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课题为引领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建设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感官评价》是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理念指导,将《食品感官评价》技术技能部分转化为以研究课题为引领的重难点可视化教学,探究了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产教融合,解决传统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不符合企业需求等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助力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  研究课题  课程建设  成效
  中图分类号: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3(a)-0237-04
  Lead by Research Subject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Food Sensory"
  LONG Men1  ZHU Shuangjie1  ZHAN Ge1*  WEI Tao2  WU Yejing2  FAN Ruiqing2  FENG Xianmin2
  (1.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Province, 239000 China; 2. Nanjing Jinhe Yika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210000 China)
  Abstract: "Food Sensory" is a core cour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od professionals, that emphasizes practical skills, action-oriented, strong maneuverability and closely related to actual production.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o integrate and develop technical skills teaching, visualize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hrough research subject.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tegrates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olved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The project improves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helps to cultivate high - end versatile and practical talents.
  Key Words:  Food Sensory; Research subject; Course Construction; Results
  为适应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企业必须不断挖掘、储备能快速融合工作岗位的实践性人才;同时,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有效利用行业、企业资源[1-2]。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合作模式,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将双方资源集中起来,共同培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人才,非常适用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3-4]。
  1  课程背景
  《食品感官评价》是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涉及的感官理論、实验设计以及问题分析的方式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特点[5-6]。在食品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感官数据得到消费者的消费意向和偏好,预测食品本身的变化及其在消费者中带来的效应,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可以应用到很多行业及领域,学习该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7-8]。该课程属经验型学科,课程总体难度不高,相比于一些理论成熟的学科来说,《食品感官评价》课程内容对于本科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引入企业需求、设立研究课题,利用企业教学资源和真实工作场景,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该课程重建,利于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
  2  课程建设实施及成效
  课程立足于培养高端型技能型人才,通过引入南京金禾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课题,进行《食品感官评价》课程重建,探索成效。
  2.1 课题研究引领教学工作室的建设
  《食品感官评价》教学工作室的课题研究选择既具有一般课题研究的共性,又可服务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突出实效性,以企业实际需求作为原则,更好地使学生从学术性理论研究领域逐步过渡到应用性研究领域中去。目前,企业师资和授课教师团队共建《食品感官评价》教学工作室,重塑课程教学大纲,确立课程面向的目标岗位群,进行层次分解并确立典型工作技术技能,提炼岗位对应职业能力,注重校企合作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以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
  同时,联合建立课题孵化平台。一是项目选择围绕聚焦合作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需要及生产实际展开;二是企业师资主要为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提供课题思路,并结合企业和行业内实际需求与校内师资一起开展课题目在教学实施中的可行性分析;三是对于与合作企业方密切联系的孵化课题,由合作方企业给予研究经费,使综合型人才培养纳入了高校可控范畴。目前《食品感官评价》课程已实现技能技术部分的课题研究化教学,设置了三个技能模块(具体技能技术模块和研究课题见表1,每年根据企业需求更换课题内容),并开发了一套教学教程。   2.2 共建教学团队
  在课程开发过程,“产学研”中“学”为首位,学生首先通过《食品感官评价》理论学习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后,才能步入课题研究领域。通过校内选拔教学能力强、《食品感官评价》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聘请合作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双师型”课程团队。同时为了确保企业师资队伍能够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规范企业教师职责:一是强化组织与分工,实行校企双负责人制度;二是根据课程建设方案,编制“任务计划书”,实行落实、落细责任;三是制定“教学工作推进、问题解决机制”和“成果应用、诊断改进机制”,保障课程建设进度与质量。
  2.3 技能技术课题研究化教学运行模式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实操知识、行业能力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四个范畴。基础知识范畴主要是使学生能够了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历史,与理化分析的区别,五官与食品感官检查的关系,食品感官评价的条件等。实操知识主要通过研究课题的开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多种食品感官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实施要求、结果分析方法,同时能够采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食品感官评价方法,拥有设计实验、组织实验、实施实验的能力。行业能力培养模块是用以弥补传统教学中产业视野缺失的问题。网络教学资源主要以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双师建立起在线学习互动,在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网络教学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远程学习条件,支撑人才培养中的“产学研”一体化需要。
  2.4 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确保课程质量提升
  为保证课程质量,不断改进、完善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研究课题方向、行业课程讲座先进性、课程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一是课程团队在教学大纲重塑阶段制定校企共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法、预期成果等内容,并规范双师职责; 二是双师依据课程目标共同制定学生学习合格标准;三是构建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投入度等为主的质量指标体系,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状态可视化,并基于平台检测与反馈数据,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确保课程质量不断提升。
  3  课程实施及成效
  3.1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课程构建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学生技术技能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时空,实现了学校和行业的交互性协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2018—2020年3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评估,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学生的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实践技术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有2名优秀毕业生留在合作企业工作。同时,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反馈,学生就业选择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找准在企业中的定位,对职业前景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近2年,由于专业知识的多维度学习、实操技术的强化、行业能力的提成,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考研率达3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
  3.2 进一步激发企业共建意愿和模式创新
  通过《食品感官评价》共建课程,凸显了校企互利共赢机制,激发企业的共建意愿,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并积极融入信息化技术来降低“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双方交易成本,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感,促进了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目前合作企业已与我校共建该课程3年,每年给予课题研究经费10万元,同时设立奖学金制度,对在课程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金禾獎学金”。
  4  结语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开发,把视野面向食品行业需求,着力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深化基于企业科技需求。随着食品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探索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学生的共赢,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敏沪.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1):26-28.
  [2] 包丹文,朱婷.“双创”和“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26):117-119.
  [3] 王凤英.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政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0,18(20):233-236.
  [4] 王英臣.校企融合课程《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3):204-205.
  [5] 周涛,孔晓雪,罗海波,等."食品感官评定"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新探索[J].农产品加工,2020,504(10):118-120.
  [6] 赵胜娟,罗磊,康怀彬.雨课堂在食品感官评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高教),2020,179(3):48-50.
  [7] 曾习,曾思敏,龙维贞.食品感官评价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9,44(3):204-206.
  [8] 孙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食品感官评价》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52-253.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兴旺不竭的动力,国家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说是十分有必要。本文就如何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实践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硬线和继电器电路存在布线复杂、故障率高、后期更改复杂等缺点。利用LCU替换硬线和继电器电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LCU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使用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国内多个城市地铁项目通过使用LCU来简化硬线电路。本文介绍了LCU在江苏某地城轨车辆的使用范围,并通过改进LCU控制逻辑,实现了列车占有硬线电路的全功能替代,保证了司机室占有电路的唯一性及司机室占有供电电路自锁。  关键
摘 要:泡沫混凝土这一新型材料,因其具有轻质、整体性好、固化自立、强度可调和高流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桥台路基填筑、拓宽工程和隧道空洞治理等领域。本文结合泡沫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对其各项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其在公路抢险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以高速公路路基坍塌抢险治理为实例,对泡沫混凝土的应用在应急抢险中的实效进行介绍。本文研究表明,泡沫混凝土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抢险工程中,
摘 要:为满足碳峰值碳中和发展需求与海底电纜设计需要,本文介绍了国产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成就以及海底电缆部分结构的典型特点,总结了我国海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海底电缆的载流量计算与软接头技术,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的解决办法此外还介绍了新型电缆绝缘材料聚丙烯与低频电缆等,最终对未来技术和材料进行展望。  关键词:海底电缆 载流量 聚丙烯 远距离输电  中图分类号:TM201.3
摘 要:本文考虑最小化一类非凸非光滑优化问题,对带不同惯性项的前后分裂算法中的步长作了改进,运用非单调线搜索技术来加快收敛速度。新算法利用了非单调线搜索技术,在每一次迭代中满足预先设置条件,从而在总体上使目标函数值有更大的下降。通过假设算法产生序列的有界性,本文利用数学归纳法完成了算法的序列收敛性证明。最后对非凸二次规划问题进行了数值实验,通过合适的参数选取,说明新算法有效地减少了迭代次数,达到预
摘 要:在普速铁路工程中,钢轨接头作为线路薄弱环节与工务段维护工作重点,钢轨接头运行工况直接影响到铁路列车行驶安全。根据普速铁路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受到结构不平顺和道床板结等因素影响,钢轨接头易出现顶面剥落、捣固不实、联结零件松动伤损等病害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铁路列车的行驶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普速铁路轨道接头病害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普速铁路
摘 要:电子材料导论是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电子材料导论课程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该课程的现行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而分析了现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更加合理、可行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案、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为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
摘 要:适航条款的要求难以落实到设计过程,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面向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研究,构建了符合性文件体系,提出了一种面向研制過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MOCDP)。该方法从适航符合性的角度把民机及系统产品研制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研发设计”“安全性分析”“设计验证”“综合验证”和“需求确认”6个过程。  关键词:适航条款 研制过程 符合性研制 适航  中图分类号:F273.2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改革路径中应用广泛,其目的是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是今后时期内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及目的,研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类课程 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即“专创融合”,是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增长点。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了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依托“技研中心”的专创融合实践路径——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键词:技研中心 创新创业 教育 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TP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