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的有效备课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老师首先想的是——怎么教?但却忘了“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语文课“教什么”,要分清“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根据教材选择要求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用教材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定了“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教好教材,这就是“用教材教”。
  一、基于文本解读,确定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解读文本,可以遵循“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级提升地展开。
  1、首先,以纯粹读者的身份走进文本,通过朗读体会蕴藏在语言中的情感、气韵、精神,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收获最真实的感受,还原作者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再通过默读看透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义和情感进行解密。
  2、在这个解读的基础上,我们从教者的角度再次进入文本。立足于语文课程,基于课标、单元整体、文本特点、学生特点等确立教学内容。
  如何从以上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呢?我们可以从理念与策略两方面入手:
  理念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抓准课文读写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避免对课文作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的分析。
  策略上可以借鉴华师大郑桂华老师的做法,从是否具有语文特点,是否为这个文本所特有,是否具备统领功能和核心特质,是否有利于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判断。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要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要遵循以下四个方面原则:
  1、落实课程标准总要求及年段教学要求。
  2、明确体现年级单元训练重点。
  3、注重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
  4、注重核心教学目标的提炼。
  二、基于文本解读,选择教学策略
  确定好了教学内容和目标后怎么教?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呢?可以从“核心问题”入手。
  所谓“核心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的,是指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的问题,能对文本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读书、自我领悟的平台。指导学生积极地读书、思考、感悟、表达。学生按照这个问题提示读书、勾画、思考、感悟,虽然只是一个问题,但我们确定的教学内容尽在其中。
  三、基于文本解读,设计语用训练
  语文教师應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让每一节的阅读课都是一节高效的“语用”型课堂。
  (一)要掌握哪些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和技巧。
  一是语言,关键字词句甚至是标点,都是不容忽视的。
  二是写法,如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法,想象联想对比渲染等表现手法,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三是结构,主要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谋篇布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段式结构。
  四是文体,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其教学策略自然也不尽相同。
  (二)语用训练的设计
  1、瞄准言语形式仿写。包括句式、段落、写作方法等。
  2、调用语言材料加工。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提取出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
  3、发掘文本内容转换训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补充、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抒发情感。
  4、模仿写作方法迁移运用。
  5、凭借课文内容练习阅读。
  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好决定怎么教,怎么学;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生成。一句话:只有文本解读得好,备课才会有效,课堂教学才会落实得好。
  李莉,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所谓“绘本(Picture Book)”,通俗地讲,就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图画书。它是集连贯性图画、简洁性文字和精美性设计为一体的具有艺术形式特点的一种书籍类型。与传统连环(漫)画相比较:后者就像是传统舞台剧,阅读者带有较大的距离感且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而绘本更像是一部电影,既可展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内容的特写,既有极其趣味的故事情节,又潜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因此,绘本阅读看似简单无
做了二十多年的语文低段教师,我一直在思索——  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应该教什么?刚入学的孩子最喜欢读、最喜欢写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磕山小学教研组提出了低年级“魅力童诗教学”。通过让孩子们诵读儿童诗、品味儿童诗、创作儿童诗,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文学美的能力,让学生爱读、爱写,爱上语文。  “魅力”就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吸引学生学”是教得有效的关键。  一、童诗走进课堂  一、二
题目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章的脸面所在,其主要作用有:交代写作对象和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和情感,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提示行文的线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等。常言道“题为文之眼”,透过题目之“眼”,读者可以洞见文章的许多相关信息,解码题目所隐含的信息,对提高阅读理解质量具有事半功倍之效。那么,阅读教学该如何借助课文标题来优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呢?本文拟以人教版七——九年级教材为例,作如下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中素材就是“米”,没有素材,作文是不可能写出来的,所以要注重积累素材。教材中,很多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作者本人经历、思想、写作的时代背景都可以作为素材,积累运用到写作中去,为写作做好素材上的积累和铺垫。  一、以课文中人物为素材的积累及运用  (一)素材的积累  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人物,是作者根据生活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人物,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是在批判现代主义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有一定共识,如去中心化,去一元化,反对宏大叙事,反对总体化及确定性的话语系统,强调非理性、差异性,强调反思及批判精神,倡导多元化方法论。在发展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的目标观、课程观和知识观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人于2013年9、10月间访美,亲眼目
一、“一主两翼”的基本内涵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授,是一种典型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主两翼”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本内涵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一主”,“两翼”就是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竞争学习法,这就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  
黄咏梅的小说《走甜》是一篇地道的都市文学,揭示了都市人隐秘的灵魂,展示了其真实的心理图景。在强大的乡愁文学、乡土叙事传统面前,《走甜》的问世犹如倔强的小草从石块缝中刚刚探出头来,让我感到新奇和震惊。   小说主人公苏珊已迈入中年,开始厌糖,每次喝咖啡时都特意嘱咐店员去糖,即走甜之意。她到了易发福的年龄,为了保持没生育过的身材,自然不喜欢甜的滋味。伴随着中年而来的还有失眠,这也是令她揪心的。可是,
小组合作,互助提升,是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问题,即往往表面上课堂红红火火,实质上得益者却仍是少数。对部分偏科生进行一下调研不难发现这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希望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助益。  现在的小组合作教学中首要的一环是“目标导学”。但在设计目标,分派任务时,并没有注意到分
如果写作是风吹麦浪的美好,那么阅读就是阳光雨露的滋养;如果写作是化蝶纷飞的喜悦,那么阅读就是冲破束缚的坚忍;如果写作是水滴石穿的奇迹,那么阅读就是长年累月的不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阅读量,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正的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为写的基础、前提,只有经过优美精悍词句的熏陶方能作出才思卓越的文章,只有感悟过流芳百世的名著才能创作意境高远的作品。读为写之源,写为读之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有一千个读者,就