟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南海问题答记者问,表达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严正立场。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去采访校长(姑苏区人大代表),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汇报采访结果,发表采访感受和对人民代表的认识。类似的课堂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愿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深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有较强的内驱作用。如何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引入时事政治,聚焦社会热点,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把课本理论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起来,将时代信息引入课堂教学园地。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第二,设置思辨问题和创设乐学情境,挖掘教材情感因素,用充满情味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用美文诗歌熏陶学生,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感化学生,给学生新鲜感,触发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带入饱含正义情感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而产生共鸣,进入情感涌动的世界,达到情通理达、润物无声的境界。   三、途径: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行动起来
  1动口“说一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现象,让学生说一说、辩一辩,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将会带给学生新奇和挑战,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高一学期末分科过程中选择政治这门学科的原因,或者在选科过程中考虑了哪些因素。这些问题与学生自身实际结合非常密切,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积极参与。他们有的考虑了自己的学科特长,有的考虑了未来就业方向,有的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的学生说是家长的要求等,学生讨论热烈。这些课堂说说、课堂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科学精神。
  2动手“写一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核心素养形成效果的反馈存在滞后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并做到及时反馈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当堂书写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心理动态,又能了解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的内容时,笔者课前设计了两张表格(见表1、表2),让全班同学写出自己的观点和可能的做法,再以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提问。学生在书写和发言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3动脑“想一想”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不愿思考、缺乏反思,特别是缺少理性思维。其主要原因是有的教师未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間和空间,部分学生主观上更愿意听讲,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要求强化思辨性,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丰富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具有认知冲突的情境,能促使学生在价值冲突中通过比较深化理解,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行动,达到美美与共的良好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专题内容时,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设计了两个观点:一是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要继承;二是传统文化是包袱,我们要反对。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及其作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持不同观点的双方据理力争,各持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学生本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的态度,在讨论和思辨中不知不觉统一了看法。学生在思考和思辨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也树立了客观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可见,教师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既可以进行态度的引领,又可以让学生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4活动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理论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同理论,提升素养。这要求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善于围绕不同议题,设计活动型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引领学生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知识。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家庭消费”内容时,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自己家庭或者他人家庭的消费状况;在教学“企业经营与发展”内容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创新企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访谈,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或者选择苏州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百年老字号”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面临的困难、未来发展的目标等,开展市民问卷调查,了解老百姓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或者收集一些企业经营不善的实例,感悟企业经营战略、诚实守信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探讨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开展的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交流分享等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增强,小组合作共同参与能力得到了提高。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课程的“DNA”。渗透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将带来政治学科教学内容育人导向变化、课堂教学变化、实践活动变化。教师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最终是基于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运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相信在学科内容引领下,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主动接受和感悟,核心素养一定会得到有效落实。
其他文献
通过对洛阳市商品住宅与全国及全省价格的比较,得出了洛阳市商品住宅价格偏低的结论,并对价格偏低成因进行了分析,对洛阳市商品住宅价格的未来走势进行了预测,以促进洛阳房地
本文回顾了电磁计量标准由实物基准向“绝对测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从光速c、普朗克常数h和基本电荷量e等三个物理常数导出各单位的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数学解题类微课被广泛应用于数学移动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但这类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发挥改善数学学习的作用。基于波利亚解题表,教师以“倒推法解题”教学为例,尝试优化数学解题类创课的设计,为改善解题教学或创课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学解题;创课;波利亚;优化  【基金项目】动态数学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项目;桂林市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可视化设计与应用的研究(2016B
【正】2011年5月23日证监许可[2011]785号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你公司报送的《关于苗本增注册为保荐代表人的申请报告》(浙商证字[2011]122
期刊
【摘要】美育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始于先秦,在西方始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等。在中国近现代,王国维最先提倡美育,认为人的心理功能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分别通向真、美、善的最高理想。之后,蔡元培把美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认为美育是介乎现实世界与实体世界的津梁。  【关键词】美育;概念;诞生  【作者简介】徐林祥,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中国语
【摘 要】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情”和“境”均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积累有效的地理课程资源,构建情境要素信息库,形成地理课堂策略“超市”,促进中学地理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学地理;情境要素;信息库;课程资源  一、研究缘起  在我国的文化思想史中,“境中生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这次Tannoy为大家带来了全新一代的旗舰音箱——Kingdom Royal。它在设计上相对于旧旗舰型号作出了大幅的改良。特别是Kingdom Royal的同轴单元性能所做的改良,这只经过全新设
本文详细介绍了PS43的核心部分—电流平衡时分割乘法器,并列出了各元件参数,还介绍了该表利用原有硬件,靠扩充软件的方法实现打印、测工频和计算相对引用误差的原理。
利用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降水、热量、光照以及蒸发量等气象要素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三江源
【正】2011年11月16日证监许可[2011]1817号富达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关于更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申请及相关文件收悉。根据《证券法》、《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